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小花生”赋能乡村振兴“大产业”
9月的康平秋高气爽,在海洲窝堡乡的花生种植田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收、晾晒。目前正值花生丰收季,这里也将迎来海洲窝堡乡第六届花生文化艺术节。
2023年09月15日
9月的康平秋高气爽,在海洲窝堡乡的花生种植田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收、晾晒。目前正值花生丰收季,这里也将迎来海洲窝堡乡第六届花生文化艺术节。
近年来,海洲窝堡乡以花生为寄托,以文化为引领,实施产业强农、品牌兴农、服务助农战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走出了一条花生规模化、科技化、绿色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之路。颗粒饱满的花生果带着泥土的芬芳,好似一颗颗“金豆子”,承载着全乡人的希望。
产业强农 让花生“长得好”
一大早,季秀丽便开始忙碌起来,为即将举办的花生文化艺术节做准备工作、研究扩大花生销量事宜等,忙得水都没顾上喝一口。
(下转9版) (上接1版,康平“小花生”赋能乡村振兴“大产业”)
海洲窝堡乡是省级“花生产业特色之乡”,种植花生有近百年历史,所产花生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季秀丽是土生土长的海洲人,她的爷爷、爸爸几代人都种花生。近年来,乡里把花生产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聚集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积极参与国家、省、市三级多个花生产业试验示范及推广项目,成功推进花生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如今,已推广花生种植新技术6项,种植花生品种达20余个,实现花生平均亩产提高50余公斤。
这里出产的花生粒粒色泽光亮、味道香醇,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铁硒等微量元素,享誉“长寿果”的美称。海洲花生成为辽宁省百强农产品、辽宁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多次在辽宁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上获得丰收奖、金奖。海洲窝堡乡也成为国家定点绿色食品基地、出口基地,辽宁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沈阳市花生经济区核心示范乡镇。
品牌兴农 让花生“叫得响”
十多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季秀丽参加了一个青年农民培训项目,学到了关于合作社的知识。回乡后她便带领着村民办起了种植合作社。2011年,她牵头成立了康平兴果花生专业合作社,2012年建立了康平县首家花生产、学、研示范基地,大力引进推广花生新品种新技术,当年合作社社员的收入就翻了一番。
随着花生品质不断提升,海洲窝堡乡深入挖掘花生品牌文化,利用“康平花生”地标,打造康平海洲花生特色品牌、知名品牌。培育了“海洲一品康”“海洲坊”等12个自主品牌,“一品康”牌花生产品先后荣获中国辽宁(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奖和最受欢迎农产品奖,产品享誉国内外,深受广大消费者、经销商以及电商的青睐。
“这两年我们花生品牌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目前已入驻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沈阳馆’等多家电商平台,线上销售呈上涨趋势。”季秀丽一边整理着订单,一边开心地对记者说。她手中的花生订单来自全国各地,有好几单发往深圳和广州。
服务助农,让花生“卖得火”
金秋9月,海州窝堡乡一年一度的花生文化节即将拉开帷幕。每年的这一天,村民们都会以特别的方式,庆祝丰收的喜悦,宣传康平的花生。
近年来,海洲窝堡乡政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海洲窝堡村、何家窝堡村、王全窝堡村依托合作社,建设了一批花生深加工项目,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推花生产业再上新台阶;通过“花生文化节”“云端丰收节”等活动,让更多消费者了解、购买海洲花生系列农产品,助力农民拓宽销售渠道。
每年秋收之前,各地客商便开始订购花生。“现在俺们种植户种的花生一点都不愁卖,订购的人可多着呢,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种植户孙海涛高兴地告诉记者。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海洲窝堡乡将以花生为媒,共享丰收,不断推进花生产业优化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将花生打造成为海洲打开振兴之门的“金钥匙”,农民致富的“黄金果”。
未来,海洲花生的故事将会更加精彩。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