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非遗项目”进社区进校园

  和平新闻网讯  为做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和平区创立以非遗项目进社区进校园为载体的“双进”非遗保护工作机制,3月29日“沈阳市和平区‘非遗项目’进社区进校园”启动仪式在老北市剧场举行。   和平区政府区长田家在启动仪式上致辞;副区长朱翎主持仪式。   市文化广电新闻

2016年03月29日

  和平新闻网讯  为做好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和平区创立以非遗项目进社区进校园为载体的“双进”非遗保护工作机制,3月29日“沈阳市和平区‘非遗项目’进社区进校园”启动仪式在老北市剧场举行。

  和平区政府区长田家在启动仪式上致辞;副区长朱翎主持仪式。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宋振虹,区委副书记王菁,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安建晔,区人大副主任权晓艳,区政府副区长吴开华,区政协副主席康景波出席仪式,并为和平区20个非遗传习基地颁发“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牌匾。

  和平区首批传习基地包括太原街街道正大社区、西塔街道图们社区等10个社区;和平大街第一小学、南京街第十小学等10所学校。反堂调(唢呐)、满族初春枝剪纸、杨氏太极拳、奉天落子、朝鲜族尚帽舞、少林追风刀、传统京剧、非遗社团展示等现场进行展演,让大家领略到来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魅力,一睹非遗项目的神奇与风采。

  和平区作为沈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心城区,文化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盛。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时代传承的文化符号,其所蕴含的特质已经成为区域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极具竞争优势的文化生产力。和平区构建了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成立专门保护组织、设立保护经费、完善保护制度、建立项目数据库,积极开展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被省市誉为非遗保护的“和平模式”。

  截至目前,和平区公布了6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5个项目。其中“评剧(奉天落子)”“建筑彩绘(传统地仗彩画)”“辽菜传统烹饪技艺”3个项目晋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初春枝满族剪纸”“沈阳北市摔跤”等4个项目晋升为省级保护项目;“朝鲜族尚帽舞”等13个项目晋升为市级保护项目。共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

  多年来,和平区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社区、进校园”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如国家级保护项目“辽菜传统烹饪技艺”依托鹿鸣春饭店、外事服务学校、和平区职业培训学校等传习场所,为辽菜培训班学员授课,培育大批辽菜弟子。省级保护项目“初春枝满族剪纸”的传承人初春枝老师常年深入社区、学校、军营开展传习活动、传授技艺,每年进行培训讲座百余场,在南京一校、望湖路小学、砂山四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新华街道宜春社区等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基地,吸引了大批居民热情参与;与65042部队及沈阳市武警总队联合开展“剪纸进军营”活动,手把手教官兵剪纸,将优秀的非遗文化带进了军营,让官兵们加入到保护非遗、传承非遗的行列中来。市级保护项目“少林追风刀”在南京十校开展少林武术培训,已经培训出50多名骨干,全校近千名师生习练少林追风刀技艺,蔚然成风。市级保护项目“沈阳杨氏太极拳”组织建立了140个太极拳辅导站,其中社区28个、行政机关2个、行业体协2个、学校2个,习练人群近万人。和平一校将素质教育与非遗传习有效结合,通过开设彩绘、青花瓷、泥人、皮影等项目的非遗社团,让孩子们学到更多传统文化,陶冶了情操,培养了情趣,德艺双馨成为品牌。

  今后,和平区各相关部门将进一步梳理非遗项目,统计社区百姓和学校学生的需求,完成传承人与社区、学校的对接,按照不同类别、不同群体制定科学的传承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非遗项目”进社区进校园。

  相信和平区这些优秀的“非遗项目”落户社区、校园后,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让广大市民通过增强对非物质文化的了解后,自觉投身到对其的保护和传承中去,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在时代的洪潮中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