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新民:全年粮食作物预产量创新高

  新华网沈阳10月30日电(赵健彤)近年来,辽宁沈阳新民市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和惠农补贴等工作,通过建设高标准示范田、引进科技力量等举措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241.15万亩,粮食作物预产总产量24亿斤,创历史新高。机械化收割水稻现场。

2023年10月30日

  新华网沈阳10月30日电(赵健彤)近年来,辽宁沈阳新民市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和惠农补贴等工作,通过建设高标准示范田、引进科技力量等举措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2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241.15万亩,粮食作物预产总产量24亿斤,创历史新高。

机械化收割水稻现场。新华网发 谢东昊摄

  秋收时节,新民市罗家房镇欢喜岭村的稻田里,收割机轰隆作响,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现场一派丰收景象。“今年我种的1200多亩水稻丰收了,预计亩产在700公斤左右,有了这好田,种地更有底气!”种粮大户宋百军高兴地说。

  宋百军口中的“好田”,就是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目前,罗家房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计5万亩,涉及11个村。

  “高标准农田抗灾能力强、资源利用率高,方便大型机械作业,农民不仅种地省心,亩产还提高了。今年,每亩地可增产200斤,增加收入近300元。现在,全镇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农民收入大大提高。”新民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世龙说,该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11.81万亩,占比达39.4%,未来将继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粮食产能。

农户正在机械化收割水稻。新华网发 谢东昊摄

  在巩固粮食产能的同时,新民市开展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主要粮食作物承保率达到90%,全面降低农民种粮风险。2023年,全市建设国家级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17万亩,建设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1000亩。 

  新民市还引进科技力量,支撑粮食生产。目前,全市80%的农田都使用了农用无人机进行农事操作,全市约有300户农民取得了植保无人机操作证。新民市植保无人机协会会长翟恒伟说:“植保无人机能进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还能运送秧苗,运输100斤以下的农资。只要30米以下的高度,这些无人机能承担不少靠人力无法完成的农事,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图为新民市首届农用无人机飞航大会现场。中共新民市委宣传部供图

  此外,新民市积极引进外部力量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引进北大荒农业现代化技术,集中流转8200亩水稻、玉米试验田,打造农业托管服务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农田种植降本增效等社会化服务,助力农民增收,并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实施万亩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引入黑龙江大豆、玉米、水稻来沈储运、加工;与吉林修正药业合作,建设生产、销售和物流中心;与中化先正达合作,发展全域现代农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