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

从75年前沈阳解放后的入城许可证,到1950年的《东北画报》社刊发的“沈阳第五机器厂马恒昌生产小组”照片与稿件原件,再到1951年抗美援朝赴朝慰问团编号01的搪瓷杯、琳琅满目的厂徽……11月2日,为纪念沈阳解放75周年,“共和国长子情怀”沈阳民间收藏记忆展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序厅开展。

2023年11月02日

  从75年前沈阳解放后的入城许可证,到1950年的《东北画报》社刊发的“沈阳第五机器厂马恒昌生产小组”照片与稿件原件,再到1951年抗美援朝赴朝慰问团编号01的搪瓷杯、琳琅满目的厂徽……11月2日,为纪念沈阳解放75周年,“共和国长子情怀”沈阳民间收藏记忆展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序厅开展。

  1948年的入城许可证

  ——追忆峥嵘岁月

  本次展览为期3天,用百姓最亲切和熟悉的“老物件”生动展现出了沈阳解放以来老一辈工人阶级生产、生活历程,让历史可以被看见、被触碰、被读懂。其中许多展品系首次与公众见面。

  漫步展台间,一件件年代感与情怀满溢的展品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一纸泛黄的入城许可证,仿佛将观众引入到那个峥嵘岁月。“这张《入城许可证》颁发时间约是1948年11月3日至1949年3月11日之间,是东北人民解放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时间结点。它见证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地区的历史,具有较高的史料文献价值。”收藏者郭俊东说。

  除了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发放的入城许可证,还有泛黄的沈阳特别市政府干部处印发的《组织工作检查总结提纲》、1950年《东北画报》社刊发的“沈阳第五机器厂马恒昌生产小组”照片与稿件原件、1956年的厂长任命书……展览期间,多位参展人亲自对展品的讲解,让历史以更加鲜活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1951年的01号搪瓷杯

  ——“赠给最可爱的人”

  在一个摆满搪瓷杯的展柜前,一个伤痕累累、用手写体写着“赠给最可爱的人”的搪瓷杯格外醒目。据史料记载,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志愿军将士在朝鲜前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事迹深深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祖国人民在国内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人民抗美援朝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志愿军在前方作战。从1951年4月起,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为转达祖国人民对志愿军的关怀和敬意,开始组织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前往朝鲜慰问志愿军将士和朝鲜军民。慰问团分别在1951年、1952年、1953年三次赴朝慰问,极大地鼓舞了前方将士的斗志。

  这个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编号01的搪瓷杯是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专委会副主任张景振的藏品。5年前,张景振在鲁园附近遇到一个农村老人,说他家亲属是第一批入朝战士,老人去世后将其珍爱的老旧搪瓷杯赠给了他。老人知道这个搪瓷杯对亲属来说很重要,也是让很多抗美援朝老兵一次次回忆起那段不可复制的岁月和情感的贵重物品,于是就转交给了张景振收藏。“搪瓷杯算不得什么正式的颁奖,在旁人眼里,它只是个破旧的口杯,在抗美援朝老兵们的心里却是人民视他们为最可爱的人是最大的肯定,是最独特的军功章!”张景振说,抗美援朝赴朝慰问团的搪瓷杯很多,他手里还有编号二十几、几百和上千的,编号01的只此一个。同时它与其他编号不同的一点是,它上面的字是手写体,其他的是印刷体。

  旧物无声,却讲述着一座城市奋发向上的激昂岁月;展品不言,却演奏出沈阳“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的豪迈乐章。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王彩丽

  摄影记者 王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