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圈”对应不同需求 便捷有特色

从家里出发步行15分钟,能满足怎样的生活需求?用餐、买菜、维修、家政、休闲娱乐……今年年底前,辽宁全省地级以上城市、沈抚示范区将全部启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到2025年9月底,全省将实现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

2023年11月22日

从家里出发步行15分钟,能满足怎样的生活需求?用餐、买菜、维修、家政、休闲娱乐……今年年底前,辽宁全省地级以上城市、沈抚示范区将全部启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到2025年9月底,全省将实现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通过服务周边“一刻钟”生活半径,提供生活基础配套功能,让居民足不出“圈”享受烟火气里的幸福生活。

臻选配套服务

打造便民生活圈

近日,辽宁省商务厅召开“全省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工作动员部署会”,省商务厅对《全省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进行了专题解读。此前,省商务厅等13部门印发《全省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方案》要求,全省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的思路,推动科学优化布局、补齐设施短板、丰富商业业态、壮大市场主体、创新服务能力,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打造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幸福圈”,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作出更大贡献。

《方案》提出主要目标:到2023年底,全省地级以上城市、沈抚示范区要完成“1+N”方案编制工作,全部启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到2025年9月底,全省实现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打造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的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不少于800个。

同时,各地将按照“缺什么 补什么”的原则,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社区商业业态指导性清单目录,“清单化”补齐业态短板。要优先将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纳入清单,渐进式发展运动健身、特色餐饮、新式书店、康养看护等品质提升类业态。

不同“圈” 对应不同需求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具体包括哪些?

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过程中,我省将实施社区商业业态清单化管理。各地将按照“缺什么 补什么”的原则,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社区商业业态知道行清单目录。优先将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纳入清单,渐进式发展运动健身、特色餐饮、新式书店、箱式移动餐饮售卖等补充的多层次早餐供应体系,保障居民吃得好、吃得营养卫生。

发展“一店一早”。各地将推动品牌连锁便利店、连锁超市进社区,确保当地居民步行15分钟内能够买到日常生活基本所需物品。要推动构建以早餐店为主题,以便利店、特色餐饮店、箱式移动餐饮售卖车等为补充的多层次早餐供应体系,保障居民吃得好、吃得营养卫生。

补齐“一菜一修”。各地指导菜市场多元化、特色化、智慧化发展,探索“菜市场+”多业态服务模式,引导特色餐饮、生鲜加工等业态进入菜市场,将菜市场打造成为集购物、休闲、社交、情感交流为一体的社区空间。规范发展家电维修、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倡导明码标价、平价服务。

服务“一老一小”。各地将助餐、理疗、助浴等老年消费业态纳入清单,加快建设改造一批充分兼顾老年人及特殊群体生活便利需要的无障碍服务设施,鼓励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和人工服务,提高便民服务“温度”。引导邻里中心、社区商业中心设置母婴设施,配置教育培训、儿童娱乐等业态。

《方案》提出,各地要将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与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城市更新、完整社区建设、“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等工作衔接,实现养老托育圈、文化休闲圈、健康健身圈、金融服务圈、快递服务圈等圈圈相融、圈圈相扣,营造多元化、多层次的消费场景。

六大特色场景 “家门口”构筑便民生活圈

在建设“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时,我省还强调着重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打造人文魅力场景,重点配置文化驿站、城市书房、文化展厅、社区书屋、文化活动中心、展览展示馆等设施,积极挖掘当地历史文化价值,注重保留生活圈内原有的历史空间格局,推进“书香味+烟火气”融汇并存,为居民带来良好的文化体验。

打造生态宜居场景,突出口袋公园、生态慢行道、 社区绿地、智能回收点等生态宜居类特色设施建设。构建“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社区景观效果,为居民提供生态条件优越、舒适度高的居住环境,实现“人在圈中、圈在绿中”的美好体验。

打造智慧治理场景,推动电商企业进驻社区,对便民生活圈进行数字化赋能,重点建设智慧食堂、智慧菜场、智慧家政等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受用的生活数字化应用,重点配置无人值守便利店、智能快递柜、自动售货机等智能化设施,打造“线上+线下”“到店+到家”相融合的便民生活数字化应用场景。

打造适老康养场景,依托和整合现有资源,发展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或为老服务综合体,在社区层面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全托、日托、居家上门等服务。突出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等设施适老化改造,配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养老服务,开展健康讲座、兴趣小组、文艺晚会等活动,让老年群体感受到爱与关怀。

打造青年友好场景,提供时尚化的配套设施与多元化的社区活动,突出桌游馆、咖啡厅、电影院、艺术沙龙、网咖等设施建设,鼓励开展厨艺、书画、艺术、种植、婚恋交友等社区活动,让青年在生活圈内享受“宜居、宜业、宜学、宜行、宜养”,将青春友好元素全面融入生活圈建设,多点位打造元素突出、参与度高的青春品牌圈、青年朋友圈、社区生活圈。

打造青少年成长场景,统筹动员高校、科研院所、科技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和工农企业等单位,向青少年开放所属的场馆、基地、营地、园区等阵地、平台、载体和资源,提供兴趣培养,趣味运动等服务,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搭建城市便民生活圈

智慧服务平台

数字赋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社区管理现代化智能化。搭建智慧服务平台。各地要支持专业运营主体整合商户资源,通过微信小程序、APP等形式,介入购物、餐饮、休闲、文化、家政等线上功能,面向居民提供周边商品和服务搜索、信息查询、生活缴费、地理导航及发放优惠券、消费券、优惠信息等服务,打造集约式社区商业生态圈。

制作生活圈便民生活地图。各地将探索绘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网点动态地图、“小修小补”便民地图、便民生活圈导视图,设置“5分钟”“10分钟”以及“15分钟”三个步行可达圈层,方便居民查看周围不同时间圈层内的设施点位,并通过导航功能意见查询线路。

打造公共就业创业

便民服务圈

组织送培训送技能进社区。各地将联合培训机构或用人单位,本着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在社区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使培训政策惠及更多就业困难居民。

开展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各地要探索利用邻里中心、社区活动室等空间集中为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对接低门槛、有保障的社区爱心岗位,服务社区居民。支持高校毕业生、自由职业者在社区就业创业,开展创业经济、个性化定制化文化业态等特色经营。发挥社区退休人员在文艺艺术、专业技术等领域专场,鼓励量力而行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为有再就业需求的退休人员提供服务。

建立省市区

三级政策保障体系

对在便民生活圈引入符合相关要求的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的商业载体将给予10万—50万元奖励。对获评全国试点城市的市奖励200万元,对获评省级试点城市的市奖励100万元。市、区两级政府都要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持政策,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2024年9月前,我省要打造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便民生活圈,培育树立一批典型社区和重点企业,2025年9月底前,实现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

辽沈晚报记者 王月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