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以“两邻”基层治理小切口 助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大发展

 核心提示  “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近年来,和平区在创新打造“品质社区”的基础上,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打造“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合和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以高水平党建

2022年08月30日

 核心提示 

“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殷殷嘱托,言犹在耳。近年来,和平区在创新打造“品质社区”的基础上,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打造“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合和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效能基层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厚望如山,催人奋进。和平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今年8月在辽宁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美好生活为追求、以美丽宜居为底色、以智慧互联为手段、以创新创效为风尚、以合和共治为治理方式,通过公共空间的拓展、连通、更新,植入全新社区文娱活动、链接多种社区社群运营方式,辐射社区全龄群体,以创新场景塑造社区发展治理新优势,以“两邻”基层治理小切口,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大发展,切实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加快建设和平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示范区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创新打造

“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合和共治”

基层治理新模式

 坚持党建引领 

为基层治理纵深推进“打底”

深入践行“两邻”理念,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一定能为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平区文安路社区用多年实践证明了这个铁打的硬道理。

和平区全面叫响“党派我来的”,率先把党支部和党群服务站建在小区,让大家感觉到党始终在人民群众身边。群众的“急难愁盼”有党做主,小区建设发展由党牵头、民主决议,家里家外有问题直接到小区里的党群服务站找点长,党的贴身贴心服务为文安路社区居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脏乱差,我想搬家来着,现在绿树成荫、干净整洁,邻居们处得跟一家人似的,社区党委和网格党支部时时处处替百姓着想,谁还舍得搬?”体南小区居民佟志军乐呵呵地说。

抓党建是践行“两邻”理念的基础工程。和平区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在文安路社区实践成功的基础上,和平区建设集党建、政务、养老、医疗、教育、就业、文体等功能的小区党群服务站71个,覆盖300余个小区,已开展的免费义诊、理发、配钥匙、磨刀、法律咨询等便民服务受到居民热烈欢迎。

全面推开“红色物业”,以红色为底色,做好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百米”。和平区216家物业企业通过单独或联合成立党组织、派驻党建指导员等方式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辽宁格林豪森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物业服务企业,有49名党员,于2019年5月成立党支部。自从党支部成立后,业主投诉解决时限从21天缩短至24小时,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其中60%的投诉可以做到1分钟内响应。

和平区楼宇经济发达,针对“竖起来的社区”里企业的“急难愁盼”,和平区创造性地公开招聘10位业务经验足、综合素质高的专职楼宇党务工作者,扎实开展驻楼联企、特色服务、诉求对接、资源共享。开发“楼帮帮”楼宇党建服务小程序,涵盖近50项功能,实现企业一键下单、机关党组织接单服务,让楼宇内企业诉求有回应、问题能解决、发展更顺畅。


 强化“邻里守望”

为基层治理服务民生“增色”

实现“邻里守望”的良好关系,是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社区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深层次要求,对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守望互助的邻里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组建“三长五员”实名制工作专班,合理配备7191人,实现所有小区楼院全覆盖、服务群众“零距离”。8月24日中午,应急“点长”杨忠立第一时间赶到新世界社区报到,跟社区工作者、物业志愿者一起组织居民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当天下午天气炎热,有居民在便利店下单后让送货员送来一箱矿泉水,没留下姓名。

在和平区太原街街道民族社区,“九大妈”志愿者服务队从最初9名成员发展到300余人,他们常年守望着59户社区邻里。久病卧床的沈慧娣和身患脑梗的侯焕伟,已经记不住“九大妈”们上门多少次了,“盼着她们来,因为大伙儿已经比亲人还亲了。但又‘怕’她们来,因为她们啥都干,怕她们累着。”沈慧娣说。

做优民生品牌,突出“一老一幼”。每年投入“品质社区”项目资金达1000万元以上,推动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平安沈阳进社区,形成更多温暖的服务场景。在品质养老方面,建立了以社区为依托、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支撑,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专业服务人员队伍和社会资源,重点打造了以“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务”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养老服务。在幸福教育方面,聚焦“安全、乐学、成长”,深入谋划打造幸福教育场景,建设集书香雅苑、少儿之家、多代屋、自习室等于一体的社区“乐学坊”,把幸福教育课堂开到每一个社区。

 推进“合和共治”

为基层治理精准高效“聚力”

和平区坚持以“合心合议合力合手”为手段、以“和睦和善和美和谐”为目标、以“共谋共建共治共享”为理念、以“自治法治德治慧治”为机制,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向全过程、全要素、全场景及全民参与的常态化治理模式转变。

联动管理、同网共治。城市社区按照300户左右标准,科学划分1275个网格,与政法综治、应急管理等社会治理网格一一对应,实现同网共治。创新实施定格、定人、定责、定线、定时、定质、定量、定论“八定”工作法,推动政法、民政等相关部门人员全部实名制编入网格。在全区10个街道增设综合事务服务中心、城市精细化管理运行中心,将执法、房产、市容管护等532名事业编人员下沉至街道,与小区网格员、专业人员对接,实现“一格多员”力量联动,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仅2022年上半年,就为居民解决了4万余件实事。

科技赋能、整体慧治。建设“党建引领、邻里守望、合和共治”综合指挥应用平台,涵盖党建、营商、经济、民生、社会治理5大领域,90个模块、510项功能。开发指尖和平App,将各类场景化办事应用“一端”集成,打造“掌上办事之区”,目前已开发18大项功能,78项子功能,将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有机融合。

民事民议,协商自治。培养小区议事会、居民代表会、小区事务协调会“三会领袖”2052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家务事”协商议事能力明显提高。各社区党组织制定完善具有邻里特色的居民公约,将“两邻”理念融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让“社区家”理念在居民身边传播开来,成为广大居民的自觉行动,全区102个社区党组织共制定完善了2213个社区公约和楼院公约。

做优做实民生品牌

用心用情回应关切

“大邻”助“小邻”家门口舒心就业

长白街道万科城社区

“下楼出小区就是办公楼,工作环境好,有‘五险一金’,房贷车贷都不成问题了!真没想到能实现家门口就业!”社区居民林梦说起自己的再就业经历,用“省心、舒心、暖心”来形容。林梦是一名会计,年初因公司业务量减少而失业。5月,她到社区办理失业证,工作人员让她在一本台账上做了登记。没过多久,林梦接到社区工作人员电话,通知她去浑河天地商业街面试财务助理一职,面试通过后很快便办理了入职。

万科城社区两本台账。一本是为“小邻”失业人员准备的,做到“六清”,即下岗失业人员底数清、技能状况清、就业愿望清、培训意向清、家庭情况清、社保关系清。另一本是“大邻”企业人才需求台账,社区陆续吸纳6家大党委成员单位参与“社区就业岗位共建计划”,整合各类经济组织资源,及时提供用工需求。

社区党委书记林琳介绍,截至目前,社区通过多种渠道开发就业岗位400余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93人,其中“4050”人员25人。

强化舒心就业年底前全区建成10个“舒心就业”示范社区;鼓励自主创业,深化重点群体“五送服务”,落实“互联网+公共就业”进社区行动,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85%以上,困难家庭100%就业。

“多代屋”里装着幸福教育的真谛

沈水湾街道中海社区

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近600平方米的空间,是社区居民的幸福教育“大本营”。既有“舞邻荟”“邻音漫唱”“书香雅苑”等品牌教育活动载体,也有海宝家长学校、海宝成长营、善水书画社等社区特色教育载体。

这其中,一间布置得温馨如家的房间,是和平区在全国范围内打造的首个幸福教育“多代屋”,也是和平区将“两邻”理念贯彻到幸福教育领域的一次生动实践。

“多代屋”不按年龄层设置课程,而是以家庭为单位,不同年龄、不同辈分的多代人共同围绕一个问题来设置课程。在试运行两个月期间,代际沟通、孩子如何戒掉网瘾等等,都成为“多代屋”里的课程内容。记者在这里听到一个故事:一家四口再结合家庭发生了矛盾,专业老师用一周时间,通过不同情景设置、强制互动、心理干预等特殊课程,成功解决了家庭危机。

社区党委书记王冬梅说,社区一方面践行“两邻”理念,构建起家校社幸福教育共同体,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社会教育的延展作用,为孩子营造出幸福教育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通过特色教育品牌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使之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强化幸福教育的内核。

做优幸福教育创建“家校社”共同体,实现早教家庭服务站在全区112个社区(村)的推广工作。在已建成的21个社区“书香雅苑”全国终身教育优秀品牌项目基础上,再扩建和完善14个;继续建设完善16个“舞邻荟”舞蹈教室、14个“邻音漫唱”合唱教室,年底和平“社区教育精品活动基地”将覆盖全区100%街道、50%社区。

社区有了健康小屋居民迎来“私人医生”

新华街道丰泽社区

8月17日下午,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范雪松医生和同事第N次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健康小屋。两年来,每周两次的坐诊雷打不动,熟络的居民开玩笑地称呼他们为家庭“私人医生”。

两年前,和平区卫健局在社区设立健康小屋,座椅、多媒体设备、欧姆龙血压血氧一体机、可直接读取第三代身份证的电脑设备等硬件一一配齐。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每周两次送健康到社区,居民们的慢病小病不用费劲跑医院、在社区里就能看,健康讲座、养生知识、膳食调理更是不断档地学。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宁省妇幼保健院的专家还不定期到社区来出诊。

社区党委书记王孝军介绍,两年间,社区里400余位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独居老人、卧床老人享受每月两次的“健康管家”上门服务。

今年71岁的社区居民崔淑梅告诉记者,在“私人医生”的精心照料下,自己的心脏病缓解了不少,健康状况逐渐改善。“以前总胸闷气短,现在一走进来,看到小范医生,就觉得心里踏实、得劲儿!”她说。

深化健康沈阳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重点人群签约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从发现到隔离管控,全程控制在6个半小时内的疫情闭环快速处置能力,做到科学精准防控。

有品质、有温度、有尊严晚年生活很幸福

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

8月20日8时09分,文安路社区工作人员刘丽英的手机上接到一条短信:2392××××呼叫沈阳120,请与机主黄凤兰核实提供帮助。

“黄姨出啥事儿了?”刘丽英马上与黄凤兰的邻居杨智取得了联系。“放心,刘姐,我也收到短信了,正在黄姨家里呢,她有点儿不舒服,一会儿120到了,我陪她去医院。”

一位是楼上的邻居,一位是社区工作人员,在居民黄凤兰拨打完120后,都第一时间收到了信息。这是文安路社区120医疗紧急救援服平台发挥的大作用。目前文安路社区2897位60岁以上老人都自愿加入了平台,覆盖率达到99%。

除了医疗急救服务联网,社区还推出助餐、助浴、助医、助洁、理发、修脚等多项居家养老生活类服务,只要拨打相应的号码,就会有专人与老人对接。

社区党委书记张超告诉记者,依托万佳宜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该社区推行“医养结合”和“3+1”(长期居住、日间照料、居家入户和家庭服务)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有品质、有温度、有尊严地享受晚年生活“兜底”,真正实现社区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推进品质养老全区已完成家庭养老床位建设527床,开展上门为老服务4709单。确定23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社区助餐服务点位,覆盖所有街道,辐射所有社区,让老年人在15分钟的活动范围内就能找到自己的餐桌。120医疗紧急救援服平台已录入辖区老年人信息27172人,为老年人提供120急救报警服务825人次。

科技支撑以心换心让平安沈阳成色更足

南市场街道八卦街社区

如果有人从楼上往下扔东西,马上就会被高空抛物摄像头拍摄下来;下水井一旦出现溢水、产生沼气的情况,智能井盖会立即报警;高龄独居老人家中的水电煤全部安装了报警装置;小区的环境质量被环境监测器时刻监测着;就连垃圾桶都是智能的,摄像头时刻监测垃圾桶的满溢情况……

8月24日,记者在八卦街社区海洋小区,现场感受到了用高科技带来的安全感。在社区智慧管理平台记者看到,利用视频监控、人脸抓拍、车牌识别等多类动态感知设备实现的精准管控,大大提高了小区居民的安全指数。

社区党委书记李芳芳介绍,针对辖区内老年人口多、外来务工人员多、弃管小区多、门市商铺多、群众诉求多、安全隐患多的情况,社区不仅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室、居民评理说事点、社区信访接待室,把矛盾纠纷排查在源头,化解在萌芽,还开展“乐邻爱你日”“乐老生日节”“乐邻文化节”等“两邻”文化节系列活动,邀请左邻右舍共同参与,拉近邻里距离的同时,消除邻里矛盾,通过做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小事儿凝聚欢乐,将“生人社会”向“亲邻社区”转变,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安全感。

做实平安沈阳推动“四零”社区建设常态长效,应用“部件一张图”对社区消防井盖、电力立杆、电信井盖等进行地理定位、实时派单处置,基层治理更聪明、更高效。

办好“两邻”学堂

高质量推进

“六邻工程”

牢记嘱托,逐梦前行。下一步,和平区将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建设目标,把服务群众、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本化、数字化、生态化为价值导向,围绕社区全龄群体的服务需求,构建和谐共治、绿色集约、智慧共享的多元场景创新引领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

建设好“党群服务中心”。加强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优化完善六级主体联动机制,确保基层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持续推动党的组织从街道社区延伸到小区、楼栋、网格、物业服务企业、业委会、商圈。

建设好全龄友好家园。聚焦“一老一幼”服务需求,一方面做实品质养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拓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深化嵌入式养老服务内涵。另一方面打造“安全、乐学、成长”儿童友好型成长环境,建设集书香雅苑、少儿之家、多代屋、自习室等于一体的社区“乐学坊”,把幸福教育课堂开到每一个社区。

建设好“两邻”学堂综合服务体。为顺应居民深度参与“两邻”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和平区创办集居民共同学习成长、公共精神培育、协商议事平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两邻”学堂,将其打造成高质量推进“六邻工程”的功能载体和实践基地。


(和平区委宣传部、组织部 和平区两邻办联合策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