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墨:享受手工皮艺这种“慢生活”
你知道一个皮包从设计造型到制作成功要经过哪些工艺吗?如何裁剪、怎样打磨、何时成品?在现代制造业无孔不入的当下,传统手工艺制作渐渐在城市中难觅踪影。不过,记者最近发现,这种传统手工艺在沈城慢慢地火了起来。皮革画样、钢尺测量、铁具裁切、木槌凿孔、锉刀打磨、油边刷漆、纫线缝合…
2023年09月16日
你知道一个皮包从设计造型到制作成功要经过哪些工艺吗?如何裁剪、怎样打磨、何时成品?在现代制造业无孔不入的当下,传统手工艺制作渐渐在城市中难觅踪影。不过,记者最近发现,这种传统手工艺在沈城慢慢地火了起来。皮革画样、钢尺测量、铁具裁切、木槌凿孔、锉刀打磨、油边刷漆、纫线缝合……这是近三年来沈阳匠人郑墨每天都在坚持做的事情,为何从设计师转型干起了皮匠?对于这个问题,郑墨称他非常享受手工皮艺这种“慢生活”。
从室内设计师转型干起了皮匠
郑墨,男,今年37岁,戴眼境,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从事室内外设计15年,参与过大型国有企业办公场所和国内各种餐饮连锁、娱乐场所的设计以及别墅等各种家庭装修设计。
当记者第一眼见到他的时候,给人感觉斯斯文文的,他说话很慢,但声音却很有磁性,凭借着全新的设计、娴熟的手艺、良好的口碑,做出来各式各样的手工皮包,在现实生活中和网络上都小有名气,找他订制皮包的人曾称赞:他做的包要比一些名牌的包还珍贵。
郑墨告诉记者,他接触制作皮包完全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因为我自己是做室内设计的,工作性质与正常上班有所不同。“像在装修的旺季,订单会接二连三地来,几乎没有休息时间,每天都非常忙碌,这样的生活我已经过了15年,有一些小小的疲倦。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一个制作包皮的视频,我看后认为制作工艺不是特别难,如果自己动手,也能做成视频里的皮包!心动不如手动,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开始自己动手。前期先在网上找一些免费的制作教程,然后再买一些手工包设计的书籍,自己慢慢地摸索,一个月后,一个小的成品做成了——女士钱包。”
从简单的钱包到复杂工艺背包
郑墨把自己完成的第一个成品送给了妻子,妻子看到这么漂亮的钱包后非常喜欢,就随身携带,还拍了些图片,发到微信的朋友圈,没想到获得朋友、同学近百个点赞,不少人都表示也想要一个手工钱包。
妻子和亲朋好友的鼓励让郑墨有了继续的动力,他又开始制作更加复杂的皮具。“那段时间,我做了很多卡套,多数都拿来送人,有朋友找我做狗狗的项圈,薄薄的圈圈上印了主人的电话号码,这样就不怕汪星人走丢了,我还曾经用皮革做过购物袋,送给了家里老人,这样逛超市的时候拎着,很帅气。他看到朋友有个军用水杯,就主动帮着做了个水杯皮包,做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朋友。”很难想象,这么多好看的皮制用品,却出自于他这样一个男人之手。
随着手艺逐渐提高,郑墨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就是自己为何不专门做这个呢?“因为我自己的性格不太喜欢受人管制,比如说规定好的时间做出的产品不一定是最好的,精雕细琢才能出精品,做个专业的皮匠正好能与之前的工作有反差,一张一弛,其备不忒。”有了这个想法之后,郑墨又开始研究手工艺复杂的皮包。当他把自己制作的皮具发到网上时,除了赢得众多网友的点赞外,还有人给他专门打来了电话。
“给我打电话的一共有三家专业手工皮具工作室,他们都表示看到我的作品很不错,如果想进一步制作工艺更复杂的皮包,就得专业系统地学习,他们可以提供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收费都不低,最少的要2万,最高的要5万,都让我给回绝了!”郑墨心想,我自己就是学设计的,本身也爱钻研,现在网络又这样发达,只要有教学视频,我就能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他终于制作出了第一个工艺复杂的皮包。
不仿名牌包 只接受“私人定制”
有了第一个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郑墨在朋友圈记录着自己制作包的过程,没想到有不少人都来找他订制皮包。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从每月一个,到每月十个,订单越来越多,订制皮包要求也随之越来越多。郑墨向记者坦言,他接的订单中,有不少人都要求按一些奢侈品样式去做,甚至最好是带上商标,通常这种订单他是不接的。“因为我是设计师出身,知道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如果让别人仿照后再拿去卖,是很生气的,所以出于对原作者的尊重,我的原则之一就是不仿名牌包,只接受‘私人定制’,客户可以告诉我想要什么样式的,我会根据要求反复设计,直到客户满意为止。但如果做得跟那些名牌包一样,就是剽窃,是可耻的!”
当问到订制一个包多少钱时,郑墨表示:“这要根据包的大小、制作工艺的难度以及选料的情况来定价。”一般情况下是,最低也得300元左右,最高能到几千元。比如说选料方面,普通的皮料一般都用牛羊皮,如果贵的也就是稀有皮料,如:鳄鱼皮、蛇皮就要贵一些。
那么,平常做一个包需要花费的时间是多少呢?据郑墨介绍,如果是一个小包对款式没有特殊要求的话,一般在一个星期左右,如果工序比较复杂,比如这款包需要刷油,不能一次性刷完,只能上一点油,然后缝边,之后再上油,这样就费时又费力。
做好一个手工皮包需要数道工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做好一个皮包,专业的工具是必不可少的。记者来到郑墨的家里,看到他已经把家的一个屋子改成自己的工作室。郑墨把自己工作时所用的工具排成一排,简直是艺术品:锤子、边距器、削边器、裁皮刀、剪刀、菱斩、砂纸、打磨棒,还有针和线,机器包括削边机、烫边机、打斩机等,工具与机器柔和的光泽让人跃跃欲试。
为了达到专业水准,光是这些工具和机器都花了上万元。德国进口斩、日本削皮刀、进口法线、芬尼斯边油……比如法斩就有五把,每一把都上千元,这种工具是用来给皮具打线孔的,属于消耗品,有的用了几次,一不小心掉到地上,上面的锯齿掉一点,这个法斩就不能再用了。
说到做手工皮具的工艺,郑墨介绍说,做起来看着不算复杂:首先是设计好版型,然后下料(裁好皮料)、打斩(打好孔)、缝线,最后打磨、上扣子、磨边、封边。一个最简单的手工皮本子,他做完需要4小时。其中的难点不少,比如,如果不顺着皮子的肌理裁剪,对折起来,就会歪掉。给皮具上边油也没想象中简单,是非常考验技术的,我第一次给皮夹上边油,弄得满手都是油,几乎上到要崩溃。
为了让皮包更好看,他还从网上向其他手艺人订制了工具,比如打磨棒和削边器。边学边做边摸索,工具箱越来越重,手中的活也越做越好。包括用的油,都是进口的,不伤人,至于皮包上的那些纽扣,我都是特意去浙江义乌挑选的。
裁剪皮料也是一项技术,当面对一整张皮料时,为了防止过多浪费或不合理使用,要学会规划、设计、制作以及打磨,不同部位,不同颜色,适合做不同的东西。比如一个包有三层皮,外层皮、里层皮,中间夹一层就垫心,作用是起到软硬效果,这三层必须粘到一起,有些包需要弯贴,这项技术就比较难,一般新手根本完成不了。
对于郑墨来说,特别喜欢现在这种“慢生活”节奏,虽然现在也有人在做手工皮包,但提供的体验服务大同小异,他准备往文艺复古方面发展。
在机器规模化发展的今天,一些曾经红极一时、民间手艺人赖以生存的传统技艺正面临无人承接、濒临失传。郑墨表示,我们无法阻挡时代的变迁,但有一些东西必须要传承和坚守,只要手艺在,匠人的精神就不会消逝,他希望能对自己的作品做到精益求精的态度。
辽沈晚报记者 赫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