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长AI”+“协同处置” 赞沈阳城市治理增添数字利器

8月16日,记者跟随沈河区城管执法队员李明执勤时看到,他熟练地通过手机中的“协同处置”工作软件,查看“路长AI”推送来的案件。今年以来,围绕打造东北数字第一城建设目标,市信息中心会同市城管执法局和相关技术团队,开发建设了“路长AI”和“协同处置”两个应用场景,破解全时段、全区域违规现象搜寻问题。【名

2021年08月18日

8月16日,记者跟随沈河区城管执法队员李明执勤时看到,他熟练地通过手机中的“协同处置”工作软件,查看“路长AI”推送来的案件。

今年以来,围绕打造东北数字第一城建设目标,市信息中心会同市城管执法局和相关技术团队,开发建设了“路长AI”和“协同处置”两个应用场景,破解全时段、全区域违规现象搜寻问题。

【名词】路长AI和协同处置

“路长AI”即为可以智能识别违规行为的技术,就是通过采集视频数据,用图像识别技术对这些视频数据进行智能识别,发现违规行为智能报告的应用模块。而“协同处置”场景是以“扁平化”的模式将发现的问题直接安排给一线人员处置。派遣问题阶段,派遣员通过“协同处置”手机端,将问题以“钉”的形式指定相关区业务部门一线人员进行处置,同时将问题抄送给一线人员的主管领导。反馈问题阶段,由一线人员将处置结果附照片以“钉”的形式反馈给派遣员,同时将处置结果抄送给相关负责人。

目前沈阳利用全市9.6万个视频摄像头,采集重点区域、重点点位视频数据。同时,还利用专用视频采集车,采集高架桥、快速路、三四环路内及沿线的视频数据,并与各快递公司合作,利用快递小车采集三四级街路以及小街巷路的视频数据。

最快发现问题

“路长AI”和“协同处置”是市城管执法局“一网统管”工作专班针对市民反映案件处置慢、反馈不及时的问题,运用视频采集、智能识别、算法分析、数据碰撞等技术建设的智能应用场景,既可以在手机端使用,也可以在指挥调度中心使用。

以前,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问题不易发现、处置速度不快、日常巡查不能全时段覆盖现象时有存在。引入“路长AI”和“协同处置”后,发现、确责、派遣、处置、反馈,整个案件处理周期大大压缩,简单的案件甚至可以在两小时内得到反馈。

沈河区数字化城管平台负责人李威介绍:“沈河区利用2600个视频点位,通过‘路长AI’可以自动筛选并采集这些点位中存在的违规撑伞、店外经营、暴露垃圾等10余类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工作,还在自动采集类别的基础上,增加了树木倒伏、井盖破损等15类人工采集的问题,让发现问题的触角更广、更灵敏。”

第一时间解决

“路长AI”与“协同处置”相结合,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派遣模式的变革,由传统的“树状层级式派遣”,转变为“点对点扁平式派遣”,省略若干中间层级的传递,压缩了时间,大大节约了行政管理和执法成本,构建了“路长指尖派遣”新模式。

据介绍,目前沈河区和沈北新区正在进行“路长AI”和“协同处置”两个应用场景试点。沈河区已在2个精细化管理街道、111条路长制街路开展试点,在地铁口、学校、商街、工地等点位周边选取2000余个摄像头,配备1辆专用视频采集车,重点围绕皇城地区进行全天候管理,同时在15辆快递小车上设置视频采集端。沈北新区已在道义、正良、虎石台、辉山、新城子5个城市化管理街道、336条路长制街路开展试点,在地铁口、学校、商街、工地等点位周边选取1000余个摄像头,配备2辆专用视频采集车,同时在10辆快递小车上设置视频采集端。

据了解,沈河区和沈北新区已将300余人的一线处置人员纳入“协同处置”的统一管理,达到了“发现→推送→处置→反馈→评估”闭环式管理和精准执法流程。结案后整个流程会返给智慧城管平台存档,为流程再造提供数据支撑。下一步根据“路长AI”场景的不断深化,推动全市数据的归类整理和算法能力的智能提升,使问题采集更智能更高效、路长管理更科学更合理,为实现城市管理“干净、整洁、有序”、城市运行“安全、健康、高效”提供有力保障。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于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