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迁岁月
杜彦荣国庆节上映的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再现了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同时也将我的思绪拉回到70多年前——1950年10月,东北制药厂奉命将部分生产部门疏散到后方白城县开辟新的药品生产基地。选好地址后,龙在云厂长于17日召开了北迁动员大会,22日第一批开始出发。
2023年10月29日
杜彦荣
国庆节上映的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再现了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同时也将我的思绪拉回到70多年前——
1950年10月,东北制药厂奉命将部分生产部门疏散到后方白城县开辟新的药品生产基地。选好地址后,龙在云厂长于17日召开了北迁动员大会,22日第一批开始出发。10月末,麻药生产和研究室迁到白城县建立东北化学制药厂第五厂,医疗器械厂迁到齐齐哈尔,定名为东北医疗器械二厂。
白城县靠近内蒙古,一年四季风沙滚滚。当年20岁的我跟随工厂迁到白城县,我们197名职工分散住在粮食局、防疫站、两所中学校舍等几个地方,职工生产情绪非常高涨。
伤员在手术治疗和恢复期均需要使用大量的止痛药,我们五厂职工负责制成麻醉药,供伤员使用。我们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在当地粮库中建立起了车间和研究室,并连夜突击安装设备。
当时,第五厂下设第一现场(麻药)、第二现场(磺胺)和研究室。我在第一现场担任班长,我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生产麻药、试制药品,全力满足抗美援朝的需要。我所在的生产班组,每天连轴转生产原料药,所在车间创下了日产30多公斤的纪录。一想到我们的药品能救治战场上的志愿军,我们的斗志就起来了!
我们在生产麻醉药品的同时,研究室进行了反细菌战的药品滴滴涕(氯苯乙烷)、维生素C等合成药新产品的试验研究工作,很快在沈阳的总厂投入生产。在白城县期间还举办了两期速成式训练班(共242人),培养了一大批生产骨干。
这张照片是完成阶段性任务的第二现场(磺胺)马承志主任(前排中)和同志们离开白城县时的合影。1952年5月,我跟随“百乐君”产品回到了沈阳。7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情景怎么也忘不了。我们感恩党的领导,从心里往外珍惜幸福美好的新时代!
投稿邮箱:sylzp202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