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城将到冬至时 暖阳风物说盛京

一走进皇城,沈阳就变盛京了。北纬41°,东经122°的清代盛京城,太阳高度角在冬至这一天最低,“极之至,阳之始生”。虽然日短之至,却日影之长,大自然既对立又统一,一切都刚刚好。贺冬 满朝文武全体放假冬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恰逢就在这一天节点上,阴阳二

2020年12月09日

一走进皇城,沈阳就变盛京了。

北纬41°,东经122°的清代盛京城,太阳高度角在冬至这一天最低,“极之至,阳之始生”。虽然日短之至,却日影之长,大自然既对立又统一,一切都刚刚好。

贺冬 满朝文武全体放假

冬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第二十二个节气。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恰逢就在这一天节点上,阴阳二气开始转化,新的节气就此开始。这是大自然的赐福,这样的日子当然值得庆贺。“冬至阳气起,君道长。”安身体静,一起贺冬。

“冬至大如年”,过冬至仅次于过年,民间又有“肥冬瘦年”的说法。冬至前后,“百官绝事,不听政,所有政事择吉辰而省事”。皇帝及满朝文武全体放假,不管理什么重要的事,均过了节后再处理。听音律五天,大家安身静体。皇宫里提早几日已备办好饮食,青菜饺子、煸羊肉,白肉锅子、水晶肘子,这样的大肉菜是必不可少的。“冬至不吃饺子,叫你冻掉耳朵”、“冬至不吃肉,冻掉脚趾头”。盛京地寒气冷,皇帝是万万不敢不吃这两样东西的。吃过饺子,皇帝身着石青色龙团衮服,举行盛大的祭天礼,又称“冬至郊天”。祈福来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礼毕,百官贺冬,吉服三日。他们手持红色笺纸,上写祝福之语互拜。我想,相当于今天微信朋友圈里冬至发诸如“暖阳到,精神好。冬至到,快乐到”之类的祝福语吧!

看天 冬至的晴风霜雪里看来年

百姓家大人孩子皆换新衣新裳,呼朋唤友,举杯相邀,庆祝往来,一如过年。人们一边喝酒一边侧耳倾听,听风、听雪、听冰霜,看云、看天、看日头。人们心里掠过一阵阵激动,像是去见一个人,越是靠近,越是紧张,就越是不知所措。人们交谈着,争吵不休。张三说“冬至暖,春节冷,烤火到小满(农谚)”;李四道“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冬”;王五又说“冬至出日头,过年冻死牛”;赵六还说“冬至有霜到,来年有冰雪”。原来,冬至的风里藏着风的情,雪留下雪意,霜里还有灵感,冬至是人们对来年收成、光景的期许与祝福。那时的我,也定会邀你“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风雅 好句名联雪里寻

清风白袖的诗人,用文人之式的风雅为冬至平添几分迷人的色彩,那是留在纸上的风雅颂。我喜欢王安石的“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不清是雪还是梅,凌乱中的通感,美妙又实在。还有李煜的“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穿过纸背让我去感受时令、节气的无声韵律的好诗,就是要这么写。《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一节中,对联的上联是“葭动灰飞管”,下联是“阳回斗转杓”,对子既对仗又是一个预测时令的有趣方法。古人把芦苇茎里的薄膜烧成灰,放入十二乐韵律管内,冬至时刻,阳气生长旺盛,将管儿里的灰吹得上下飞动。北斗七星中的第五、六、七颗的斗柄,也在冬至时开始向东转动。冬至不仅蛰伏在日历的后面,在人们的酒里,还在诗里,在对联里。只需像贾宝玉那样,手捧玉壶春瓶,折一支梅,然后抚去上面的雪花,就知春信儿到了。

画九 待春意来时早已忘了冬寒

冬至里的等待,何尝不是一种不动声色的生长。当我看到“九九消寒图”,我才知道最经典、最雅致的中国式表达,是那么的简单又自然,含蓄又睿智。写“九九消寒图”,就是选择九个九画的字联成一个句子,放在格子里描红。这九个字是“亭(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各句九言,言各九画。自冬至第一天开始,每天填一画,“凡八十一日而毕事,装潢成幅”。写“九九消寒图”,清代宫廷里极为流行,可谓匠心独运,别出心裁。还有另一种“画九”,《帝京景物略》说:“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在白纸上绘一株八十一瓣梅花,从冬至日起,每天添画一瓣。更有趣的是根据每天的天气变化,梅花的花瓣可以选择不同的着色。如果是下雪天,我会选择用红色点染梅花瓣,傲雪红梅战风寒,别有一番韵味;刮风天我会选择绿色,好似柳芽待春风;雾像小猫轻手轻脚地来时,就用淡紫色,轻飘曼舞的——每一片梅花的成长,都遵守时令的节律,每一种细微的变化,都是真实和具体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这样写着画着,猛一抬头,突然发现窗外春意茂,春水已涨,春天真的来了。

(沈阳晚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