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健康使命 铸就时代新功

本报记者王敏娜核心提示他们的身影,总是在见证奇迹与希望;他们的工作,总是承载着生命的力量,他们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今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首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

2023年08月18日

本报记者 王敏娜

核心提示

他们的身影,总是在见证奇迹与希望;他们的工作,总是承载着生命的力量,他们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

今年8月19日是第六个中国医师节,也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的首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勇担健康使命,铸就时代新功”。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我省全力推进健康辽宁建设,将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纳入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全省广大医师坚守“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在岗位上崇尚医德、钻研医术、秉持医风、勇担重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用智慧和心血守护人民健康

广大医师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我省有十余万医师,覆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所有医学主要专业,医疗资源配置水平居全国前列。他们用智慧和心血守护着4000多万辽沈人民健康,谱写了健康辽宁的壮美篇章。

今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广大医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力争在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人民健康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提供坚实健康保障。

为了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广大医师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诊前、院前医疗急救、门诊、住院、诊后等医疗服务各个环节。我省启动“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三年行动”和“医疗质量全面提升三年行动”,印发《辽宁省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巩固全行业质量安全意识和“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完善政府监管、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多元良性共治长效机制。

此外,我省还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持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抓统筹、建信息,数字健康智慧医疗工程持续推进。截至目前,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面建立预约诊疗制度,分时段预约精确到30分钟以内,预约号源投放率达78%。

越是危难时刻越是冲锋在前

医生也是“白衣战士”,越是危难时刻,越是冲锋在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用无私大爱托起了人类的健康。

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广大医师始终奋战在最前沿。尤其是2022年底,受新冠病毒感染以及寒冷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省医院诊疗量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发热门诊和急诊处于超容量、超负荷运转状态。面对巨大压力,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舍生忘死、顽强奋战,因时因势做好全省医疗救治工作,平稳实现我省新冠病毒感染向“乙类乙管”转段过渡,为经济发展营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广大医师加入科技创新助力疫情防控的队列。我省首创“核酸检测10合1混采检测技术”成为国家规范,开发了“全场景疫情病原体检测信息系统”,为全国防疫贡献“辽宁智慧”。2022年,我省组织经验丰富的7支医疗队伍1638名医护人员驰援上海、天津、吉林、陕西、海南、西藏、新疆等地开展疫情处置工作,圆满完成抗疫任务。

医疗资源 扩容布局取得新突破

优质的医疗服务离不开专业的医疗人才团队支撑。多年来,省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医师队伍建设工作,使得医师数量和质量实现双增长。医师队伍扩容和质量提升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活力、添动力,进一步提升医教研水平,助力健康辽宁建设,特别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使得医疗资源扩容布局取得新突破。

如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建的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发挥,科研、教学能力明显增强,有效降低区域内患者跨省就医比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增强就医获得感。

同时,我省加强全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全面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逐步实现临床专科的高度发展、均衡布局和特色分化,形成适应新时期医学发展需要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体系。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6个,认定省级重点专科429个、市域重点专科633个、县域重点专科109个。

我省还持续加强癌症、脑卒中、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救治管理;持续推进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加强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全省院前医疗急救站点设置规划更为合理,城区平均服务半径和农村地区平均服务半径逐步缩小。

为援外医疗贡献“辽宁力量”

医学无国界。2023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我省是历史上承担国家援外医疗任务较多的省份之一。自1966年开启医疗援外工作以来,我省先后向也门、科威特、阿尔巴尼亚、冈比亚4个国家派出106批次2446人次,开展诊疗1004万人次,接收住院患者18万人次,手术61万例,抢救危重病人12万例。

多年来,在国家统一部署下,辽宁援外医疗队不断实现任务更新、使命加码,推动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援外医疗模式,推动从“输血式”向可持续“造血式”转变。结合受援医院人才需求,医疗队制订带教骨干培养方案,建立“师带徒”“专家带骨干”人才培养机制,采取教学查房、手术演示、读片指导、病例讨论、讲座培训等方式,手把手重点培养,心交心倾囊相授。2022年12月,第五批援冈比亚医疗队员成功实施冈比亚首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纷纷在互联网上为中国援冈比亚医疗队点赞。辽宁援外医疗队员用过硬的作风、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技术,造福了非洲人民,展现出中国医生的担当和奉献,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辽宁力量”。

此外,我省还深入推动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援藏援青工作。优化“以院包科”支援工作机制,推动“师带徒”向“团队带团队”转变,探索县级“组团式”援藏工作模式,圆满完成辽宁省第八批“组团式”援疆医疗人才选派及第七批轮换工作,全面助力西藏、新疆、青海医疗卫生服务整体能力提升。

链接

致敬生命的守护者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这16个字,概括了全国千万医务工作者崇高的职业精神。在我省,也有这样一群“白衣战士”,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这16字,用心去守护生命,是全省医务工作者的榜样。2023年中国医师节,向所有医师——生命的守护者致敬!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