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十四五文化产业规划

和平区文化强区建设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第一章?规划背景一、建设文化强国,进一步凸显文化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作用。“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

2021年07月13日



和平区文化强区建设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年)

第一章 规划背景

、建设文化强国,进一步凸显文化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作用。十四五时期,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文化的地位不可替代,文化的作用更加凸显。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文化是重要支点。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建设文化强国,要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一步凸显文化在沈阳发展全局中的使命担当。“十四五”时期,沈阳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的指标任务更加明确,文化强市建设的使命担当更加凸显。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提升,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一批创新示范、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推出一批业态集聚、效应突显的文化产业聚集平台,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美誉度高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集聚一批创新引领、创意丰富的文化产业人才,使文化产业切实成为引领支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强大引擎和重要增长极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进一步凸显文化在和平区综合竞争力中的动力功能。“十四五”时期,和平区围绕沈阳发展总目标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区,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时不我待,文化作为和平振兴发展新动能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凸显。和平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现代文化资源,清文化、民国文化、抗战文化以及红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美术、音乐、戏曲艺术以及新闻出版、创意设计行业具有一定优势,多项公共文化品牌活动有力提升了区域美誉度和影响力和平区内有2700多家文化企业,其中文化规上企业101家,占全市文化规上企业数的35%。2019年和平区规上企业营业收入93.27亿元,同比增长9.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1个百分点。“十三五”末期,和平区在文化产业总体行业已有行业92类,占文化产业总行业数的58.97%;文化产业核心领域已有59类,占文化产业核心领域总行业数的73.75%;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已有33类,占文化产业相关领域总行业数的43.42%。但是产业层次不高盈利能力不强缺乏头部企业的问题,严重制约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文化强区,为沈阳市成为东北地区文化创意中心提供重要载体动力及创新支持,必须提升全区文化产业能级,培育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功能与城市功能有机融合,打造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地标,建设文化魅力充分彰显、文化品位一流的沈阳首善之区,使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综合竞争力。

第二章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集聚“文化+”新动能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创作生产精品化、文化创意品牌化、新兴业态多元化的文化建设格局,成为沈阳建设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的核心沈阳数字文化产业和时尚文化的引领区,沈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中心展示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观念。聚焦文化产业高端方向前沿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建设产业生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统一统筹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大力引进头部和领军企业围绕头部和领军企业建立文化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布局集聚企业和要素资源,全面激发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

扩大开放合作充分利用京沈合作江苏辽宁合作的机遇条件。依托华为等头部企业落地项目,加强与头部企业生态伙伴的对接合作。巩固提升中日韩文化交流,扩大“一带一路”国际交流合作

推进动能转换发挥好政策的作用,提升区域综合优势的引力,着力向创新创意驱动转型。抢抓5G发展先机,创造新消费新场景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好局面。坚持文化内容为王,推进内容创作文创产品开发,以品牌IP构筑提升和平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三、主要目标

壮大文化产业规模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的数量达到150营业收入达到120亿元,其中文化服务业文化制造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占比超过60%。

形成数字文化群落。聚焦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全面布局培育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形成数字内容、数字传媒、数字出版、数字营销、数字艺术、数字文博、数字教育、数字文创、数字版权和艺术品交易、数字竞技娱乐体验等新型数字文化业态竞相发展的态势,推出10数字文化示范项目。

集聚和强化文化+新动能。城区建设经济活动市民生活三个维度,集聚“文化+”新动能推动提高城区品味发展质量和生活品质。创建1AAAA级景区

第三章主要内容

、优化文化供给结构

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不断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塑造城区精神,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提供持续、深沉、有力的文化支撑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持之以恒建设文明城区。

二是深度挖掘传承革命文化,推出“和平代码”抗战文化系列项目和沈阳解放”红色记忆系列项目。

三是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围绕弘扬雷锋精神劳模精神志愿者精神策划开展品牌活动。

四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再现“浑河晚渡”“皇寺鸣钟”历史文化景观,做大盛京戏曲﹒北市梨园文化艺术品牌。

繁荣文艺创作生产

一是加强文学创作,推出承载和平记忆、展现时代风采的优秀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大力发展网络文学产业。

二是突出重点门类,创作生产音乐美术影视和广播剧佳作精品,大力发展在线视听产业。

三是吸引年青受众,积极打造文创IP,创新综艺节目,推出动漫产品,大力发展动漫产业。

四是推进各文艺团体集中优势资源创作排演“年度大戏”,逐年推出水准高、有市场的精品力作。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

一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

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发挥和平区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加强文物安全管理,创新文物安全监管模式,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多措并举让文物活起来,实施八经地区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工程、中山路历史文化旅游提升工程、锡伯族文化展览馆提升工程,推进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办好“追忆百年历史讲好和平故事”系列活动。加强文物法治建设。贯彻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切实履行文物主体责任,强化以文化执法大队为主体、文物管理部门及街道办事处为辅助,与公安、消防、应急等部门联合执法体系,为文物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保护工程。持续开展对高龄非遗传承人的技艺进行数字化采录,建立非遗项目数字化档案。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扶持计划,鼓励引导民间兴建非遗收藏馆、博物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依托和平区文化艺术中心,重新开放市级非遗传习基地“奉天落子小剧场”、和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等设施。深入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和平区非遗精品展”等活动。实施“非遗+旅游”工程,通过“非遗+网游”与电竞企业合作,将中山路、八卦街、老北市历史风貌和建筑彩绘、奉天落子等艺术元素植入年轻族群喜闻乐见的实景活动中。

二是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文化网络服务体系,整合设施资源,推进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与共享,力争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的公共文化资源信息共享网络,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开放。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提升工程,加强数字化公共阅读服务平台与数字化文化馆的APP建设,加强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提高优质资源供给能力。

三是组织文化品牌活动。提升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浑河岸交响音乐节、和平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郎朗钢琴广场演出季、沈水之畔赏花会、和平之音国际钢琴声乐比赛和平之声童声合唱节等文化艺术体育品牌活动“和平十二名片”系列活动为载体,探索倡导“品质和平”都市生活美学。完善“一河两岸”文化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打造皮划艇、帆船、桨板、冰龙舟等水上(冰上)运动旅游项目。推出“和平杯”文体旅融合嘉年华活动。完善和平区南部体育产业新片区建设。

二、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按照文化产业9大行业分类,适应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巩固提升传统优势行业广泛布局新业态,培育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全面优化文化产业的行业与业态、产品与服务结构

新闻信息服务业

一是广播电视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互联网广播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二是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业,重点发展互联网搜索、网络新闻、网络视听以及网红经济。三是推动辽宁广播电视台和沈阳广播电视台采用新技术,开展新业务,推出5G+8K+VR全景直播节目。

内容创作生产

一是出版服务业,重点发展数字出版,积极推进区块链技术在版权领域的应用。二是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业,重点发展影视节目制作、录音制作,积极推出4D电影、互动影视产品。三是创作表演服务业,重点发展音乐、网络文化服务,积极推进数字音乐、数字阅读及短视频业务。四是数字内容服务业,重点发展动漫、游戏数字内容服务电子竞技多媒体、游戏动漫和数字出版软件开发增值电信文化服务、其他文化数字内容服务,积极推进VR动漫及VR电竞产品开发及应用。五是工艺美术品制造业,重点发展珠宝首饰及相关物品制造

创意设计服务

一是广告服务业,重点发展互联网广告服务,积极推进数字营销。二是设计服务业,重点发展建筑设计服务工业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推出和平设计品牌活动及“和平礼物”文创品牌。

文化传播渠道

一是广播影视发行放映业,重点发展电影放映,做大“和平观影”品牌。二是艺术表演业,重点发展沉浸式演出和数字艺术。三是互联网文化娱乐平台,重点发展网络视频制作,积极推进数字文化馆、VR博物馆建设。四是艺术品拍卖及代理业,重点发展高端艺术品拍卖业。五是工艺美术品销售业,重点发展珠宝首饰零售。六是工艺美术品及收藏品零售业,重点叫响“和平古玩”品牌

文化投资运营

一是与地产开发企业合作,加大文化产业及文商旅融合项目投资。二是发展文化企业总部管理,重点是做大做强区域总部型文化企业。三是围绕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文化产业园区管理。

文化娱乐休闲服务

一是娱乐服务业,重点发展沉浸式实景互动娱乐活动。

二是景区游览服务业,重点推进旅游景区建设,推出“浑河晚渡”等旅游产品。挖掘现有7个A级旅游景区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加快智能景区建设,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加强旅游市场营销。重点推进老北市AAAA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打造东北地区文商旅融合的旅游集散地。依托区内丰富的科技资源,将科技产业园区、基地打造为旅游景区,研发独具和平特色的旅游+科技产品。

三是休闲观光游览服务业,重点推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做大和平十二名品牌。转化和利用抗战和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推进特色旅游街区建设,发展壮大文化旅游消费新业态。“老北市迎春祈福”、“龙抬头文化节”、文化旅游周等活动为契机,推出“全游和平”项目,设计四季精品旅游线路,拉长旅游周期,形成全龄、全季、全”游和平。

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

一是印刷复制服务业,重点发展3D打印。二是版权服务业,重点推进版权交易中心建设。三是会议展览服务业,重点推进新世界博览馆和辽宁工业展览馆会展业务。四是文化经纪代理服务业,重点发展网红及文化娱乐经纪人。五是文化科研培训服务业,重点发展文化艺术培训、文化艺术辅导,积极开展在线艺术教育。

文化装备生产

一是广播电视电影设备制造及销售业,重点发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及发射设备制造,积极推进沈阳广播电视台“艺卡”项目。二是摄录设备制造及销售业,重点发展无人机摄录设备及照相器材零售。

(九)文化消费终端生产

一是文具制造及销售业,重点发展文具用品批发二是信息服务终端制造及销售业,重点发展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其他职能文化消费设备制造家用视听设备零售,积极推进VR设备生产基地建设

三、优化文化企业结构

充分尊重和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引进文化龙头企业,不断优化文化企业梯队结构,全面增强文化企业市场竞争力

引进国内外头部文化企业资源

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合作区域代理等方式引入头部文化企业资源。支持区内企业深化与华为百度36氪等企业的合作。支持区内企业推进与腾讯大疆网易大唐广告门等企业的合作。支持区内企业开展与阿里爱奇艺、字节跳动、哔哩哔哩超竞教育等企业的合作

(二)发挥领军文化企业的带动作用

围绕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及开放合作项目进一步发挥好本地领军文化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重点推动周大福珠宝金行(沈阳)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铝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视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沈阳盘古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辽宁航天信息有限公司、辽宁中影北方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等重点文化企业拓展业务,发展壮大

(三)培育高成长性文化类种子企业

实施高成长性文化企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辽宁无限穿越新媒体有限公司、辽宁北四达景观园林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辽宁北方天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沈阳广电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沈阳赛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辽宁屹合祥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沈阳和华云创科技有限公司、沈阳葱姜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沈阳鸿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辽宁君弘兆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辽宁上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辽宁鼎籍智造传媒有限公司、小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集餐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具有高成长性的文化企业全力打造数字文化和创意设计领域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四、优化文化空间结构

着眼文化对城区品味的提升动能和文化产业自身发展,按照聚集性、融合性、性原则,推进文化+城区建设,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拓展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片区

一是创建老北市AAAA级景区。以老北市1636文化园区建设为起点,整合北市场地区清文化、红色文化、市井文化以及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连接实胜寺、西塔、锡伯家庙、满洲省委旧址、辽宁总站旧址等名胜古迹、恢复大观茶园、中山大戏院等演艺场所,做大西塔街影响,发挥荣宝斋沈阳公司作用,打造集文化旅游、文博演艺、庙会活动、西塔美食、高端餐饮、文玩休闲等于一体的老北市文化旅游博览体验片区重点建设“老北市·最沈阳”文化旅游景区西塔朝鲜族风情街等项目。

二是打造老奉天近现代历史文化片区。以中山路为轴整合太原街南市场地区的文物遗存历史建筑和商业资源,引入中国近现代文学馆等国家级文化项目,恢复八经地区民国建筑及街巷胡同文化,打造连接原满铁附属地和奉天商埠地,完整展示清末和民国时期沈阳沧桑变化的历史文化片区重点建设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太原街时尚休闲街区、南市场历史文化商贸街区把中山广场打造成为沈阳文化地标。

三是建设浑河两岸都市生态休闲旅游片区。以浑河为轴整合浑河北岸及长白满融地区生态、文化、体育、商业及旅游资源,形成以浑河晚渡景区及实景演出、浑河之夏及郎朗钢琴广场高雅艺术、沈水之畔赏花会、和平电子竞技及足球运动基地、K11购物艺术中心、集装箱小镇网红打卡地、长白艺术空间群等为代表的都市高品质生活示范区。重点建设浑河两岸项目。把新世界博览馆打造成为沈阳文化地标。

)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园区

一是建设楼宇型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园区。重点建设北方文化新谷数字出版产业园、同方广场VR文创产业园、北约客数字营销产业园上实城开网红经济产业园华强广场互联网信息服务产业园、总统大厦电商直播产业园、玖伍文化城在线教育产业园。开发建设沈阳音乐产业园。

二是建设院落型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园区。重点建设中建东北规划设计创意产业园、辽宁广播电视台数字传媒产业园、沈阳广播电视台数字传媒产业园。开发建设鲁艺文化创意产业园、临泉路红色文化及创意产业园以及九趟楼、十趟楼文化创意产业园。把鲁艺文创园打造成为沈阳文化地标。

三是建设厂区型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园区。重点开发建设东北印刷厂3D打印及文创产业园、红塔辽宁公司影视音乐及创意设计产业园。

(三)拓展公共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业发展空间

一是完善和平区图书馆、和平区文化艺术中心、和平区全民健身中心以及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各类文化广场等文化体育设施

二是在玖伍文化城、歌德书店、北方文化新谷、保利影院、沈阳K11购物艺术中心、印象城等场所建设和平区文化艺术共建共享空间

三是依托各类文化空间,广泛开展文创集市、艺术展演展览展示以及品鉴会、赏析会、读书会等文化沙龙活动

第四章保障措施

加强工作体系建设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文化部门推进落实、有关部门和单位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发挥和平区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平区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督考机制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推动文旅公司、和华云创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效能

采取多种扶持措施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探索建立数字文化产业基金,推进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用好用足用活各级文化经济政策制定和落实涉及数字文化、文博非遗、文化园区、文旅融合、文化消费、文化金融、文化贸易多个领域的文化经济政策。注重发挥行业标准及排行作用,积极选树推介本土优秀文化企业

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牢固树立人才是文化创新创意创造第一资源理念支持企业引进培育一流人才发挥东大鲁美沈音等高校作用,支持校企建立联合实习基地、文化共创平台。借鉴院士工作站、大师工作室等经验做法,建设若干面向市场的应用型文化智库平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