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音乐博物馆 打造辽宁新文化名片

访谈嘉宾: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创办人、馆长大连之声文化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张敬轩他是屯子里出来的孩子,从小喜欢听音乐。18岁,在自学了两本教程后,从黑龙江来到梦想中的国际化大都市——辽宁大连,成为一名音响师。5年后,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大连之声。

2023年09月13日

访谈嘉宾:

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创办人、馆长

大连之声文化科技产业集团董事长 张敬轩

他是屯子里出来的孩子,从小喜欢听音乐。18岁,在自学了两本教程后,从黑龙江来到梦想中的国际化大都市——辽宁大连,成为一名音响师。5年后,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大连之声。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他开始游走在世界各地,寻找并收集不同时期的乐器,其中不仅有篆刻有贝多芬名字的钢琴,也有爱迪生传人私藏的留声机。2018年创建了全国第一家非国有音乐文化博物馆——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并将自己的1万余件馆藏文物捐献给国家。

来辽创业

白天自己当老板 晚上出去打工

张敬轩出生于1980年,家中姐妹3个,他是唯一的一个男孩儿。因此,在家中出现经济变故后,18岁的他从黑龙江双城的一个小村庄,来到辽宁大连,在一个远亲的推荐下成了一名音响师。

“第一份工作是在旅顺的一个星级酒店,总经理问我的老师是谁,我灵机一动,把我学习的那两本书的作者,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社说了出来。总经理说,听起来有一定知名度。问了我几个理论问题,觉得我很专业,并且很自信……”回忆起25年前自己刚入行时的情景,张敬轩仍然历历在目。

当时张敬轩上的是夜班,为了弥补只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的短板,他拼命学习,工作起来夜以继日。租不起房子,他在车库里住了一年半。

“没有成品床,就是工棚那种,用几个木方子钉上木板,铺上稻草,再铺上褥子。用水,就是用水缸。从楼上顺下来一根水管子,用水的时候,喊一声楼上的阿姨,阿姨拧开水龙头,往水缸里放水……”

2003年,他终于来到大连市内,在一家声光电企业工作了一年之后,2004年4月,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企业——大连之声。

“租了一个七八平方米的铺面,做音响系统、会议系统、灯光舞美这些工程。午饭就在空纸壳箱子上吃。”张敬轩说,那个时候雇不起人,公司的第一个员工其实是他母亲,“请我母亲从老家来帮我,我白天出去施工作业的时候,得有人看店。”

张敬轩说,最初创业的时候,他白天当老板,晚上还要出去打工做兼职,“会议室、报告厅、舞厅、歌厅、酒吧都做过,一门心思地就是要养家糊口,安身立命。”

“最初我定的目标是三年产生100万的利润,但是我们第一年就实现了这个目标。”

19年的发展,时至今日,张敬轩的“大连之声”从一个个体户,发展成大连之声文化科技产业集团,旗下拥有6家全资子公司,同时还拥有一家国家三级非国有音乐文化博物馆。

创建音乐博物馆

让世界音乐瑰宝发挥更大价值

从企业到产业,从产业到事业,不管是对自己的人生,还是企业的发展,张敬轩都有明确的规划。同时,他也在思考,人的一生,究竟要做什么。

“我去过很多大学,大学里有逸夫楼,有逸夫图书馆,我就想,如果我能建一个博物馆,能够把全世界音乐文化的文物呈现给世人,让大家在某一个点上受到启示,那可能就是我对这个时代最大的奉献。”

创建博物馆,是一个美好的念头,但真正实施起来,从选址到审批再到各方文博专家的支持,操作起来是十分艰难的。最艰难的就是文物的收集。

在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里,收藏着650多台留声机。留声机由1877年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发明,当收藏到200多台的时候,张敬轩想,如果能把留声机发明人的藏品收藏过来就太有意义了。

“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查找到爱迪生的后人,老人有一家私人博物馆,收藏着数百台留声机。而他的后人不想再继续开私人博物馆了。当时,我非常兴奋,就表达了我的想法,我说这么多宝贝能不能分享给我一部分,我想把它们在中国通过我的博物馆展览出来。”

然而,在翻译翻译完他的话后,张敬轩发现老人的态度突然变冷了,最后不再跟他们交流了。

“后来,我们才弄明白,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比较硬,说的就是这位先生经济还可以,想拿点钱买你的留声机。老人当时就反感了,人家传承了几代的留声机,你拿钱买,在老人看来,这种做法就和强盗差不多。”

通过电子邮件,张敬轩继续与老人沟通,获得了第二次见面的机会。“这次,我跟他交流的更多的是技术,他了解美国的,我了解德国、法国和其他国家的,我们就变成了技术研究的伙伴。”张敬轩说。等到第三次再去拜访老人时,老人表示可以考虑捐赠给他们一部分留声机。“实际在收藏界的捐赠是有说法的,就是有偿捐赠,当年这笔费用也是不菲。但是,能把爱迪生传人的留声机收藏回来,拿到中国,这对于音乐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意义非常巨大。”

正常博物馆的备案只需要三四百件的文物藏品,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在初期就备案了3000多件,截至现在,一共备案了1.2万多件套文物。既有六七个西方私人博物馆的藏品,也有我们中国十几个资深收藏家一两代人的藏品。

据张敬轩介绍,世界音乐博物馆从2018年开馆至今,一共接待了近12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包括世界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米沙麦斯基,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的执行院长和钢琴系主任,长江之歌的作曲家,已故的王世光老师等。”

“我觉得我些艺术瑰宝不应该属于我个人,只有将它交给国家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让世界音乐走进百姓日常,才是我的初衷。”张敬轩说。

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张敬轩表示,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既传承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融合着中西方音乐文化,他的目标是把博物馆打造成一个新文博理念,让博物馆成为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未来,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将世界音乐文化博物馆打造成为辽宁省的文化名片,同时也将它打造成辽宁面向全国的一面文化旗帜。”

最艰难的时候

国家扶持政策给了我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从一个做企业的角度,那肯定就是开门纳客盈利为主,但是做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就不一样了,这就跟小火煲汤似的,它需要很长的周期,财力支撑、你的个人念力、你的信念始终要保持在一个持续的状态,就是这根弦要绷得很紧,因为你可能把这十几年甚至近二十年创造的积蓄全要倾注到这项事业中。”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敬轩坦陈,从一个创业者到一个民营企业家,再到想成为一个有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的文博人,实际上是件挺难熬的事情。

“这期间会有很多外因干扰,身边的朋友有人说,这个事儿应该是政府干的,不是应该你干的,或者这个事儿应该是国家干的。”张敬轩说,“但我认为,辽宁本身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它不缺创造经济价值的企业家,但是缺文化践行者,缺文博事业抛砖引玉的人。音乐是唯一没有国界、没有种族、不受语言约束的语言,它已成为辽宁与国际交流的平台,成为城市与城市连接的纽带。而作为一个从黑龙江来辽宁创业的青年,我能有今天的成就,全依赖于辽宁这片土地,能给我喜欢的地方奉献一个博物馆,也是我对辽宁的一种回馈。”

“最艰难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放弃?”面对记者的提问,张敬轩的回答斩钉截铁:“过去的三年很艰难,在此期间,我们得到了辽宁省委省政府和大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当时辽宁省出台了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又出了‘稳企贷’这个非常好的一个政策。我当时想,就算大连有一个馆能开,我也要坚守,只要有一个馆存活,我也能活下去。”

成功的秘诀

时代造就英雄 信念成就梦想

“我小时候受到的是岳飞一样的教育,就是要精忠报国。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代大侠,或者是一个兵马大元帅。”张敬轩说。对于自己今天的成就,他认为,首先要感谢的就是这个时代,“有了这太平盛世,我们才有可能安身立命,创业兴业;有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有了文化自信这个前提,才有了我们文化产业的腾飞。当然,作为超级工作狂,我也要感谢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

对于年轻的创业者,张敬轩认为,至少有三点可供参考:

最主要的就是信念,首先你得相信这个时代,相信这个国家,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第二个就是决心,把你的人生目标、你的使命树立完之后就轻易不要改变,当然你选择的时候也要选择你真正的心之所想;第三个就是毅力,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永不言败的精神,那你是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人生彼岸的。

“有的人说不撞南墙不回头,我这种人就是撞上南墙都不会回头,我要把墙撞出一个洞,再钻过去!”

张敬轩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坎坷,“我不怨天不怨人。我认为可能是我的方法方式上有问题,或者是我个人的能力上有问题,我会反观自省。这些年,我一直坚守的就是,不管是做企业做事业还是做人,一定要正心正念地前行。”

董丽娜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