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风战沙植树忙

本报记者胡海林钻坑机钻出深坑,两人将树苗压实栽稳,再给苗根盖上玉米棒芯,水车上场浇水,最后覆土盖严……流水线式的植树作业,很快便在人们身后留下一排排绿色“树阵”。11月2日上午,彰武县大德镇福巨昌村的一片荒坡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近百人的植树队伍迎着风把“树阵”往山上推进。

2023年11月06日

本报记者 胡海林

钻坑机钻出深坑,两人将树苗压实栽稳,再给苗根盖上玉米棒芯,水车上场浇水,最后覆土盖严……流水线式的植树作业,很快便在人们身后留下一排排绿色“树阵”。

11月2日上午,彰武县大德镇福巨昌村的一片荒坡上,机器轰鸣,人声鼎沸,近百人的植树队伍迎着风把“树阵”往山上推进。几乎同一时段,大德镇韩家村的荒山上,由党政机关干部志愿者和村民组成的队伍也在挥锹植树。

连日来,我省以辽西北为主的多地开启了植树造林、退化林修复工作,标志着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正式进入植绿治沙的实战阶段。

“为什么要给树坑盖一层玉米棒芯?这完全是老百姓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玉米棒芯吸水后盖严土,而后在树根周围缓释水分,即使20天不下雨也能保证土壤墒情,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彰武县大德镇林业站站长屈利平说。

在当地,成片造林地块普遍采用机器加人工协作的专业造林模式,而一些零星地块则主要采用人工造林模式。专业人士告诉记者,钻坑机可适用40度以下的山坡,每台机器每天能造林8亩至10亩,效率远高于肩挑背扛的人工造林模式。

山坡上,正在给树苗覆土的大德村村民赵玉荣兴奋地说:“我们祖祖辈辈吃够了沙的苦,参加治沙不需要动员。科尔沁沙地在我们这代人手上被治住,受益的是我们的后代。”

目前,省林草局正开展“三北”六期工程项目包装工作,已向国家林草局申请2024年启动两个项目,即辽宁省科尔沁沙地南缘综合治理攻坚区项目和辽宁省科尔沁沙地南缘外围综合治理协同区项目。同时,我省谋划打造一条长1044公里、宽不小于5公里的辽宁省科尔沁沙地南缘系统治理示范带,初步涵盖辽宁内蒙古边界沿线8个县(市)75个乡(镇、街道、林场、管理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