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需要多向发力
□孙连宇不久前,以“深化产教融合助力沈阳振兴”为主题的民营企业与高校产教融合交流会在沈阳举办,旨在筑牢校企合作基础,实现两者更有效融合。沈阳是教育大市,不仅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职业教育也拥有深厚的基础和光荣的历史。
2023年11月02日
□孙连宇
不久前,以“深化产教融合 助力沈阳振兴”为主题的民营企业与高校产教融合交流会在沈阳举办,旨在筑牢校企合作基础,实现两者更有效融合。
沈阳是教育大市,不仅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职业教育也拥有深厚的基础和光荣的历史。实现振兴新突破必须充分发挥工商联和大专院校教育、科研、组织优势,大力激发民营企业和大专院校在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中的突出作用,从而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机衔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产教融合,不能简单设定为产服务于教,还是教服务于产,要正确地看待产与教的关系,通过有效的制度连接,深入整合相关资源,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现真融合、深融合,从而推动新时代全面振兴。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岗位的核心技能水平和劳动者的收入正相关,逐步超过劳动者社会交往能力和从事的行业属性对收入的影响权重。这无疑要求职业教育要走下课堂、走出校园,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大胆探索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出大批掌握岗位核心技能的人才。不过,产教融合仅靠职业院校自身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政府、院校、企业等共同努力,从根本上消除产教融合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彼此之间的兼容度和黏合度,从而形成校企协同育人以及以产兴教、以教强产的良性互动发展新格局。
我们必须明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本质特征,才能更好地推动产教融合走向深入。在实践中,深化产教融合离不开政府、企业、学校等参与主体各司其职、协同共进——既要政府主导,构建产教融合制度保障体系,又应企业引导,发挥产教融合的示范效应,最后还得落到学校指导,完善产教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各类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定位和培养目标,对应目标,提高参与产教融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根据振兴新突破的实践,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以及创新链的有效融合;赋予职业院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实现产业需求和教育供给的双向发力。我们更希望,为提高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双向互动,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一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即能胜任工作,在技能人才培养上发挥出沈阳应有的示范引领作用。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更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需要问鼎学术巅峰的一流科学家,也需要扎根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科技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让教育越来越好,科技越来越强、人才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我们多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建立校企人才培养双向牵引机制,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