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区荣获辽宁省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 区长王林祥在全...

为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深入实施节水行动,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10月28日上午,全省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启动仪式召开,我区作为水利部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受到活动主办方邀请,区长王林祥在会上就我区节约用水工作作交流发言。

2023年10月30日

为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深入实施节水行动,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10月28日上午,全省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启动仪式召开,我区作为水利部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区,受到活动主办方邀请,区长王林祥在会上就我区节约用水工作作交流发言。

大东区作为沈阳市主城区和水资源调入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41立方米,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2/5,是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近年来,大东区将节约用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坚持发展硬道理,狠抓水资源硬约束,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系统谋划  构建节水优先发展格局

将“水”作为绿色发展“倒逼机制”的一大关键,摆在谋划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2019年,大东区在沈阳市第一批成立区级节水机构,把“四水四定”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原则,全面推行区域和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推动区域发展、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同全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硬件上,实现二环内管网全覆盖,二环外新开发区域的新建企业全部实现雨污分流;管理上,持续推进载体建设,主要生产建设单位实行定额全覆盖。

严格刚性约束  落实总量强度双控机制

严控全区年用水总量0.92亿立方米的“硬标准”,对纳入计划用水管理的224户单位强化用水定额管控。特别是立足全国工业百强区的产业优势和发展定位,推动工业企业应用节水技术,建设节水载体。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改造的2条外贸生产线冷却水循环系统,被评为2021年沈阳市节水型精品示范工程。华晨宝马持续完善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实现单台车生产水资源消耗量连续6年下降,降幅达到28.3%,并获选工信部首批“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企业”。2022年,大东区万元GDP用水量较“十三五”末期的2020年下降15.42%,同期,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7%。我区以沈阳市3%的用水定额,实现了全市31.6%的规上工业总产值,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持续创新机制  打造整体联动的节水城区

强化宣传引导,唱响节水主旋律,全区节水、爱水、惜水氛围进一步浓厚。涌现出金星社区等一批全民参与的节水载体,目前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到66.67%,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达到52.46%,节水型小区建成率达到31.85%。沈阳考试院改造升级雨水回收及食堂排水系统,实现再生水高效循环利用。区行政审批大厅被评为2021年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我区全面推广节水设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同步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节水器具使用率达到100%。5年来,累计改造老旧小区供水管网3062公里,漏损率从9.98%降到4.35%

下一步,大东区将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做好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区)“回头看”工作,全面夯实创建成果,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奋力写好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基层篇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