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奋力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

杨大越核心提示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近期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凝心聚力打造新时代‘六地’,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大干必有成果、奋斗就有回报。

2024年01月16日

杨大越

核心提示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近期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要聚焦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凝心聚力打造新时代‘六地’,坚决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大干必有成果、奋斗就有回报。要紧扣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加强统筹谋划,优化政策供给,强化项目支撑,奋力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

要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指出,“要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要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科技创新是转换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融合发展,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全面振兴路径,紧密围绕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不断培育创新增长点,有效推进生产端与应用端对接,以自主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把科技创新落实在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要统筹布局资金、项目、平台、人才、数据等关键创新资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充分发挥我省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门类齐全、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的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和源头研究,聚焦制约科技创新的难点、堵点、卡点,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强研发、生产、品牌三位一体互动机制建设,推动技术攻关区域合作制度,重大科研项目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度,着力培育一批技术攻关能力突出、集成创新能力强的领军企业,构建政府支持、企业领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夯实全社会创新基础。

要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指出,“要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扛起首要担当,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平时产得出、供得足,极端情况下顶得上、靠得住。

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平时能产得出、供得足。要坚持农业优先发展,将粮食稳产保供作为财政资金优先保障领域,鼓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加大粮食生产资金投入。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扩大黑土地保护实施范围,建设高产高效、旱涝保收、适宜耕作、优质安全的产粮基地,打造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核心区。推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高端智能农机研发,推广粮食减损技术,努力提升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为安全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持续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在极端情况下能顶得上、靠得住,坚持产量和产能一起抓、数量和质量一起抓、生产和生态一起抓,激发粮食供给潜能,推动粮食安全水平稳步跃升。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科学确定粮食储备规模,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应用,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完善粮食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着眼粮食产、购、储、加、销全过程,推动粮食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协作,加强精准调控和预期管理,形成多元化粮食供给渠道,持续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要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指出,“要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水平开放增强发展活力、拓展发展空间。”辽宁地处经济发展的黄金纬度带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东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让更多企业走进辽宁、兴业辽宁。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辽宁既沿海又沿边,要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构建海陆互济、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战略性大通道,让辽宁从“一隅”走向“前沿”,深耕日韩,拓展俄蒙,把辽宁打造成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国家向东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让辽宁重新迈进沿海开放强省大省行列。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国内规则和制度体系建设,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扩大开放水平,以高质量开放型经济拓展新前沿建设,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辽宁全面振兴。

充分发挥平台功能,形成合作共赢新局面,拓展发展空间。平台载体是引领开放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劲引擎。继续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发挥好自贸区、开发区、保税区平台功能,不断做大做强会展经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构建形成全域开放新格局,让辽宁成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枢纽地。探索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制度,强化要素保障,统筹政策资源,做好政策兑现,强化政策协同,推动投资数额大、带动作用强、产业链上下游关联度高的外资项目在辽落地。

要释放人口素质提升“新红利”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指出,“要释放人口素质提升‘新红利’,积极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辽宁全面振兴离不开高质量人口、高素质人才,要完善人才引、育、留、用等服务举措,推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实现人才政策的精准供给,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锚定人才强省建设目标,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培养未来人才协同推进,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百万学子留辽来辽”行动,大力支持引才荐才平台、科技交流平台、产才融合平台发展,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人才引育环境,以人才链的“强”,支撑产业链的“优”。夯实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做好生育政策的配套衔接,夯实人口素质红利基础。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政策,转变生育观念、缓解养育压力,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推动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配套衔接。探索“托幼一体化”模式,落实育儿补贴政策,着力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解决好生得起、养得好问题,切实减轻生育养育负担。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广泛而规范地参与生育养育公共服务,调整生育公共服务配套措施,通过改善生育养育环境来挖掘生育潜力。

要下好营商环境建设这个“先手棋”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指出,“要下好营商环境建设这个‘先手棋’,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打造良好政治生态,为振兴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是打好新时代“辽沈战役”必须拿下的关键仗,要以政治生态的持续净化促进和保障营商环境根本好转。

净化政治生态,要聚焦干部队伍建设这一关键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干部队伍是良好政治生态的引领者、建设者、维护者,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参与者、推动者、践行者。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完善干部激励和保护机制,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杜绝“劣币驱逐良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强化法治保障,要聚焦诚信政府建设这一突出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加强诚信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完善营商环境法规体系,促进经营主体放开手脚、减负前行,不断提振创业兴业信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健全信用监管制度,推行信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等方面,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安全稳定、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良好营商环境。

【作者单位:省委党校(辽宁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