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进 “玉龙故乡”澎湃创新动力

本报记者侯悦林核心提示细河两岸,百舸争流;玉龙故乡,生机无限。一间间热气腾腾的厂房、一个个开足马力的项目,一处处烟火气升腾的商业街区……寒冬时节,行走在阜新大地,目光所及,尽是一幅幅热气腾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一年,阜新市以冲刺的状态起步,跑出分秒必争的加速度,跑出奋发有为的精气神。

2023年12月14日

本报记者 侯悦林

核心提示

细河两岸,百舸争流;玉龙故乡,生机无限。

一间间热气腾腾的厂房、一个个开足马力的项目,一处处烟火气升腾的商业街区……寒冬时节,行走在阜新大地,目光所及,尽是一幅幅热气腾腾、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一年,阜新市以冲刺的状态起步,跑出分秒必争的加速度,跑出奋发有为的精气神。在跃动的发展曲线里,实干是不变的底色,创新是最强劲的脉动。

这一年,“谋”字在前、“干”字当头、“实”字为要,以小切口做好作风建设大文章,以优化软环境提升发展硬实力,以点的突破推动面上突围,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火热实践中,探索形成适合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

这一年,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进”的动能更加强劲,“进”的质效更加优化,“进”的态势更加稳健,“进”的干劲更加彰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足、底气更足、成色更足,全面振兴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三年看首年,首年看收官。首战告捷是如期实现阜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基础所在、前提所在。本报将陆续推出3篇年终盘点系列报道,分别从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民生建设3个方面,全面展现今年以来阜新大地上的新干劲、新气象、新成果。

小切口大作为 好作风带来新气象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征程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今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首战告捷是干出来的,实干是最质朴、最管用的方法论。阜新市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工作安排,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径。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实现首战告捷除了必胜的信心,更要有务实高效的行动。大战之际,如何克服党员干部畏难心理,打造一支勇挑重担,敢啃“硬骨头”的过硬队伍,是攻坚征途上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小切口推动作风大转变。部分停工工地的塔吊长期闲置、无人过问。阜新市委由小及大、举一反三,持续深化“塔吊现象”讨论,查摆和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观念落后、作风松散、职责不清、机制不活、效能不高等问题,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

小切口激发营商环境大优化。面对面“把脉问诊”,精准分析“症结”,现场开出“处方”……“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阜新市选派精兵强将深入园区、走进车间,为企业减负担、破堵点、解难题1597个,在啃“硬骨头”的火热实践中,锤炼过硬作风,练就过硬本领。

小切口撬动民生服务大提升。深化千个机关党支部与千个基层党组织互学互帮互促的“千千结”活动,启动“万名党员进万家”活动,17166名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进群众门、听群众声、解群众难,厚植为民情怀,提升基层工作能力。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打攻坚战来不得半点含糊。布置任务不落实等于零、查到问题不解决等于零、工作推进没结果等于零,阜新市创新量化考核体系,按照“三个零”标准,通过融入式、跟进式、沉浸式考核,按月形成亮点工作正向激励清单和通报批评负面警示清单,逐季晒成绩,按季抓考核,助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蔚然成风。

锻长板补短板 强引擎释放新动能

从“三河源”保护到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从赛车轰鸣到砖纸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从盘活闲置资产到工业园区欣欣向荣,这些现象、事件的背后,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坚持系统观念、错位发展,发挥比较优势,锻长板、补短板,走出一条具有阜新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锻长板、补短板,看似截然相反的两件事情,其实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目标努力,锻长板让优势更优,补短板推动劣势转优,目的都是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

长期以来,阜新经济最大的短板在工业,最大的潜力也在工业。打好工业“翻身仗”,首先要明确主战场在哪里,主攻方向又在何方。

阜新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从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对高质量发展的理解更加深入,举措更加精准。

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提出“双千双百”目标。其中,3年至5年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000亿元。为了实现目标,阜新市把主战场放在重点工业园区上,把主攻方向放在“四个优势产业”上,着力打造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跨越式增长。

工业园区作为主战场,阜新市打出“组合拳”,推动产业向园区集聚、要素向园区集成,经营主体向园区集中,持续做活存量、做足增量、做大总量、做强质量,把工业园区打造成为产业承载地、创新孵化器、经济增长极。

选优配强园区领导班子,公开选拔7个重点园区“一把手”,同时挂职所在县区党委副书记,与县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一起实行“三位一体”考核。加强对园区的统筹调度,建立定期调度、定量考核、定责推进“三定”机制。强化各县区、各园区主体责任,倡导主动担责、主动出手、主动求生的“三个主动”意识,干部、作风、考核等多个维度一同发力,助推园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

从洽谈到签约,仅用一个月。从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到公司刻章、银行开户,只用了4个小时。阜新百特润滑油添加剂项目落户新邱经济开发区,一个“快”字贯穿项目落地全过程。

又快又好源于实打实干出来的亮眼成绩,更来自刃口向内的改革所激发的动能和活力。

激发园区内生动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把握好长与短的辩证关系。阜新市坚持园区建设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两手抓,推进“园区审批集约化”“多评合一”改革,向省级经济开发区赋予经济管理权限34项,以集约化改革推进审批提质增效。以“厚道阜新”地域文化建设传递暖人温度,让“办事不找关系”的“清风”吹进服务窗口,奋力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态势。

强前端优后端 攀向“微笑曲线”新高点

12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智新、潘一山,中国科学院院士赵阳升联袂回到母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献计献策的同时,也为阜新市加快创新步伐,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发表真知灼见。

在经济学中,有一条非常有名的“微笑曲线”,曲线的底部是生产加工环节,利润空间较小。前端、后端分别是研发、设计与营销、服务,利润空间较大。阜新市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发力前端,做强后端,提升中间,向代表高附加值的“微笑曲线”两端迈进。

“瞪羚”加速 ,“雏鹰”展翅。日前,2023年辽宁省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名单公布,16家阜新企业榜上有名,全市雏鹰、瞪羚企业数量增至近百家。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阜新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新增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新高”并非偶然,而是由量变向质变跨越的成果。阜新市把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时刻放在心里、抓在手中、扛在肩上,2022年研发经费支出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荣获2022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11项,获奖总数创历史新高。

在辽宁瑞麟氢能科技有限公司,2.5兆瓦超级碱性水电解制氢设备在响应速度、电流密度、低电耗技术等关键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阜新晟氟利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性能聚四氟乙烯纤维单丝,相比传统材料抗拉强度提高7倍、摩擦系数降低50%。

执其两端带中间,一条高扬的“微笑曲线”,揭示阜新经济向新图强的登攀之路。

产学研拧成一股绳,立志攻克“卡脖子”难题。开展“百名博士进百企”专项行动,引进96名博士与企业对接合作,参与企业项目研发26项、新技术新工艺研发10项。实施“阜新英才”计划,通过“带土移植”等方式引进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35个。

这一年,“链”上发力,拉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好商品、好品牌、好服务不断涌现。从杂粮到三沟美酒,从地瓜到小东北冰烤薯,从牛奶到安慕希酸奶,从玉簪花到蒙药道地药材……“提篮小卖”的旧有观念逐渐被摒弃,变得越来越“专精特新”。

这一年,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阜新市精准绘制16条主产业链、30条细分产业链“全景图”“现状图”,找准产业定位、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三箭齐发”,推动重点招引的项目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摆布。如今,“四个优势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达到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21.1%,全省排名第一。

突破“点”推进“面” 系统攻坚开创新局面

一子落,满盘活。

这一年,阜新市聚焦新问题老问题、共性问题个性问题、当前问题长远问题,以重点攻坚“一子落”,推动全面振兴“满盘活”。

点上突破推动面上突围。启动“3+8+100”系统攻坚模式,实施优化政治生态、改善法治环境、正确选人用人“三项基础工程”,打响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全域海绵化“水润阜新”建设等“八大攻坚战”,各县区、各部门同步开展150项重点攻坚任务。

全局上谋势,关键处落子。“3+8+100”系统攻坚涵盖内容多、覆盖领域广、触及层次深,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招”。

盘活存量扩充增量。闲置资产的成因复杂,常常面临债务多、财务纠纷多等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涉及各方的切身利益,历来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这一年,阜新市知难不畏难,统筹建立闲置资产盘活机制,稳扎稳打做好“盘活存量、充实增量、做大总量”这篇大文章,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创新、靠前服务方法创新,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业园区闲置资产、房地产去库存等领域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将闲置资产变废为宝,转化为重要资源和发展动能。其中,化解“问题楼盘”存量问题50%以上,1490个“办证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立足“当下改”,着眼“长久立”,标本兼治优化营商环境。多头、多层和重复执法是行政执法领域一大痼疾。阜新市聚焦营商环境痛点、难点,开展行政执法队伍“大整训、重统筹、强优化”行动,统一执法计划,统筹资源使用,开展“伴随式”全程现场跟踪执法新模式,推行轻微免罚、首违不罚新手段,构建“不见面”执法监管新路径,推动“多头执法”向“协同执法”转变。1月至10月,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减少76%,行政执法类投诉举报下降96.5%。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打造辽宁新时代“六地”的目标定位后,阜新市因地制宜、自我加压,启动实施“两市四区”专项行动计划,以更好地支撑和服务辽宁新时代“六地”建设。自我加压不是喊口号、拍胸脯,而是体现在实打实、硬碰硬的奋进姿态中。向上突围、向前开拓,从“自我加压”到“自我突破”,阜新人有志气、骨气、底气。

软环境硬支撑 城市发展构建新格局

这一年,“阜新名片”熠熠闪光。

7月,以“八千年西辽河文明之光”为主题的首届查海论坛在阜新召开。阜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查海遗址群记录了中华文明北方起源的足迹,被考古学界誉为“玉龙故乡、文明发端”。论坛让查海遗址群广为人知,成为助推阜新文化走出去的“金名片”。

这一年,“阜新速度”强力圈粉。

9月,由废弃矿坑改建而成的阜新百年国际赛道城人声鼎沸、机车轰鸣,第四届城庆越野场地邀请赛吸引全国各地144支车队同场竞技,在独一无二的矿坑赛道上,上演一场无与伦比的“速度与激情”。当赛事与草莓音乐节、美食节、嘉年华、露营、会展等有机融合,赛道城成为新场景、新业态的孵化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磁力场”。

这一年,“阜新品牌”深入人心。

第五届中国(彰武)铸造硅砂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吸引全国各地近200家企业代表出席。从配角到主角,从贴牌到品牌,从产业边缘到中央,品牌效应的不断外溢,让彰武硅砂产业实现从小到大、从点到链的跨越。阜新氟产业高峰论坛暨招商对接会再次让阜新氟产业开发区“出圈”。作为东北三省唯一的含氟精细化学品特色园区,云集2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手握348项专利,园区企业金凯生科成功上市,新添5家瞪羚、雏鹰企业,辽宁区域品牌价值94.81亿元,这一年的阜新氟产业开发区捷报频传。

这一年,服务业欣欣向荣,烟火气升腾。阜新市创新消费场景,抓好消费升级,积极发展夜经济、赛事经济、展会经济等,开展“消费促进月”等活动18场。既有连续举办18届的玛瑙节,也有首次举办的啤酒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彰显“厚道阜新”的城市魅力。

这一年,生产性服务业脚步铿锵,迈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阜新成为全省唯一中央财政支出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白玉都物流园、新邱物流园、意通物流园等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快马加鞭,活力十足。

面向未来,阜新市将充分发挥现代工业“主战场”、科技创新“驱动力”、绿色发展“新优势”、对外开放“加速器”的作用,实现含金量更高、驱动力更强、获得感更足的发展。

阜新大地,一幅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动人画卷徐徐铺展,日渐清晰。

时评

啃下“硬骨头” 发展添成色

侯悦林

年终岁尾,响铃交卷。创新亮色、生态底色、发展成色如何,引人关注。

今年以来,阜新市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锻长板、补短板相结合,“进”的动能更加强劲,“进”的质效更加优化,“进”的态势更加稳健,“进”的干劲更加彰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足、底气更足、成色更足。

回首不平凡的2023年,这份殊为不易、成之惟艰的“成绩单”背后,是闯难关、爬陡坡、涉险滩的结果,是一系列引领性工作、创新性探索、突破性成果和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相互叠加的结果,是干部群众咬住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的成果。

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绝非易事,不会一蹴而就,注定是一次啃“硬骨头”的攻坚之战。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越是难题,越需要通过改革创新的办法寻找突破口,下先手棋,打主动仗。

自身硬方能硬碰硬。啃下“硬骨头”需“骨头硬”的干部。阜新市通过开展“塔吊现象”讨论、“万名党员进万家”活动等,引导党员干部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在思想、作风、行动上来一次根本性转变,做到自身过硬、全面过硬,闯难关、爬陡坡、涉险滩,时时探索在前、突破在前。“烂尾楼”是城市之疤、民生之痛。由于成因复杂、历时长、涉及面广,历来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阜新市统筹建立闲置资产盘活机制,向群众反映强烈的18个“问题楼盘”宣战,党员干部躬身向前,“攻山头、炸碉堡、打硬仗”,成功化解“问题楼盘”存量问题50%以上。

现实中,“硬骨头”问题大多是一些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眼前的“硬骨头”不啃,全面振兴新突破就会缺少后劲,高质量发展也会成色不足。阜新市以“3+8+100”系统攻坚模式为抓手,重点攻坚任务“一子落”,推动全面振兴“满盘活”。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从选人用人、科学考评、要素保障等方面综合施策,为打好工业“翻身仗”厚植根基。以“三河源”治理为先导,打破水瓶颈,破解“十年九旱”的雨养农业发展桎梏。以行政执法队伍“大整训、重统筹、强优化”行动为载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多头执法”向“协同执法”转变。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硬骨头”是砝码,能称出为民办实事的诚意与成效;“硬骨头”是试金石,能试出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阜新市聚焦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把握时与势、破与立、长与远,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创新驱动,推进绿色发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

明年是实施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阜新市将放眼全局谋一域,找准结合点、明确主攻方向,牢牢把握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全力打造“两市四区”,对标先进,加压奋进,咬定目标不放松,破难题、攻难关、启新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