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数字化图景 形成新质生产力

□本报评论员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26日起,沈阳这片创新沃土迎来又一个“高光时刻”。以“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数字中国建设”为主题的CNCC2023暨第二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在此召开。

2023年10月27日

  □本报评论员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26日起,沈阳这片创新沃土迎来又一个“高光时刻”。以“发展数字基础设施 支撑数字中国建设”为主题的CNCC2023暨第二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在此召开。这是一场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科技盛会,展示出我市在科技引领、引才聚智、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传递出让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在沈阳这片振兴沃土上开花结果的鲜明信号。

  当前,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扛牢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加快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起具有沈阳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年会的召开,是成绩的检阅,更是愿景的眺望,有助于我们不断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推进绿色、智能、高端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为全面振兴当先锋打头阵。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持续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要告别旧体制、旧机制、旧动能,把数字经济做优做强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年会从适应、把握、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按照国家发展战略意图,巡检成果、搭建桥梁,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助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双向奔赴”,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大发展注入了更澎湃的新活力、新动能。

  (下转9版)  (上接1版,落地数字化图景 形成新质生产力)

  以数字化赋能,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能够实现“腾笼换鸟”,促进传统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从而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实现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沈阳为核心,把东北地区打造成确保国家安全特别是产业安全的创新高地,有助于进一步挺起加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产业脊梁。沈阳具有市场、人才、技术和产业优势,应着重提升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水平,加强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年会对加快区域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推辽沈乃至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引领相关产业、技术和人才发展走向更加广阔舞台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强化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布局,推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建设,加快交通、能源、民生、文化、环境等领域的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另一方面,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和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动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攻克“卡脖子”技术问题,让沈阳的潜在优势得以充分展现。

  “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风险挑战层出不穷。前路越是险阻,越需要我们懂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打头阵、站排头。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已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民生福祉的新引擎。我们要以年会为媒,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走深走实,催生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事物、新技术,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万类霜天竞自由。当前,沈阳“进”的势头在延续、“新”的动能在增强、“优”的结构在显现、“强”的动力在集聚、“好”的预期在巩固、“美”的颜值在提升,正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好时光。我们头顶的天、脚下的地,都蕴含着科技创新的澎湃动能,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扎实推进、奋跃而上,为实现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