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实施医联体 对全人群全周期健康管理

  和平新闻网讯  5月11日上午,和平区组织召开深入实施“1+1+X”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会议。市委常委、和平区委书记冯守权主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李强主持会议。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梁宏军、市卫计委副主任都英杰出席会议。   

2017年05月14日

  和平新闻网讯  5月11日上午,和平区组织召开深入实施“1+1+X”医疗联合体建设推进会议。市委常委、和平区委书记冯守权主席会议并讲话。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李强主持会议。省卫计委医政处处长梁宏军、市卫计委副主任都英杰出席会议。

  会上,公布了《和平区“1+1+X”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有关领导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疗联合体”“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揭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共事业部主任李宝杰、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吴玉东、和平区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陆分别表态发言。

  医联体是指将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逐步解决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等问题而建立的区域医疗联合体,对于缓解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冯守权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医联体建设的重大意义。开展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对于我们基层来讲,就是要通过发展医疗联合体,构建起优质、高效、整合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从出生到年老去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战略体系。开展医联体建设是调整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开展医联体建设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联体内的大医院人才力量、诊疗技术向基层卫生机构倾斜,并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远程诊疗和信息共享,这样可以使优质的医疗资源有序流动,上下贯通,让群众无论在大医院还是在小医院都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健康服务。开展医联体建设是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建成东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区的应有之义。开展医联体建设能够有效地整合优质资源,放大医疗卫生的品牌效应,提升和平区的对外影响力,是按照“以人民为中心”,打造良好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健康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的关键之举,这样才能名副其实地全面建成东北地区综合实力最强区。

  冯守权要求,准确把握开展医联体建设的核心内涵。要以务实管用为原则,探索多种医联体组织模式。充分考虑驻区三级医院的技术特点、专业特长、合作意愿,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际情况,探索全面托管型、紧密协作型、技术指导型多种医联体组建模式。要以共建共享为原则,完善医联体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立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检查与检验结果互认等绿色通道,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健康信息数据,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以重点人群的需求为导向,继续推进和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签约鼓励和引导居民到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畅通向下转诊通道,推进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以服务下沉为原则,促进医联体优质资源上下贯通。充分发挥三级医院的牵头引领作用,鼓励他们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派出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项目协作等方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基层。要发挥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区域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区域远程心电监测中心、区域远程视频培训会诊中心的作用,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一体化服务,促进医联体内部各医疗机构结果互认。同时,要积极探索医联体内部有利于人才共享、技术支持、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的有效机制,真正让优质资源有序流动,上下贯通。

  冯守权要求,积极汇聚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保障措施。区委、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协调推进机制,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全科医生培养、专业人才培训、绩效激励机制等方面要继续加大力度,确保有一批人才热爱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结合“行业抓行风”活动,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一批先进医联体和优秀白衣天使典型。要加强对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和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服务等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有序的就医格局,促进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