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街折射一座城
□闫缜尔月川(王莉)的长篇小说《中街》,最近由沈阳出版社出版。我起初投之以审视的目光,但渐渐走进作品之后,态度发生了逆转,带着欣赏的视角,领略到一条街折射一座城的文学意蕴。精彩的故事情节。百年前老沈阳的四平街(今天的中街)
2023年11月02日
□闫缜尔
月川(王莉)的长篇小说《中街》,最近由沈阳出版社出版。我起初投之以审视的目光,但渐渐走进作品之后,态度发生了逆转,带着欣赏的视角,领略到一条街折射一座城的文学意蕴。
精彩的故事情节。百年前老沈阳的四平街(今天的中街),一个大雪封门的清晨,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一位身穿古蓝色旗装的青年男子,在一间紧闭大门的当铺前下马。白家大少白继科非要强当,而且非要掌柜的出来验当。他的手中是一个红绸包着的木匣。掌柜朱寿财唯唯诺诺,连验也不敢验,就拿出一袋沉甸甸的钱。白家大少掂了掂口袋,转身而去……这个木匣里装的是什么?白家大少与朱老板又是什么关系?这样的开篇勾起了阅读兴趣。小说以中街百年风云为背景,以白、向、朱三家经营商铺时彼此竞争,民族危亡时相继就义,两代人爱恨悲欢的传奇人生为主线,讲述了老沈阳民族工商业生存发展的艰难历程,以及这片土地的社会变迁。故事环环相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情节跌宕起伏。商场风云变幻,人事错综复杂,正义与邪恶反复较量,智慧与狡黠格斗纠葛,仇恨与爱情难以取舍,民族大义与屈膝苟活势不两立,读来荡气回肠。一言以蔽之,小说有生动的代入感。
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果说精彩的故事是小说生动的“脸庞”,那么鲜活的人物形象则是这张耐看“脸庞”的神韵。小说塑造了一群市井人物。吉顺丝房老板白德禄是老实本分、仗义疏财的生意人。他的妻子红翠贤淑达理。长子白继科游手好闲“不成器”,却成了抗日志士。次子白继海跟随黄显声参加抗日义勇军,牺牲在白山黑水之间。三子白继川九一八事变后毅然从英伦回到家乡,冒着生命危险收集日本侵华罪证。向东来三番五次欲置白家于死地,一次又一次被白家宽容。而他的二女儿向紫欣性子刚烈,深入魔窟刺杀鬼子。永昌当掌柜朱寿财唯利是图,日本侵占沈阳后成了汉奸。在众多人物塑造上,作者运用多种手法,心理刻画细致入微。朱小姐初见白大少,就在那个大雪封门的清晨。窗外白雪皑皑,雪花还在轻盈飘着,冬日枯朽的杏树上落着两只喜鹊,一红一灰,就像用画笔画上去的油彩。喜鹊的叫声也很特别,十分清脆。她被吸引陶醉了,于是轻轻地走出屋,靠近树枝上那两只喜鹊。开门的声音惊飞了喜鹊,一个瘦削高大的身影飘进她家的大门。那个身影动作敏捷,像一道蓝光从她的视线中流星一样快速闪过。那下马、甩袍而入时的一抖,抖出了豪气、霸气,抖出了洒脱与狂放。这个动作像一根羽毛扎到朱英英心上,让她一惊,又让她有一种毛茸茸的感觉。她一下子就被这个清早闯入的男人吸引了,她的心好像突然被什么摇晃了一下,忽悠忽悠的感觉,突然就平静不下来了。这样惟妙惟肖的描写,给读者以美的体验。
丰厚的文化底蕴。地域性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从一定意义上说,任何文学创作都是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展示。《中街》也不例外。小说讲述的苦难与辉煌、描写的悲欢与离合,无不植根于沈阳这块土地。它所讲述的人物和故事,反映了沈阳人勤劳、顽强、勇敢、豪迈的性格特征。它所展示的商业繁华、时代潮涌、人民的英雄气概,是沈阳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的一个缩影。如果说地域性是文化的底色,市井生活则是地域文化的底子。小说无论故事情节的铺排,还是人物性格的刻画,都没有离开具体的民俗和生活场景。四平街就像一根鱼刺,连接着方城里的四面八方。每根小鱼刺都通向主干脊椎鱼骨,间距大致相同的刺骨架构起整个四平街这条生机活跃丰满的大鱼。而四平街上的商家则是这条大鱼的鳞,闪着光,透出诱人的吸引力。“元宵节,月亮圆,圆圆元宵黏又甜。观花灯,踩高跷,大街小巷真热闹。”每年的元宵节,都要在这条街上举办灯市。这是一年中最热闹、最解闷儿、最开心的时候。大人孩子们都走出家门,来到这条人流如潮的商业街上,观灯,看景,看各种杂耍绝技,吃各种小食。那盛况有人描述为“四平观走马,三日万巷空。”街面上算卦相面的、打把式卖艺的、卖药的、卖刀剪的、卖梳篦的、变戏法的、说书说相声的、修脚的、拉洋片的、卖药糖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冲散了这里的繁华,一条商业街成了民族矛盾的中心区,开始书写英雄城市抗日战争起始地的历史。
强烈的城市自信。在一座城市的变迁中,既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也有执着于生活的芸芸众生,是他们创造了历史。而《中街》所塑造的,恰恰是这两类人物的代表。白德禄这个市井人物,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因为一系列善举深得口碑,“胡子”动他不得,家庭变故、栽赃陷害,也不能阻挡他东山再起。他是白家的靠山,也是整条街的核心人物。他的德行是有传承的。白家的家训是:“做人要光明磊落、务实虚心、积德禄善,经营要取财有道、守义为真。”白德禄的性格里固然有懦弱、顺从、狡黠的一面,但在生死存亡之际,他还是站在了民族大义的一边。在那个时代里,正如作者所言,大多数人都是那汹涌的海里被冲来卷去茫然无望的圆罩鱼。总是在深海里,先天的软骨类,只能被裹挟着,但也有白德禄他们不知道的一种箭鱼,如白继科就是那暗海涌动的最有战斗力的箭鱼,无论在什么样的海面和海底深处,无论受到什么样的冲击、攻击、嗜杀,他们都要战斗,以己之力游动在海洋中。白继科们也并非天生的英雄,初始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情和性格行事,对突然占领家园的小日本仇恨,但并没有什么组织概念。一旦他找到了组织,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便成为一个坚强的战士。正是无数英雄为城市铸就了红色基因,厚植了今天我们实现全面振兴的自信。
对历史的熟稔,对现实的熟知,是创作成功的前提。然而,更离不开的是作家多年的文学修养。故事插上文学的翅膀,变得生动而传神。就好比布和麻的关系。从质地上,布并不比麻金贵,但成为布之后比麻的价值不知高了几许。生活和现实本身就是理不清的“麻”,经过作家的想象和艺术的加工,就成了异彩纷呈的“布”。这是我读了长篇小说《中街》之后,对于文学创作的一种感受。这也是推荐土生土长的沈阳人、南来北往的外地人读一读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