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美援朝精神 推动沈阳全面振兴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深入挖掘阐释沈阳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为沈阳英雄城市塑造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撑,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日前,“抗美援朝出征地”红色文化研讨会在沈举行。
2023年11月01日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抗美援朝精神,深入挖掘阐释沈阳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为沈阳英雄城市塑造进一步提供理论支撑,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日前,“抗美援朝出征地”红色文化研讨会在沈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沈阳市社科联、丹东市社科联联合主办,沈阳市历史文脉研究中心承办。
与会专家围绕“抗美援朝出征地”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作了交流发言,深入阐释了“抗美援朝出征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本报摘编部分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东北人民在抗美援朝中的伟大历史贡献
李波 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
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中国共产党围绕抗美援朝战争领导的一次全国性的群众动员运动,即为“抗美援朝运动”。比较特殊的是,东北行政区作为抗美援朝战争总后方基地,1950年10月开始转入战时体制。作为战争动员的一部分,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东北地区的抗美援朝运动与中国其他地区有明显不同,担负的职责和使命比较特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从运动的具体内容来考察,东北地区处于中国国防的最前线,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前沿,中国与朝鲜相联系的主要通道都在这里,中央明确东北行政区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总后方基地。据此,在东北行政区转入战时体制下,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民众支援抗美援朝的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战争动员的全部要素,涉及人、财、物的方方面面,如:对民众的宣传教育、舆论引导、捐献武器、参军参战、爱国公约、拥军优属、捐献运动、劳军慰问、煮肉炒面……其中,民工在国内服战勤和出国到朝鲜前线出战勤、物资生产与运输、伤员救治与康复、朝鲜难民的接收与劝返、朝鲜难童的接收与安置、反细菌战、慰问志愿军人员中转接待、为志愿军、苏联空军和朝鲜人民军休整备战、志愿军归国中转接待等一系列工作提供便利条件,主要都是由东北行政区承担的。如,东北战勤动员是战时体制的一项基本要求,其范围包括:战时之维修机场、铁路、公路、桥梁、仓库、电讯设备等;组织动员担架、抢救与抬送伤病员;战时转运弹药、枪支、被服、医疗器材等军用物资;战勤的各种技术人员及其他战争勤务。
从运动的历史进程来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次民众政治动员,又不仅仅局限于支援前线的战争,“抗美援朝运动中的社会动员被全面扩展而几乎容纳了新政权在革故鼎新中的全部工作”。单从东北行政区的抗美援朝运动来看,战时状态下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的各项工作都是紧紧围绕着抗美援朝来进行,在这里确实体现了“抗美援朝就是一切工作”“一切工作都是抗美援朝”的运动逻辑。从1950年10月到1958年10月,东北地区战勤支援的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和危机处理能力不断增强,抗美援朝运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镇反、“三反”“五反”、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等运动,都是在抗美援朝期间开展的,运动的目标都是为了支持抗美援朝战争取得最终胜利。“大规模经济建设必能给抗美援朝斗争提供更强大的物质力量,而继续抗美援朝斗争又必能推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事业。”这期间,东北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超额完成了地区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东北民众从抗美援朝运动中获得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从运动的持续时间来考察,中国东北地区的抗美援朝还特殊在,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签订后,东北繁重的后勤供给运输任务才缓和下来,但却仍在进行。这样,东北地区的抗美援朝从1950年6月到10月的战争准备阶段,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的战争实施阶段,1953年7月到1958年10月的停战撤军阶段,涉及抗美援朝战争的战前、战中和战后三个阶段。抗美援朝不仅要取得军事上胜利,还应争取政治上的完全胜利。1954年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等东北大区撤销以后,东北行政区划虽然发生很大改变,但却仍然还在承担着支援志愿军的工作,这些工作都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东北行政区作为总后方基地战勤职能发挥的继续。例如:抚养朝鲜难童、新华书店随军支店、志愿军赡家汇款和现金管理等工作直至1958年9月完成;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伤病员在东北地区的继续救治康复;中国国内各方面赴朝慰问和志愿军家属探亲的中转接待,等等。由此,东北抗美援朝运动持续的时间远比国内其他地区要长很多,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较为特殊。
抗美援朝:当代中国史视阈下的沈阳
王铁军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院长
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期间,沈阳成为了抗美援朝的兵员集结和后勤补给的中心,是其本身所具有的各种自然地理和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地位所决定的。
沈阳的铁路不仅是北京沈阳间京沈铁路的枢纽,更是哈尔滨到大连、沈阳至安东(现丹东)铁路的重要枢纽站。而依靠沈阳市区的两个飞机场和星罗棋布的公路交通的中心地理,还可以实现铁路、空运和公路的近代交通联运。当时的沈阳也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人民政府、东北军区司令部及各兵种指挥机关均在沈阳。沈阳当时还有两个大型兵器生产厂,生产各种弹药、炮弹以及各种火炮和枪械。沈阳当时还拥有车辆修理、轻工纺织、食品加工以及各种钢铁加工企业,具有从重工业生产到轻工业生产的产业链。与此同时,沈阳背靠松辽平原,有着丰富的粮食、水果、蔬菜、木材等军事后勤所需的各种农业和畜牧业资源。
沈阳所具有的这些地理、交通以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决定了在这场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中所能够占据的历史地位。
1950年沈阳虽然刚刚解放不久,百业待兴,但在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中,沈阳人民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为抗美援朝取得伟大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先期入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其后陆续入朝的后续部队大部分在沈阳完成集结和各种武器弹药、被服等补给后,经由沈阳至安东、集安等地入朝。随后,志愿军所需的食用油、食盐、干菜、粮食、骡马、马草料、燃煤以及棉衣、军服、医疗用品、药品、弹药、枪支、木材等源源不断地经由沈阳至安东的铁路和陆路运输运送到朝鲜前线。
沈阳不仅是抗美援朝的重要出征地、后勤补给中心,也是前线和后方的重要联络线。在五次战役中和其后的三八线坑道战争中负伤的伤员大多经由沈阳转运到全国各地进行医治。
除了完成各种物资保障和后勤运输外,沈阳也是抗美援朝的后方的前线。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积极动员下,沈阳人民万众一心,全力支援抗美援朝前线,“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在沈阳市政府的动员下,沈阳市民几乎全民出动,增建和扩建了于洪、北陵、东塔三个军用机场,圆满完成了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空中后勤基地的建设任务。前线缺军镐,缺原料,沈阳重型机器厂就立即动员全厂职工和广大市民捐献大勺、炉钩子、废铁、斧头、铁锹为前线连夜制造军镐。前线士兵炒面不足,沈阳就连夜组织了10余万市民连夜为前线加工炒面。前线缺军服棉被,沈阳市民在市政府的动员下,就连日连夜为前线士兵赶制了55万套军服棉被,以及汽车防滑链,医疗器械和药品。
沈阳市民还在各级政府的积极组织下,组织上万名民工,组成担架运输队、弹药运输队、架桥队,修路队,赶赴前线,为志愿军运送弹药、伤员、武器,提供坚实的后勤服务。抗美援朝期间,沈阳地区涌现了无数个拥军模范和拥军集体,为抗美援朝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抗美援朝战争中沈阳的历史地位看,沈阳不仅仅作为志愿军将士的出征地、更是为前线志愿军将士提供被服、医药、弹药、坑木等的后勤供给中心,也是支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后方指挥中心。从志愿军出征到志愿军后勤、从志愿军伤病员养伤治疗到志愿军烈士遗骨安葬,由此,从现代军事意义上可以说,沈阳贯穿于抗美援朝的始终,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重要的后方基地。
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杨小梅 沈阳大学文法学院院长
沈阳是抗美援朝战争出征地,沈阳有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抗美援朝是沈阳英雄城市的突出符号。我们要充分挖掘和研究抗美援朝的时代价值,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第一,要加强教育和引导。2023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被列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70余年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始终是全国最著名的抗美援朝英雄纪念地和宣传抗美援朝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教育活动,凝聚力量,鼓舞人心。尤其是2014至2022年,我国先后迎回的9批共913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都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每一次我们都以最高礼仪和最高敬意接烈士回家,也让我们一次又一次被志愿军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所激励和感动。要通过广泛开展烈士公祭、组织烈士家属赴沈祭扫、为烈士寻亲、网上祭英烈等纪念活动,鼓舞和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传承和发扬抗美援朝精神。相信这种震撼心灵的教育活动会让我们不断地从英雄身上汲取奋进的力量。
第二,要发扬创新精神和营造创新氛围。在抗美援朝战场,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迎难而上,努力寻找有效的制胜之法,比如在战场上用他们的许多发明和创造解决了诸多重要问题,从而快速提升了作战能力和作战水平。新时代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其中之一就是要学习志愿军的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创新思维。在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中,要坚定不移走创新路、吃技术饭,着力培育创新生态,全力打造创新沈阳。以脱胎换骨的决心意志深化改革,坚决打破束缚振兴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第三,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中国处于危急关头时,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不畏强敌、敢于斗争,不惧困难、善于斗争,最终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今日之中国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布满荆棘关隘,充满惊涛骇浪,更需要我们发扬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精神。在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中,全市上下必须弘扬斗争精神,激活斗争基因。要保持事不畏难的斗争意志,增强善战能胜的斗争本领,凝聚无坚不摧的斗争合力,直面问题、清除障碍。
第四,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的同时,在国内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抗美援朝运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中国共产党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组织力、凝聚力,最终形成战胜强敌的强大力量。“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要求全员参与、干字为先、实字托底。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我们必须重视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
第五,要发扬革命忠诚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新时代的革命忠诚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就是要提倡和发扬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表现在爱岗敬业、无私忘我、迎难而上、顾全大局、严守纪律、有责任、有担当。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唤醒视死如归的民族血性,都要激发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
全面把握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丰富内涵 助力沈阳实现全面振兴
王磊 沈阳市委党校文史教研部副主任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沈阳成为了抗美援朝的出征地、后方的大前方、前方的大后方。沈阳人民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沈阳全面振兴过程中,更需要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丰富内涵,从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不竭精神动力。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就是“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人民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精神因素,也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党所倡导的革命英雄主义具体表现为坚定的革命理想,大公无私的革命牺牲精神,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等。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表现为无论面对多少强敌,哪怕只剩下最后一人,也要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消灭一切敌人,直至牺牲。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下,每位志愿军将士都能做到如毛泽东同志所讲:“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就是“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特质,是抗美援朝精神最具标识性的精神内核。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最大特点是在任何困难情况下都能保持乐观的情绪和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且相信革命事业一定能胜利。这种乐观、自信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的认识,建立在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建立在相信进步事物一定能胜利的基础上。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筹帷幄,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这种气魄和胆略来源于相信抗美援朝战争是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相信依靠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最终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迫使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就是“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革命忠诚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底蕴,是支撑起志愿军将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深层次因素。志愿军将士践行的革命忠诚是绝对的、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他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决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敢于“空中拼刺刀”。他们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前仆后继。无数勇士身负重伤后从血泊中爬起来冲向敌人,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枪口,即使战斗到只剩一人一枪,仍然坚守阵地,顽强地同敌人血战到底。他们这些动人壮举,成为革命忠诚精神的生动诠释。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就是“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国际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有机组成,是激励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的重要动因。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是高扬着国际主义精神的正义之战,绝不仅仅只是为了中国自身的安全。应当说,抗美援朝既从中国的安全和发展长远利益出发,也从朝鲜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需要考虑,更着眼于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这场正义之战既激发了志愿军将士愈战愈勇的旺盛斗志,也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援助,最终正义之师赢得了战争胜利,打乱了帝国主义扩张势力范围的部署,为中国长远发展赢得和平环境的同时,维护了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
抗美援朝战争奏响了一曲保家卫国的英雄赞歌,锻造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当前,沈阳全面振兴新突破正如火如荼进行,振兴路上面对许多“娄山关”“腊子口”,更要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不断砥砺不畏困难的风骨,汇聚万众一心的力量,锻造舍生忘死的血性,激发守正创新的智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确保实现沈阳全面振兴。
依托抗美援朝出征地红色基因 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
张校瑛 抗美援朝纪念馆副馆长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伟大斗争实践中孕育的先进思想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优秀传统、思想路线、先进本质、精神风范的集中体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3年前,作为抗美援朝出征地,辽宁迅速承担起了“战争大后方、祖国最前沿”的历史重任,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沈阳是东北军区机关和东北人民政府所在地,是东北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在抗美援朝历史的重要节点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几项重大决策,就在沈阳酝酿形成,并付诸实施。时至今日,沈阳仍保留许多见证抗美援朝历史的宝贵资源,成为新时代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红色基因的载体。
沈阳军事会议召开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7月13日,中央军委正式作出《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根据毛泽东的指示,边防军完成集中后,召开会议进行传达部署。第13兵团于8月11日在沈阳召开所属各军、师干部会议,听取部队情况汇报;8月13日至14日又召开了边防军高级干部会议,对边防军的任务、出国作战的目的意义、军事准备的要求等进行了动员和部署。这两次会议连续举行,通常被合称为“沈阳军事会议”。东北边防军师以上主要领导均参加了会议,会议阐述了边防军准备出国作战的目的和意义。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及沈阳军事会议的部署,东北边防军在辽宁等地进行了各种战前准备,是中共中央未雨绸缪、深谋远虑的重大举措。不仅巩固了东北边防,而且使中国在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避免了临急应战,为边防军改为志愿军及时出动作战和出手即胜,取得战略上的主动,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为后来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沈阳组成东北人民控诉美军暴行代表团
朝鲜战争爆发后,安东多次遭到侵朝美机的轰炸和扫射,安东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了重大损失。特别是1951年4月7日和12日,美机两次疯狂轰炸安东三马路,造成惊人惨案。《人民日报》分别于4月8日和13日在第一版刊登了美机轰炸安东三马路的详细情况,同时发表了《记住这又一笔血债》《为安东死难同胞复仇》短评,揭露了美军犯下的暴行。4月29日,按照中共中央东北局指示,在沈阳组成了以安东副市长段永杰为团长,受难者家属于邹氏、杜冷氏、林贤亭,美机炸伤右臂的临江铁路机务段司机徐国臣、被美蒋特务杀害父亲的沈阳市17中女学生朱静以及抢救模范、拥军模范曲大娘、尹桂芝等25人组成东北人民控诉美军暴行代表团赴京控诉。
代表团在京的控诉,激起了首都人民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和高度的爱国热情。代表团在北京处处受到各界同胞的关怀,成员们的控诉也激发了首都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抗美援朝的爱国热情。代表团的一系列活动和巨大的影响力,正是全国人民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的起点。
沈阳是东北总后方基地的中心
1950年10月8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签署命令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中命令的第四条提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基地……”东北迅速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沈阳则是东北行政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迅速成为抗美援朝战争大后方的核心城市。
沈阳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略后方基地,志愿军部队的集结、战前准备、开赴战场都从这里开始,筹集、生产作战物资,大量的战备物资首先运到这里,再运往朝鲜前线。除此,沈阳和全国人民一样开展宣传教育、参军参战、增产节约、踊跃捐献、拥军优属、亲切慰问等抗美援朝爱国运动。
沈阳后勤会议
1951年1月22日至30日,在沈阳召开了志愿军后勤会议,简称沈阳后勤会议,会议由东北军区副政治委员李富春主持,周恩来、聂荣臻、杨立三、刘亚楼、陈锡联、吕正操、李聚奎等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除在前线各分部领导、各军做后勤工作的领导外,东北局、东北人民政府、东北军区负责后方保障的领导也都参加了会议。第13、第9、第19兵团原所在的中南、华东、西北3个军区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沈阳后勤会议,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后勤供应工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路线,解决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后勤供应的一大难题。同时,也为我军的后勤工作适应现代化战争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后勤工作走向现代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重温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历史,深入了解辽宁作为抗美援朝出征地、沈阳作为抗美援朝总后方基地的核心城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的巨大的贡献,领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革命前辈创造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辽宁沈阳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故事。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为振兴辽宁,再创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