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桥全面通行 市民组团“打卡”新景观

10月31日,南京桥改建工程提前完工并正式通车。当晚便有一些摄影爱好者,利用无人机、摄影机以及手机等,记录这座浑河上最早跨河桥的重焕新生。风雨58载,南京桥不仅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也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11月1日一早,南京桥上车流流畅,“红色”的拥堵提示已然消失;

2023年11月02日

  10月31日,南京桥改建工程提前完工并正式通车。当晚便有一些摄影爱好者,利用无人机、摄影机以及手机等,记录这座浑河上最早跨河桥的重焕新生。风雨58载,南京桥不仅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也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11月1日一早,南京桥上车流流畅,“红色”的拥堵提示已然消失;慢行桥上组团前来打卡的市民,正悠闲地漫步、拍照,这样的画面彰显着城市的活力与惬意。

  行车一路顺畅 敞亮又繁华

  “南京桥是我上班的必经之路,以前早高峰过个桥得需要二十多分钟。现在改建后,行车一路顺畅。”市民张先生高兴地说。改建后的南京桥,从双向6车道变为双向10车道,南堤路节点实现全苜蓿叶互通,不仅通行能力增强,颜值也大大提升。尤其是晚上,灯光璀璨,驱车通行于此,特别有国际大都市的感觉。

  “开通当晚我特意过来航拍,真是太漂亮了。”摄影爱好者陈先生表示,当得知南京桥于10月31日晚上全面通车后,他就第一时间过来拍照。他还向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展示了自己录的短视频,夜色中静静伫立的南京桥与不时飞驰而过的车辆,宛若上演着一场别致的灯光秀,灯光交错,唯美而灵动。

  沈阳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京桥的改建,是在市民推选出的方案四“曲线钢箱梁桥——锦悦盛世”上进行的优化。南京桥的改造完成,使原来的城市“堵点”蝶变为城市“亮点”,为加快城市扩容提质进程,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慢行桥直达滨水慢道 方便又惬意

  11月1日上午,在南京桥南侧的慢行桥上,记者先后看到两队市民来此打卡。“我们都是这附近的居民,家门口的变化得好好看看。”穿着一身红色运动服的李女士这样说。她表示,她们都是一个老年团队的,平时就喜欢运动。南京桥开通后,大家决定一起感受这新建的慢行桥,一路走下来,发现既美观又方便。

  “我感觉慢行桥很宽敞,而且脚感防滑耐磨,步行体验特别好。最重要的是,还能一边走一边欣赏桥下的风景,特别好。”同行的刘女士说:“眼见家门口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我真是发自内心的感觉沈阳真是越来越好。”

  当天,还有一位女士带着孩子在慢行桥上骑行,她颇有感触地说:“以前推个小车带孩子,从桥上到桥下得走台阶,现在没有这样的麻烦了。而且沿着慢行桥骑行可以直抵两岸公园,一路有风又有景,特别惬意。”

  事实上,在南京桥改建中,两座提篮慢行拱桥的建设也确实融合了很多理念,才实现了如今的通达便捷、步行舒适,还有“景观”与“观景”的双重价值,使跨河桥梁与城市景观、滨河区功能空间和开放空间得到了有机整合。

  桥下空间正升级 年内再添新景

  “我是沿着慢行桥一路走到滨水慢道的,我一边走一边拍,你看看,这河景一览无余,多好看。我相信,这里不仅是两岸居民的打卡地,也会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附近居民史女士介绍,她家就住在南桥头,一直关注着南京桥的改建,尤其看到大冬天,桥上桥下能有好几百名工人施工,觉得太不容易了。如今看到南京桥的变化,她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事实上,大桥的建设施工和工厂里不一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但这些城市建设者们斗严寒、战酷暑,日夜奋战,确保了南京桥高质量建设并提前通车。据了解,虽然南京桥已经全面通车,但该桥还将继续进行桥下附属工程的施工。按照计划,将继续拆除河道内筑岛围堰,恢复河道生态;完善周边绿化,恢复公园内的使用功能;拆除南堤路风车,梳理规整南堤路道路线形等工作。打造以骑行为特色的复合功能空间,为市民活动提供新的公共空间。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刘宏伟

  摄影记者 陈鸿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