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轻到老,我想守护仙人洞一辈子”

本报记者朱忠鹤文并摄11月14日,天气寒凉,碧空如洗。山林之间,一条小河蜿蜒流淌,昼夜不息。河东岸,一座并不高耸的山峦矗立一旁,它被当地人称为青云山。青云山的山脚下,隐藏着一处天然洞穴,它就是海城仙人洞。20多年前,这处天然洞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11月15日

本报记者 朱忠鹤 文并摄

11月14日,天气寒凉,碧空如洗。

山林之间,一条小河蜿蜒流淌,昼夜不息。河东岸,一座并不高耸的山峦矗立一旁,它被当地人称为青云山。青云山的山脚下,隐藏着一处天然洞穴,它就是海城仙人洞。20多年前,这处天然洞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天上午,72岁的海城市孤山镇孤山村村民汪立和在工人协助下,在这处“国保”外面的空地上立起一块保护公示牌。“我们想让更多人知道这处遗址的重要价值。”看到公示牌规规整整地立起来了,汪立和拍了拍手上的灰尘说。

海城仙人洞遗址的确价值重大。距今5万至2万年前,古人类在这个天然洞穴里连续生活了3万年,洞穴内出土了大量震惊世界的珍贵文物,尤其是在洞穴内发现的2件岫玉质地的石器,将人类用玉时间提前到了旧石器时代。

不仅如此,洞穴内还出土了由兽牙和蚌壳制作而成的装饰品,它们小巧精致。当时的小孤山人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为了便于佩戴,他们在这些装饰品上钻孔打洞,让这些兽牙、蚌壳更具装饰性,这标志着人类朝文明迈进了一步。

汪立和是土生土长的孤山村人,他的家与仙人洞仅一河之隔。小时候,因为仙人洞被大人描绘得神秘且危险,所以,他和小伙伴很少进去。“五六十年代,洞里做过炮厂,生产过二踢脚,后来因为洞里冬暖夏凉,给供销社储存过蔬菜、苹果。”汪立和细数几十年来仙人洞的用途变化。

1975年的海城地震让隐藏了几万年的古人类秘密被发现。1983年,我省考古人员正式进驻遗址,开启了对仙人洞的遗址发掘工作,而这一做就是十几年。

当年,负责发掘工作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理事傅仁义与汪立和年龄相仿,如今都已年过七十。“我们当时都是30多岁的青年人,因为他家和遗址仅一河之隔,考古队就吃住在汪立和家。”从朝气蓬勃的而立之年,到白发苍苍的古稀之岁,傅仁义和汪立和的情谊跨越了40余载,也就是在这40余年里,汪立和对家乡这处考古遗址的热爱逐渐加深。

那时候,汪立和晚上在乡镇放映电影,白天就趁着工作间隙向考古人员讨教隐藏在仙人洞里的历史信息。这样一处原本神秘的天然洞穴,在汪立和的头脑中逐渐立体并清晰起来。

2002年,汪立和退休,成为海城仙人洞遗址的一名文物守护员。从小时候对仙人洞的探寻渴望,到中年对仙人洞的深入了解,再到晚年对它的认真守护,在汪立和看来,仙人洞遗址已经成为他和家人的一份深深牵挂。20多年来,作为一名文物守护员,汪立和每天都要到遗址附近巡视一圈,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其细微变化都会引起汪立和的注意。站在洞穴旁边,冬日的阳光既明媚又耀眼,汪立和说:“能守护仙人洞一辈子,我很光荣。”

近些年来,随着海城仙人洞遗址的影响力逐年提升,不少外地人特意开车到这处古人类遗址附近转一转。丰茂的水草,秀美的山峰,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与厚重的历史底蕴让外地游客赞不绝口。见此,汪立和总会难掩心中兴奋,滔滔不绝地向游客介绍仙人洞的历史沿革、发掘经过。听者,津津有味;讲者,神采飞扬。“那时候,我特别自豪。”汪立和说。

今年听说海城市有计划将仙人洞开发成遗址公园,汪立和一直特别期待,“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知道仙人洞、来了解仙人洞,让这处古人类遗址成为村里的名片,到时候,我给大家义务作讲解。”

不远处的东大河水流潺潺,清澈见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