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校园怀抱 共享大学之美
□许非金秋时节的沈城,最美的色调便是银杏黄。又到银杏树最佳观赏期,满园金色关不住,今年辽大、沈阳农大允许市民预约进校,欣赏美轮美奂的金色校园。大学校园重新面向社会开放,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曾几何时,市民去大学观光游览、听讲座、看演出,都是沈阳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2023年10月27日
□许 非
金秋时节的沈城,最美的色调便是银杏黄。又到银杏树最佳观赏期,满园金色关不住,今年辽大、沈阳农大允许市民预约进校,欣赏美轮美奂的金色校园。
大学校园重新面向社会开放,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曾几何时,市民去大学观光游览、听讲座、看演出,都是沈阳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沈阳众多大学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校园景致也别具一格。具有如此价值的人文地标,不应当“孤芳自赏”,而应拿出开放包容的心态,适度开放大学校园,让大学公共资源可以更好服务社会,让更多人都能接受文化洗礼。
多年以前,“大学围墙该不该拆”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如今重新审视这个话题,我们应该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大学与社会的关系,不仅仅是知识思想的传播和交流,也具有传承文化、引领创新、陶冶情操的作用。大学之大,必须融入城市生活中,才能产生更大的实践价值,无论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还是丰富城市文化生活,都需要大学敞开怀抱,把更多“人文宝藏”拿出来与全体市民共享。这是城市之需,也是大学的公共责任所在。
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角度,也要认识到大学校园不是景区,不应当成为市民扎堆聚集的“网红打卡地”,要一步步慢慢来,做到文明有序开放,成为推动校城融合、共享型校园建设的新起点。一方面高校管理要以数字化创新来提升服务效率,让校园开放与校园安全并重;另一方面也要唤起市民文明参观的意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是传播文明的殿堂,每一位走入知识殿堂的市民都应当心怀敬意。我们应当有信心,文明有序的参观者不会打扰大学校园的宁静,而是被琅琅书声和青春朝气所感染,更加向往求知与进步。开放的大学校园,将和文博场馆、城市书房一起,共同构建起沈阳的文化地标和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