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版《记纂渊海》 我国首部记言类书

本报记者郭平提要在省图藏宋版古籍当中,《记纂渊海》有超高身价。专家研究考证,它是南宋时期学者潘自牧在友人帮助下编辑完成的我国第一部以记言为主的类书,被誉为“名言金句大全”,用于帮助参加古代科举考试的士子们扩展知识面,使他们的文章达到文采飞扬的效果。

2023年10月08日

本报记者 郭 平

提要

在省图藏宋版古籍当中,《记纂渊海》有超高身价。专家研究考证,它是南宋时期学者潘自牧在友人帮助下编辑完成的我国第一部以记言为主的类书,被誉为“名言金句大全”,用于帮助参加古代科举考试的士子们扩展知识面,使他们的文章达到文采飞扬的效果。这部书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即使现在写文章,用古籍中收录的名言名句,仍能达到旁征博引、气势磅礴的效果。

壹 一部影响深远的科举备考用工具书

辽宁省图书馆研究馆员刘冰告诉记者:“省图藏南宋学者潘自牧编纂的《记纂渊海》为清宫‘天禄琳琅’旧藏。按照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方法,这套宋版书属于类书范畴。”

所谓类书,是指我国古代编辑刻印的资料性书籍,书中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并依内容或字、韵分门别类编排,以供使用人寻检、征引,是一种工具书。

据考证,我国古代类书的编纂始自魏文帝曹丕下旨编纂的《皇览》,此书早已失传。西北大学文学院研究人员曹珍汇总我国古代类书,发现在《记纂渊海》之前的类书多以记事为主,因此《记纂渊海》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言为主的类书,即古代的名言金句大全类书籍。

《记纂渊海》保留潘自牧的序言,用行书写成,落款年代为“嘉定己巳九月朔”,也就是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年)。《序》中,他将《记纂渊海》归为类书:“世无类书,博闻强记者不能无遗;世有类书,因陋就简者恃以自足……类书至此,有谓大备矣。尚安可复有所谓《记纂》者耶?”说出了编纂此书的背景。

对于《记纂渊海》存在的必要性,潘自牧这样解释:“盖一定不易者,意也;而千变万化者,言也。前辈类书,其于记事提要者详矣;而纂言钩玄,尚有未满人意,遂使观者如循一辙之迹,若守一隅之指,拘系牵连,往往凝滞于事实之内,而不能推移变化于言意之表。此《记纂》之作,非得已而不已者欤?”意思是说,思想的传承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表述的语言却是千变万化的。古人记事的类书已经把思想内容表述得很详细了,但是这些类书并不能囊括所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所以《记纂渊海》是不得不编纂的一部书籍。

潘自牧编书时的职务为南宋福州州学教授,是当时福州州学的教育长官,他的这个见解显然是从培养参加科举考试学生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据介绍,直至宋代,科举制度才逐渐成熟,其重要表现就是科举取士内容的变化,唐代主要以诗赋取士,宋初,承袭唐及五代之制,进士试诗、赋、论各一首。

到了南宋时期,经义、论、策在科举考试内容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所谓“经义”就是要求应试考生对儒家经典中的某个片段以散文的形式结合现实进行阐释,或引先贤言论,或阐发己见,力求从经义中寻觅治国安邦的方法;所谓“论”就是针对经、史典籍中的某个论断发表议论;“策”则是就现实存在的某一问题写出自己的对策。

科举考试内容的变革,要求参与科举的读书人必须博通古今典章制度,熟识历代故事,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南宋的读书人不能再像唐代士子那样一味耽于诗赋,笑傲烟霞,吟颂风雪。这时候的读书人为博取功名不得不沉心潜性,研习儒家经典。在这种情况下,若借助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便可做到执简驭繁,无论对“经义”还是试“策、论”,类书作为科考用书,都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因此,潘自牧的《记纂渊海》成书之后,极受读书人的欢迎。后世的元、明、清时代,此书也翻刻不断,并且还有续编、改编版本传世,甚至流传到海外,对后世影响深远。

贰 古籍于战乱中被拆分,另一部分在北京

关于《记纂渊海》的流传情况,记者在《溥仪赏溥杰宫中古籍及书画目录》中找到记载:“八月二十五日,赏溥杰宋版《记纂渊海》一部八套。”“八月二十五日”是指1922年10月15日,此时被溥杰带出北京故宫的宋版《记纂渊海》仍然是完整的,共8套。

省图藏宋版《记纂渊海》书衣为石青洒金纸,左上角有一淡黄色书签,自上而下用楷书题写“宋版《记纂渊海》”,书签底边题有一行小字“第X册”。古籍版框高18.9厘米,宽12.3厘米,每页13行,每行22字,版心下镌有刻工名字。书中的早期印文还有“宋本”朱文椭圆印,“季振宜藏书”朱文方印,反映这部古籍在进入清宫前,曾由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季振宜收藏。

然而,目前省图所藏宋版《记纂渊海》仅存一函8册,共17卷。那么,其余部分哪去了?

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其《我的前半生》自述中讲道:“……我们第一步是筹备经费,方法是把宫里最值钱的字画和古籍,以我赏赐溥杰为名,运出宫外,存到天津英租界的房子里去……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精中取精的珍品……古版书籍方面,乾清宫西(应是东)昭仁殿的全部宋版明版书的珍本,都被我们盗运走了。运出的总数大约总有一千多件手卷字画,二百多种挂轴和册页,二百种上下的宋版书。”

被溥仪兄弟窃运出宫的这些文物、古籍共装了七八十个大木箱,由火车运到天津。1925年2月,溥仪暂居天津。这批宝物被溥仪的七叔载涛秘密运到天津静园,其中盛装200部宋元版书的箱子便有31个。据溥仪、溥杰回忆,在天津时曾卖掉几十部,其余大部分运往东北。

1932年11月,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寄存在天津的珍玩、字画、古籍被运往长春,储于伪皇宫后一座小白楼中。小白楼周围荒凉,建筑破旧,没有任何防潮、防蠹措施,这些宝物存放其中14年,不少书页因此霉烂、虫蛀。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溥仪等人匆忙逃离长春,伪皇宫由溥仪的侍从人员和伪军看守。这些人先是偷拿,后来转为明取,宫中宝物遭到哄抢。这批内府珍籍除少量被掠走外,大部分被扔得凌乱不堪,满地狼藉,不少古籍善本被拆开,分离,其中就有《记纂渊海》。

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次解放长春时,在长春市政府缴获了国民党东北行辕经济委员会已经装好箱的长春伪宫藏书100多箱,交由东北图书馆筹备处(辽宁省图书馆前身)保管,省图藏宋版《记纂渊海》残卷至此回到人民手中,然而全书的其他部分下落不明。

此后,专家在全国各地整理古籍过程中有新的发现。专家在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中也发现一部宋版《记纂渊海》,由于没有确切入藏记录,无法知道入藏渠道。幸运的是,人们发现这部宋版《记纂渊海》现存共56册,178卷,版式与装帧和省图藏宋版《记纂渊海》完全相同,且两书合在一起恰成完璧!经过上世纪初的种种劫难,这部宋版《记纂渊海》如今在两地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实是大幸。2008年,国图与省图藏的宋版《记纂渊海》分别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叁 用收录的名言名句写文章,可达到旁征博引的效果

据介绍,《记纂渊海》作为一部私纂类书,其部头较大,取材广泛,引文严谨,与同时代的类书相比,实属上乘之作。分为论议、性行、识见、人伦、物理、叙述、接物、问学、政事、名誉、著述、生理、丧纪、兵戎、阃议等共22部,1159门,每门题目下的引文分别用“经”“子”“史”“集”“传记”“本朝”标注,并在引文之下用双行小字注出文献出处,眉目清楚,便于翻检,特设的“本朝”这一编目,对宋代之杂史、说部、文集等大量采用,使宋人著作得以更广泛地流传。

曹珍通过对宋版《记纂渊海》进行数字化整理,发现其所引用书籍达1057种,引用历代文献的条目达27394则。所引书籍有的现已不存,如北宋目录学家李淑编著的《诗苑类格》,史料中多有提及,影响很大,今已亡佚。

当然,这样条目清晰的编纂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古代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参考此书,文章的论据更加充分、准确,文采飞扬。即使现代人写文章,引用古籍中收录的名言金句,仍然能达到旁征博引、气势磅礴的效果。

以“论议部”的首条词语“方兴未艾”为例,条目下引文为:

【经】如川之方至以没不增,《诗》;子曰: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论语》。

这一句中,【经】为分类,《诗》《伦语》为引文的出处。这一词条下还有许多分类:

【子】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孟子》;刀刃若新发于研,《庄子南华经》;曰:“出晹谷,登于扶桑。”《淮南鸿烈解》;赫赫乎日出之光,《扬子》。

……

“方兴未艾”一词,是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从《记纂渊海》“方兴未艾”门目下的所有引文不难看出,词句、诗句的主题都是紧扣这一内容。从备考应试角度看,为学子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甚至不用再翻看相关书籍。

再比如,“识见部”的“安贫”一词:

【经】君子固穷,《语》;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诗·衡门》;贫而无谄,《语·学而》;贫而无怨难,《语》。

……

【本朝】贫家何以娱乐,但知抹风批雨。一本作“抹月批风”东坡诗……

这里“安贫”指的古代圣贤安于贫困,在高尚人生境界的追求中获得快乐。所引文献的主题都是属于历代表现安贫乐道精神之典型材料。

当然,《记纂渊海》不仅引用了名言金句,还有故事,使得“安贫”一词更加丰富。在这一词条下,引用了汉代袁安的故事:“大雪丈余,洛阳令行,见人家皆除路,而袁安门无行路,谓安死矣。令看之,见安偃卧,问之,答曰:‘大雪人人皆饿,不宜干人。’”故事后标注引自“《后汉》注见《汝南先贤传》”。这个故事是说,有一次大雪过后,洛阳县令出门检查。见到家家户户在除雪,唯有袁安家门口雪未除。县令一问,有人回答说,袁安死了。县令去看,发现袁安正躺着呢。就问他为啥不除雪,袁安告诉县令说:“大雪天,人人都饿着肚子,不适合去求别人来帮自己除雪。”

研究认为,潘自牧摘录名言金句时,对史料中的内容,特别是传记部分进行了有选择的摘编、删节,以突出重点,这也是宋版《记纂渊海》的一个特点。

记者比对《汉书》原文发现,本文中删节了最后一句“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即通过除雪这件事,县令认为袁安是个贤人,推举他做官。

(本版图片由辽宁省图书馆提供)

新成果

令人惊喜的“报摘”

郭 平

研究人员发现,宋版《记纂渊海》分类中开设阃(读kǔn)仪部,是第一次设立专门部类对女性尤其是普通女性历代文献所涉内容的全面辑录。

阃本义指门槛,也指妇女居住的内室,“阃仪”指妇女的行为举止。宋版《记纂渊海》“阃仪部”下又细分总论、妇人、妇德等总41门。研究认为《记纂渊海》“阃仪部”的设立,不仅可以使后世全面了解我国自古以来所存在的对普通女性的道德评判标准,还可以探究这一标准如何因社会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对于一部以名言金句摘录见长的古代文献,人们翻阅研究得越多,便会有越多的发现。

西北大学文学院研究人员曹珍在宋版《记纂渊海》中,发现了从宋代邸报中摘录的“报摘”。

据《宋会要辑稿》所载:“国朝置进奏院于京都,而诸路州郡亦各有进奏吏,凡朝廷已行之命令,已定之差除,皆以达于四方,谓之《邸报》。”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报称呼的出现也始自宋代。

曹珍在宋版《记纂渊海》卷十一、卷十二、卷三十八共发现了五条邸报的摘要:

1.今上移置帅司于此,兼沿江制置。邸报;

2.宝庆以逆全之乱降楚州为淮安军。邸报;

3.本朝以泗州盱眙县属楚州,乾德还泗州,绍兴十二年属天长军,寻置盱眙郡,治此,绍定间北国守将合纳买住来降,诏改为招信军。邸报;

4.嘉定年间,割德安府应山县入随州。邸报;

5.绍兴十四年,幸太学,命曾开讲《易》,百官内外舍人推恩有差,复幸养正、持志二斋,顾览生徒肄业之所。今上嘉熙辛丑,幸学讲太学,罢王荆公从祀,诏濂溪、明道、伊川、横渠、晦翁五先生绘像于庑,诸州县学准此。邸报。

这五条报摘大多反映地方行政机构设置的变化,而第五条则直接记录了宋理宗在太学中的讲学活动。邸报先回顾了过去,绍兴十四年(1144年),宋高宗来到太学,他让南宋学者曾开讲解《易》经,之后对随行百官和太学学生分别进行了赏赐,接着察看了学生们生活居住的养正斋和持志斋。而当今皇帝宋理宗在嘉熙五年(1241年)来到太学,进行讲学活动,取消了太学中祭祀的王安石牌位,下旨在太学中画上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五位先生的画像,各州县学也照此执行。

文摘中通过回顾历史,讲述了南宋皇帝到太学的讲学活动始自宋高宗赵构,让人们对宋代新闻写作方法和内容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