特教老师用爱撑起孩子们精彩人生

姜丽君本报记者王卢莎“给这些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享受和普通儿童同样的温暖!”这是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陈欣的择业理由,也是学校51位教职工的共同追求。

2023年08月10日

姜丽君 本报记者 王卢莎

“给这些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享受和普通儿童同样的温暖!”这是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陈欣的择业理由,也是学校51位教职工的共同追求。8月8日,接受记者采访的陈欣兴奋地提到不久前结束的辽宁省第十四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二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代表队收获16枚金牌、12枚银牌、6枚铜牌,“看到站在领奖台上露出开心笑容的孩子们,我们特教老师都会觉得,所有的付出,值得!”

“我的梦想是做一名服装设计师,为人们设计出美丽的衣服。”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舞蹈家,跳出世间最美的舞蹈。”

“我的梦想是考上大学,创造出自己美好的生活。”

……

当记者走进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便了解到这些孩子们的不同梦想,而托起他们梦想的,是多年来与他们同行的特教老师们。

始建于1959年的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现在是一所集听障、智障教育为一体,为智力落后、脑瘫、自闭症等学生提供培智、康复、职业培训的综合性寄宿制学校。

“特殊教育是充满着人道主义精神的爱心事业,这些孩子更需要倍加呵护。”没有爱心,这些老师不可能走进这所学校。陈欣告诉记者,这些孩子由于身心缺陷和成长环境等不利因素,导致他们学习认知能力和生活适应行为严重迟滞。要缩短他们与普通儿童的差距,必须从身心康复做起,努力为他们创设最佳的康复条件、和谐统一的成长氛围,培养他们感恩自强的人生品格。依据这一理念,学校确立了“教师爱心引领、学生爱心传递、家庭学校协助、社会爱心共筑”的德育新思路。

滕滕曾经是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他的妈妈曾经是他的同桌。滕滕是一名自闭症患者,6岁时,他第一次喊“妈妈”。滕滕在这里接受两年康复训练后,进入教学班上课。后来,老师建议家长陪读。母子俩成了同桌同学。

从不再随地吐唾沫到会叠被子、认识钟表;从会跟同学打招呼,能流利地读课文,到参加文艺队,学会吹奏口琴和葫芦丝……陪读5年,儿子的每个变化和进步,妈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如果不是在这样的学校,这几年就不能想象了。”滕滕的妈妈说。

特教学生普遍学得慢、忘得快、理解困难,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鼓励家长像滕滕妈妈这样,积极参与改善学生的身心状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特教老师坚强,但他们的内心又非常柔软。一位年轻老师的经历,在陈欣的讲述中也让记者为之动容。

为了保障重度残疾少年儿童受教育的权益,让“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凤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对辖区内因各种原因未入学的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一名叫壮壮的自闭症学生接受送教老师做康复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和相处,当年轻的送教老师即将离开时,壮壮看见老师,要去追,被家长拉住,告诉他:“老师不教你了。”谁也没想到,这个十几岁的大男孩平常只会说一两个字,忽然冲着老师急促地蹦出一个字——“妈”!讲到这里,陈欣瞬间流泪:“对孩子好,他是知道的。”

一切为了孩子融入社会服务,一切为了孩子未来幸福奠基。在凤城市,这支从事特殊教育的团队,在平凡的每一天,用无私大爱向每个孩子传递着欢乐、温暖和幸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