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外专家精准“拆弹”除隐患

外省的梁大哥(化名)脑部长了肿瘤,还反反复复复发作四次,到了不能再做手术的地步,这让梁大哥及家人感到绝望。就在各大医院都束手无策的时候,距离他五百公里外的辽宁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为他开启了期望之窗。神经外科医生用精湛技术把他颅内两个肿瘤全部切除,精准“拆弹”绝处逢生。

2023年12月24日

外省的梁大哥(化名)脑部长了肿瘤,还反反复复复发作四次,到了不能再做手术的地步,这让梁大哥及家人感到绝望。就在各大医院都束手无策的时候,距离他五百公里外的辽宁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为他开启了期望之窗。神经外科医生用精湛技术把他颅内两个肿瘤全部切除,精准“拆弹”绝处逢生。

复发:生命将去往何方

2017年5月,梁大哥因为头晕伴上肢乏力就诊于当地医院,进行CT检查提示颅内占位,完善检查后行颅内占位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周细胞瘤亚型),术后恢复良好,一晃四年过去了。

2021年6月,梁大哥突头部不适、恶心、面瘫,就诊于当地医院复查,提示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切除了复发的肿瘤。

本以为手术后就没事了,但没想到好景不长。2023年2月,梁大哥因“右眼仅有光感,右眼突出”复查后,提示肿瘤再次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视力及眼球突出好转。

2022年10月,肿瘤又复发了。梁大哥视力再次下降,右眼球再次凸出,这次病情比前几次要严重,很短时间里梁大哥的肿瘤就胀得跟小鸡蛋一样大小,位于颅内的肿瘤病灶还有两个。

心中忐忑的梁大哥一家去当地医院再次求医,结果却被告知,病情太过严重已经失去治疗可能,预计梁大哥只剩下6个月左右时间。这样的结果让原本心理压力就不小的梁大哥一家几乎绝望。

无奈之下,家人带着梁大哥到辽宁求医,为求进一步诊疗来到辽宁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找到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朴浩哲教授团队。

信任:让治疗变得简单、从容

“大夫,我们相信你,请你再给我父亲做一次手术。”诊室里梁大哥的女儿双眼坚定地朝着神经外科隋锐主任医师的方向,她急切地向隋锐主任医师讲述梁大哥的病情,旁边几个远道而来的家属脸上写满焦虑。

病情紧急,隋锐主任医师第一时间安排梁大哥住院,完善检查、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感谢你的信任,一定全力以赴,为梁大哥解除病痛。”得知梁大哥的情况后,朴浩哲教授团队迅速进行了病情分析。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良性肿瘤,但患者长在颅内,位置十分危险,还是反复复发,确实不建议再做了。”虽然专门挑战疑难杂症,隋锐主任医师还是被这个肿瘤“震”住了,“这有两个大瘤子在颅内前后挤占,前额颅内空间都被它挤占,眼球已经突出,可能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危及患者的生命。”

“患者因为颅压过高,脑组织肿胀得非常厉害,随时可能出现脑疝等威胁生命的情况。”由于梁大哥的病情进展很快,留给朴浩哲教授团队准备手术的时间紧促,为了争取时间,科室一边为梁大哥完善各项检查、尽量控制病情进展,一边用最短时间确定手术和护理方案,以及术中、术后出现各种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

“是家属跟患者的信任和坚持给了我们信心,我们只有根据以往的经验,把能想到的问题全都提前想到,防止出现问题手忙脚乱。”隋锐主任医师说。

精湛:顺利“拆弹”绝处逢生

正面“迎战”疑难肿瘤的“战役”打响了。手术室里,梁大哥在麻醉药的作用下沉沉睡去,医生们使用药物,逐步降低他颅内的压力、稳定他的状态,定位、开颅……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有条不紊地向“敌人”推进。

电子显微镜下,肿瘤逐渐显露出来。与核磁检查抽象的影像相比,眼前实实在在的肿瘤再次“震撼”了医护人员。“开颅后现实情况比影像检查复杂,这种情况在手术中很常见。在术前讨论时,我们已经充分预估了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在设计手术方案时也是最大限度保护梁叔的脑组织,尽量避免受到损伤。要根据实际情况,再完善手术方案;既要胆大,也要心细。”隋锐主任说。

术中,朴浩哲教授主刀,在隋锐主任医师的配合下,通过显微镜进行血管分离,然后利用血管间隙逐步减瘤,并取部分肿瘤送冰冻活检。历时近6小时,手术切除顺利结束。术后,梁大哥意识清楚、语言清晰、肢体活动正常,达到预期治疗目标。

“原本已经绝望了,没想到现在居然自己走着出院,真心感谢所有医护人员,让我们一家人看到了希望!”经过术后半个月的综合治疗,梁大哥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辽沈晚报记者 赵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