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马》:从一首诗到一个纪念馆
胡世宗沉马胡世宗一匹马一匹将沉的马将没顶于泥沼的马在挣扎在徒劳地挣扎加速死亡的挣扎啊走过它身旁的红军队伍竟因它发生一场小小的厮打几个饿得眼蓝的士兵用刀子在马身上割、挖一块块鲜血淋漓的马肉一块块诱人的活马肉啊篝火在远处燃烧像救命的神火闪现于天涯另一些也是饥饿的士兵冲上去制止、拦阻有的竟动手打了对方的嘴
2023年10月30日
胡世宗
沉马
胡世宗
一匹马
一匹将沉的马
将没顶于泥沼的马
在挣扎
在徒劳地挣扎
加速死亡的挣扎啊
走过它身旁的红军队伍
竟因它发生一场小小的厮打
几个饿得眼蓝的士兵
用刀子在马身上割、挖
一块块鲜血淋漓的马肉
一块块诱人的活马肉啊
篝火在远处燃烧
像救命的神火
闪现于天涯
另一些也是饥饿的士兵
冲上去制止、拦阻
有的竟动手打了对方的嘴巴
嘴里还不停地骂
“没种的!饿疯了吗?”
一边骂一边抚摸
那直立的、颤抖的马鬃
痛心的泪水哗哗流下:
“它跟我们走了那么远
这马这马……”
饥饿的魔爪
使多少铁男儿、硬汉子
猝然倒下
还有茫茫远远的路
等着他们去趟、去跨
反正这匹马已无可援救
不是没有良心
是没有办法
那匹马
终于整个地沉没了
泥水弥合时
竟没有一丁点声响
也没有人的喧哗
静得出奇
静得可怕
萧萧晚风
吹亮了远方的篝火
天边残留着
一片马血一样
鲜淋淋的晚霞
1986年3月于湖南新晃
这是被很多人朗诵的一首诗。最有名的是瞿弦和在央视朗诵,做成如MV那样的视频,还有原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青年演员冯国庆考解放军艺术学院选的就是朗诵这首诗。也有很小的孩子如沈阳的宁振麟在一次大赛中朗诵了这首诗。这首诗也可以作为我写长征诗或军事题材诗的代表作了。前辈作家刘白羽和魏巍都曾分别撰文评论这首诗,分别发表在《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上。
在我人生和创作的道路上,有幸两次重走了我们前辈英雄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艰险而又神圣的长征路。第一次,是1975年9月,我在人民日报实习,与著名作家、编辑家袁鹰先生探访了云贵高原上的遵义、乌江、赤水河、金沙江、娄山关等多处我向往和崇尚的红色名胜之地;第二次,是1986年3月至5月,我应邀参加总政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组织的“长征笔会”,与几位军中文学伙伴从江西瑞金走到陕北延安,两万五千里,一里不少地全程采访了红军的长征路。
在第二次重走长征路的时候,特别令我难忘的是在采访贺龙、肖克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六军团便水战役指挥部时,我到达了湖南新晃这座漂亮的流淌着红色血脉的英雄县城,并在这里幸遇周身充满故事的红军战士江文生,他在与我讲述生平与战斗经历时,讲到了沉马的故事。
一首诗,演绎红色传承
一匹战马就要沉陷在草地的泥沼里,有的战士要用刀去割马肉,以摆脱极度的饥馑,走出草地去投入抗战斗争;另一些战士却制止、拦阻,有的还为此打了对方的嘴巴,红军的坚韧品格和对战马如无言战友的情意,深深触动了我最敏感的神经,给了我最冲动的灵感,让我写下了《沉马》这首短诗,并且很快在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以《沉马》冠名的一部诗集。
《沉马》《雪葬》和《向着火红的小果子》,成为我两次重走长征路所写诗作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中央电视台陆海宁编导以“不可忘却的长征”为题,把这三首长征诗请著名表演艺术家瞿弦和、徐涛、晏积萱进行的精彩演绎做了专题的视频播出,把这个沉马的故事和不朽的长征精神推介给了全国广大观众,产生了深刻的反响,有太多的表演艺术家,如王刚和《甲午海战》电影主演李默然等人,都加入了我的长征诗的诵读,包括军内外考军艺、考中戏的学子以及年过七旬的老兵和年仅七岁的孩子,都纷纷以《沉马》的朗诵作为对红色传承的热爱,作为自己经常表演的保留节目。
一个馆,见证长征精神
军内文学前辈刘白羽、魏巍、李瑛、徐怀中,还有诗人高洪波、晓雪、晓凡、刘文玉、李松涛、罗继仁、末凡等,都曾对我的《沉马》给予极大的鼓励和热烈的称赞。
红色的热土新晃,于10月16日精心开设了一座具有独特内容和风格的红军长征沉马故事纪念馆,这个馆和红军长征半条被子纪念馆一样,都在述说和传承红军前辈最优秀、最宝贵的品格,闪烁着坚韧不拔的革命毅力及升华了的人性光辉。他们对本土红色资源高度重视并卓有成效地大力开发,使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此举值得大赞特赞,值得大书特书。
我们英雄的红军前辈所践行的漫漫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对于我们,这是一笔最丰厚的精神遗产,这笔遗产胜过世界上储存的黄金和一切物质的财富。长征,人类历史上的辉煌史诗,已经镌刻在现今和未来的无限时空中了!这部伟大的史诗是由千千万万条动人心魄的诗句组成的,《沉马》只是其中一个精悍的短句。我们从这个短句出发,可以找到伟大长征的宏阔蓝图,寻见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坚韧地屹立于世界的神奇法宝,开创无比美妙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