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钳工到微电子领域“爱迪生”
徐蕤本报记者姜义双刁克剑,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从普通钳工到微电子领域专家,刁克剑研发的14项科技成果达到世界或国内先进水平,其中6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在刁克剑这里,科技成果没有转化为个人利益,他把全部成果申报为“职务发明”。
2023年10月31日
徐 蕤 本报记者 姜义双
刁克剑,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从普通钳工到微电子领域专家,刁克剑研发的14项科技成果达到世界或国内先进水平,其中6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在刁克剑这里,科技成果没有转化为个人利益,他把全部成果申报为“职务发明”。刁克剑说,技术属于国家,我无权处置。
秋风起,落叶黄。
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旁,一个安静小院内的一座寻常小楼,近些年,在智能制造行业内备受瞩目,时常有业界专家光临。
走进楼内,一楼的厅廊上赫然挂着三块牌子:全国劳模创新工作室、辽宁省劳模创新工作室、中石油青年创新工作室。
抚顺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信息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微电子技术领域科研专家刁克剑便是这三个工作室的领头人。
在一楼产品展示厅,从便携式硫化氢报警器到智能巡检仪,从防爆柔性LED照明装置到消防机器人,从特种无人机到低温测温仪,琳琅满目的新奇发明令人赞叹不已。
在刁克剑眼里,这里的每一项发明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从构思到成品,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公司职工眼里,刁克剑就是车间里的“爱迪生”,年年都有新发明。
截至目前,由刁克剑独立或牵头研发的重点科研成果中,6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14项达到了世界或国内先进水平。
因成就卓著,刁克剑先后荣获全国首届十大创新工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改革开放四十年行业突出贡献人物、辽宁省道德模范、辽宁好人、辽宁省劳动模范、辽宁省最美科技工作者、辽宁省2022年度人物、百姓雷锋等称号。
为了学习
把结婚的钱花了
“人的爱好真是很奇妙的事,我从小就对电器着迷,家里的半导体收音机也不知让我拆了多少回。”回忆孩提时代,再联想到现在所从事的事业,52岁的刁克剑分外感慨。
从望花区工农小学到抚顺市第14中学,老师和同学都说,刁克剑机灵,将来一定能考个好大学。
然而,1986年,初中毕业时,刁克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迈进了抚顺石化技校的校园。
“当年,我的中考成绩高出重点高中录取线一大截,但是父亲希望我能到令当地人羡慕的石化公司上班,所以我选择读了技校,当然不读技校也就不会遇到柏玉兰老师。”刁克剑说。
因当年的抚顺石化技校没有开设电气专业,从小喜欢鼓捣电器的刁克剑不情愿地读了机械专业。班主任柏玉兰发现刁克剑对专业学习提不起兴趣,就多次找他谈心。
“人生哪有一帆风顺的事,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精一行,只要努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人生短暂,三年很快就会过去,千万不要因为专业不称心而虚度光阴。”
柏玉兰的话点醒了刁克剑,很快,他便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并当选为团支部书记。
1989年,刁克剑从技校毕业,被分配到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三厂,公司规定学习成绩优异的毕业生可以自主选择工种,令同学们惊讶的是,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刁克剑却选择了又脏又累又危险的钳工。
“我喜欢挑战,不走寻常路,这也许是性格使然。”回忆当年的选择,刁克剑说,“如果没有选择钳工,我也就不能遇到樊京然和孙福文两位好师傅。”
樊京然是刁克剑的钳工启蒙师傅。
“师傅家里,没有任何值钱的家具,满屋都是专业书籍。”刁克剑说,“跟着樊师傅,我也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受益终身!”
孙福文是抚顺石化公司的钳工“超八级大工匠”,刁克剑一到钳工车间,孙福文就喜欢上了这个干活爱动脑筋又能吃苦的小伙子。
“给我当徒弟吧!”孙福文的口气不容商量。刚参加工作就能做大工匠的徒弟,刁克剑暗自庆幸。
“干活要动脑子钻研,不能蛮干!”孙福文告诉小徒弟,“学习是一生的事。”
在樊京然和孙福文的言传身教下,刁克剑的专业技能突飞猛进,在公司组织的技术比武中多次获奖,并作为技术骨干先后参加了当时全国最大的2400HP红旗牌往复氢气压缩机和400HP日本三菱往复氢气压缩机等各类大机组的安装、检修、维护。
1994年,抚顺石化的希望工程——12万吨/年分子筛脱蜡装置项目上马,石油三厂挑选20多名骨干组建钳工班,刁克剑被任命为班长,成为抚顺石化公司最年轻的钳工班班长。
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刁克剑始终牢记师傅的教诲,不忘学习。
在被抽调到抚顺石化乙烯化工厂期间,刁克剑遇到了全国劳模赵林源,跟着赵林源,他学到了机泵设备的全套技术。在乙烯化工厂和分子筛脱蜡装置项目建设期间,为掌握进口设备的运行维护,刁克剑自学了英语、法语。
1989年,刁克剑被抚顺市职工大学录取。在职大,刁克剑第一次见到台式计算机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老师判卷子,人工一天判完的卷子,用计算机不到3分钟就判完了,真是太神奇啦!当时我就隐隐感到这个神奇的机器就代表着未来。”
此后,刁克剑便把业余时间全部投入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当中,如饥似渴,每天睡眠不到6个小时。
“只要遇到计算机方面的书,能借就借,能买就买。”刁克剑说,“我有个脾气,无论生活还是学习当中,遇到问题,不吃不喝也要弄通。”
1995年,刁克剑结婚,别人结婚要置办家具家电,他却用操办婚事的5500元买了一台台式电脑。
“硬盘130兆、内存4兆、软驱3英寸、真彩显示器14英寸,在当时算顶配啦。”时隔28年,家里首台电脑的配置,刁克剑仍记得清清楚楚。
这台电脑,让刁克剑如虎添翼,“此前学习电脑知识,都是纸上谈兵,无法验证,有了这台电脑,所学的知识才有了实践的检验,无论编程还是硬件维护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锲而不舍地学习,让刁克剑拥有了深厚的知识底蕴,也为其应对不期而至的困难积累了实力。
发明创造
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
1997年,刁克剑不满两岁的孩子被诊断为重症疾病,这对一个新生家庭来说不啻晴天霹雳,小两口没有退缩,更没有放弃,自此开始了漫长的求医问诊之路。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刁克剑也没有忘记学习,他一边给孩子治病,一边学习大量前沿的通信技术,超强的毅力让刁克剑不仅渡过了这次的家庭难关,而且通过这期间的刻苦学习,成功考取了美国微软认证的高级工程师,这使他获得了多个国家的免签资格。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刁克剑也多次被公司委以重任。
1999年,刁克剑牵头对石油三厂由美国UOP公司进口的分子筛脱蜡装置心脏的进口设备24床层回转阀进行了第一次解体大修。
2000年后,刁克剑先后参加了石油三厂芳烃装置汽轮机检修和中压加氢装置建设工作,攻克了许多装置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2008年,石油三厂提出了管理信息化的目标,任命刁克剑为软件开发组组长,他把老班长的管理经验和自己的IT技术结合起来,成功开发出全国首套“班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班组日常管理工作中物料不合理消耗、统计数据繁杂易失真等难题,实现了数据的在线精准统计。随后,该系统在抚顺石化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如果没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就不可能实现较大的技术突破。”刁克剑说。
赵林源是抚顺石化培养起来的全国劳模,在业界享有很高的威望。由于刁克剑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突出表现,2009年,刁克剑被调入赵林源技能大师工作站,任信息化应用技术研发组组长。
这个工作站,给沉迷于创新的刁克剑提供了施展才干的广阔平台。
日常巡检是设备维护的重要环节,由于人工巡检存在着巡而不检、检而不实、数据失真、问题反馈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刁克剑带领多名技术骨干,开发出“设备运行多功能数字化监测系统”,一举将“事后维修”变为“预知维修”,实现了以养代修,大幅度减少了非计划停工,为企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经辽宁省有关部门认定,该系统是当时国内检修信息化领域唯一的智能监测系统,随后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评为“2009年度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2011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新产品奖”。
“目前该监测系统已经演化到第六代,完全实现了无人巡检,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刁克剑说。
“我爱发明创造,因为它是我留在这个世界上的痕迹,但搞发明创造要坚持需求为王。”刁克剑常常对同伴们说,“在企业搞科研,始终要以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所研产品一定要达到好用、能用、够用、可用。”
一次,因硫化氢泄漏,有工友中毒而失去生命,此事深深地触动了刁克剑。从2010年开始,历时3年,经过上百次实验,刁克剑成功研制出新型便携式硫化氢报警器。后经持续改进,如今,这款报警器只有徽章大小,体积只是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同类硫化氢报警器的1/40,报警速度和灵敏度却领先国际标准,通过了国家级科技成果鉴定,填补了国内空白。
“机械密封早期预警监测系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科研课题,被国内外业界高度关注。课题最早由国内某一流大学承担,却因为涉及机械密封、电子信息、精密加工等多学科,难度太大没能攻克。刁克剑接手后,强力推进,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取得了突破。
“有了这个系统,相当于机械密封监测有了‘黑匣子’,出现问题,即时预警,把石化机泵设备发生火灾的概率降到了底。”刁克剑说。
抚顺石化是世界最大的石蜡生产基地,蜡品苯含量化验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障,而用传统检测办法费时费力。为解决这一难题,刁克剑跑现场、采数据、拿方案、做实验,把前沿的数字技术融入蜡品苯含量检测之中,经无数次试验,终将“化学实验室检测”成功转变为“在线实时监测”,使蜡品苯含量化验时间从原来的几个小时缩短到十多分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少走弯路,应多在熟悉的领域内探索。”刁克剑说。这些年,刁克剑科研的重心在石化设备和安防设备的智能化上。经过无数个没日没夜的拼搏,刁克剑独自或牵头研发的重大成果相继问世。
2014年,研发出国内第一套石化智能灭火抑爆安防装置,35毫秒内完成火灾隐患探测、识别、诸元解算并驱动执行机构,完成预定动作,填补了国内安防行业空白。
2015年,研制成功“石化消防机器人”,实现了1秒内智能灭火,把火灾爆炸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实现了“用机器代替人”的功能。
2018年,研发成功国内首台用于有限空间作业照明的防爆柔性LED照明装置。
2019年,研发成功便携式“四合一”气体报警器,实现了有毒有害气体监测“安全无死角”。
2020年,研发成功适合东北地区寒冷天气的低温测温仪。
2021年,和中国科学院合作研发成功用于环境监测的H2S新型传感器。
……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格局有多大,贡献就有多大。刁克剑整天埋头钻研,他想的是怎样让他所从事的行业跟上时代,不掉队。
慕名而来
中科院、华为递出橄榄枝
“出生、成长、工作都在抚顺,我是听着雷锋故事长大的,参加工作后,又受到樊京然、孙福文、杨恒圣、赵林源等老一辈的言传身教,他们都是我人生的标杆。”刁克剑说。
随着在业界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德国、日本的一些世界知名企业以及国内许多民企都看中了他的发明,纷纷向刁克剑递来了橄榄枝,并许以高薪、股份和房子等,结果都被他一一婉拒。
一次,一家外企希望单独购进刁克剑发明的灭火机器人控制板,并暗示他个人也有所得,被刁克剑断然拒绝:“技术属于国家,我无权处置!”
为避免带来更多类似的问题,刁克剑干脆将自己参与的所有发明成果都申报为职务发明,彻底掐断了一些企业的幻想。
“芯片不仅要重视研发设计,更要重视制造能力。”按照刁克剑的想法,他坚持把所研发的产品全部通过招商引资完成本地转化。
2020年,在刁克剑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与他所在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并于2022年成立了我国首个石油化工智能防控技术与工程工作站和石油化工环境治理领域科研站,为抚顺市成功引进了多名高端人才。
2022年,华为科技公司主动找到刁克剑,计划与抚顺合作组建辽宁省第一家“华为创新工作室”,合作研发智能产品。
“一个企业要发展、一个城市要振兴,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刁克剑说。
抚顺市有创新工作室54家,众多工匠服务在各自企业。
2019年,为充分发挥这些工匠的作用,刁克剑作为3名主要发起人之一,成立了抚顺市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目前,该联盟已覆盖抚顺、铁岭、本溪等地200多家单位,累计完成创新成果500多项。在他的推动下,一个跨省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也正在筹建当中。
为培养更多的人才,百忙中,刁克剑还担任了抚顺市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导师、沈阳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导师,走上讲台,将所学倾囊相授。
“中国人创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现在对于我们搞研发的人来说是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因为越是国家缺乏的技术,挑战就越大,我们科研人员就有更多的机会去应对这些挑战,取得成功。”刁克剑说,“历史给了我们这个机遇,我们就绝不能把它放过去!”
草根崛起,与大树比肩!这是抚顺市第十届百姓雷锋组委会给刁克剑的颁奖词。
链接
劳模创新工作室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由劳模领衔、员工广泛参与,围绕本地区、本行业、本企业的中心任务和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展示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业务专长和技术优势,产学研相结合,通过开展业务培训、难点攻关等,带动员工同成长、共进步、学劳模的实训基地。
截至2022年年底,我省已经建设各级各类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近5000个,其中,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