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窗口 叫响我是雷锋

11月8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沈阳广播电视台FM104.5沈阳之声承办的“打造优质窗口叫响我是雷锋”——2023年沈阳市窗口行业优质文明诚信服务展示活动在沈阳广播电视台演播厅举行,“云盛京”App进行了全程直播。“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2023年11月09日

  11月8日,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办,沈阳广播电视台FM104.5沈阳之声承办的“打造优质窗口 叫响我是雷锋”——2023年沈阳市窗口行业优质文明诚信服务展示活动在沈阳广播电视台演播厅举行,“云盛京”App进行了全程直播。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服务展示活动在沈阳广播电视台少儿合唱团演唱的《学习雷锋好榜样》中拉开了帷幕。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雷锋日记》中的这段话,陪伴无数人实现人生价值,即便过去了大半个世纪,我们依然能从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汲取奋进的力量。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也在沈阳的窗口行业熠熠生辉。

  从2016到2023,沈阳市窗口行业优质文明诚信服务展示活动已经走过了八年时光。在这个舞台上,来自各行各业的服务之星们立足岗位叫响“我是雷锋”,充分展示了窗口行业服务热情、礼仪规范、诚实守信的文明形象。

  动人的讲述饱含奋斗故事,抒发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满满的能量中是沈阳振兴发展的脚步,是奋勇奔跑的时代之音。现场展示的服务之星中,有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有90后市场监管员的青春志向和服务宣言;有气象工作者在复杂多变的气象预报中的坚守;也有“女汉子”公交车驾驶员的柔情与奉献。

  沈阳作为雷锋精神的发祥地,60年来,雷锋式的先锋人物不断涌现。税务稽查工作人员“光阴里的雷锋故事”回顾亲身经历的好人好事,聚焦关爱他人的温暖陪伴。市中心血站大悦城献血屋的爱心接力,市第七人民医院的“一站式”救治服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志愿服务团队和妇科肿瘤病房患者的深情故事,饱含深情的讲述,传递着遍布沈城的温暖大爱……

  郝派西河大鼓传承人邱智慧现场演唱的《雪夜深情》,以全国劳动模范、沈河“房产110”夏云龙为原型,展现了其服务为民的敬业故事。《因爱闪光》《未来我来》则通过歌舞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全市窗口行业工作人员的蓬勃干劲儿与青春激情。

  2023年,沈阳市文明办组织开展了“打造优质窗口 叫响我是雷锋”窗口行业优质文明服务竞赛活动,带动全市单位、窗口、行业立足本职岗位,践行雷锋精神,培育文明新风,树立良好形象,提供优质服务。经层层选拔、逐级推荐、评选展示等流程,沈阳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中国公民出境受理科等139家窗口被推选为“学雷锋优质服务窗口”、沈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大东大队辅警李冰等180名同志被评为“学雷锋优质服务之星”。当天的展示活动现场,相关领导为民政、文旅、卫健、行政执法、营商、铁路、机场、地铁等8家单位颁发了“沈阳市学雷锋优质服务窗口奖”。

  赓续雷锋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践行榜样力量,崇德向善,明德惟馨。全市窗口行业将以此次展示活动为契机,立足岗位叫响“我是雷锋”,用实际行动书写更多充满民生温度的“沈阳故事”,描绘更多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中国画卷”。

  窗口行业优质服务之星风采

  马丽莎 “女汉子”也有柔情时

  马丽莎是沈阳客运集团沈阳通利公共交通有限公司258路公交车驾驶员。“做公交车驾驶员之前,我的声音还挺好听的。但我们258路这条线,大爷大妈多,听力也不怎么好。每天,我都得扯着脖子喊上百次:‘大爷大妈,咱们有座的抓紧时间坐好,没座的站稳扶好。我车要动啦!’我的声音配上我的形象,大伙儿都叫我是:公交车驾驶员的‘女汉子’。”

  258路沿线医院多、学校多、公园多、早市多,车厢外车多,车厢里老年人多,作为驾驶员,马丽莎看得多,自然细心也多。每个人上车,她都要观察他们的状态,岁数大、腿脚不灵便的,能伸一把手就伸一把——这成了她的习惯,也是车队的传统。

  平时,她的车厢里有一个“百宝箱”:有大人和小孩儿不同尺码的口罩、针线包、‪100-400‬度不同度数的7个老花镜,糖果、救心丸、晕车贴、创口贴等等。她说:“车厢就是一个临时的家,乘客顺利上车,安全下车,就是我们最幸福的事。”

  孙唯一 驻村第一书记的担当

  孙唯一是一名90后驻村干部。2021年9月,他被下派到新民市卢家屯乡小北屯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虽然我是在城市里长大的,但美丽的乡土却一直是我的向往。”可是,现实中的小北屯村让他失眠了。走访时,有位大娘拉着他的手说:“孙书记,我走了一辈子这破道,在我死之前,能让我走一次干净的路,我就可以闭眼了。”他躺在床上一直在想:“我能干点啥,才能让这个村变个样呢?”从那时起,他多次向上级反映,探讨可行方案,并终于在他进村一年后(2022年10月),将11.1公里村路铺设完毕,实现村内水泥路全覆盖。

  谋划铺路的同时,他还向派出单位寻求帮助,最终以支部帮扶共建的方式出资5万元,购买50盏太阳能照明设备,促成了小北屯村照明工程的竣工。路修好了,路灯亮了,老百姓的心里更暖了!农家书屋也迎来了久违的孩子们……

  吴宇童 在最好的年华做最有意义的事

  吴宇童是一名气象预报员。别看她是标准的90后,却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整整十年,称得上“专业过硬、经验老到”。

  还记得2022年6月27日沈阳的那次暴雨么?大雨滂沱,天还没亮,吴宇童就已进入战备状态。会商室里预报员们忙个不停,每2个小时发布一次降水实况和滚动预报,省市县三级联动会商,时刻关注降水系统的最新变化情况……作为首席预报员,她还要指导发布各种预警信号。虽然这是每次强降水都要经历的过程,但她依然感到“压力山大”,24小时神经紧绷,一刻不敢懈怠。午夜的预报室灯火通明,预报员们通宵达旦,严防死守着强降水系统的最后一次发力。

  长期倒班加班,使吴宇童常年都在“倒时差”。她说每年最怕的事情就是体检,30岁的年龄,总有60岁的感觉。不过一片面包,就可成为她一夜通宵里的小小满足。

  苏安家 用行动践行铮铮誓言

  苏安家是国家税务总局沈阳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的一名军转税务干部。无论是在部队服役期间,还是转业成为税务干部,他始终坚持帮助有困难的人。2000年3月,作为新兵的他刚到连队,就通过媒体了解到沂蒙山区有一名叫杨友山的孩子因家境贫寒而辍学,苏安家坚持每月从65元的津贴费中拿出50元帮助杨有山支付学费、购买学习用品,直至杨友山大学毕业。23年间,他累计志愿服务4368小时,捐款15万余元,资助的11名贫困学生中,目前已有5人考上了大学。义务献血4600毫升,成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的一名志愿者。

  2017年转业到税务局后,他将雷锋精神与爱岗敬业相结合,时刻冲在为国聚财的第一线。针对税务稽查执行工作特点,他总结出“脑勤多创新,眼勤多监控,嘴勤多宣传,腿勤多巡查”的“四勤”工作法,大大提高了执行的工作效率。“军人,就要对得起头顶上的军徽;税官,就要对得起肩上的税徽”,苏安家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他忠于职守的铮铮誓言。

  孙 丹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孙丹,沈阳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客服部热线话务大厅组长。自2009年加入公积金队伍以来,她始终将雷锋精神践行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她将成百上千条的政策熟记于心,为助力全市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她把自己对公积金事业的全部热情投入到中心数字化建设工作中。2023年,中心按照“数字住建”工作目标,着手建设AI智能客服系统。为让系统更智能、更实用,孙丹连续数月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天通过上千次的交互对话对系统进行数据测试,最终梳理出上万条“问答式”的数据知识库,完成了沈阳公积金由“互联网+”到“智能+”的升级,实现了7×24小时政策咨询“秒回复”。

  赵 涵 服务对象心中的贴心人

  90后的赵涵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回到家乡,成为建设家乡的一分子。自2019年底入职康平医保分中心以来,他坚持依托“沈阳智慧医保”平台和医保服务热线,拓展“24小时服务通道”,使医保服务由“窗口办”升级到“网上办”“掌上办”,三年来累计服务群众3万人次,受到群众广泛的好评。

  他一直在综合窗口负责窗口业务复核、咨询电话接听等业务。康平县农村户籍居民有20余万人,每天他一个人接待的人员就有将近60人次,而且很大比例是老年人,听觉、视觉不是很灵敏,所以说话声音不能太小,得听得清楚;语言不能太多专业词汇,要听得明白。尤其是一些年龄偏大的老人,有些问题无法理解的时候,他总是能用真情耐心地为其讲解,已经成为了服务对象心中的贴心人。

  李荣志 用行动展示政务窗口新气象

  李荣志是沈阳市12315投诉举报登记窗口工作人员。窗口接访工作平凡而琐碎,但作为“青年文明号”号长和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的代表,他始终做到服务主动热情、解答专业准确、办事认真耐心。对于经常来访的群众,做到初访重访一样态度热情,用心用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对于沟通有困难的特殊群体,他会在第一时间提供帮代办服务,尽心尽力提供帮助解决问题;对于一老一幼特殊群体,他从细节入手,提供精准暖心服务,用真诚温暖感动消费者。

  这些年,李荣志始终奋战在投诉举报一线,积极发挥标杆示范引领作用,工作中始终以为人民利益为中心,做到有问必答、有诉必接、高效调处、服务文明。他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作风、高质的工作效率,诠释了市场监管人的初心和使命,展示了市场监管政务窗口的新担当、新气象。

  辽中海关监管二科

  一群甘当“枕木”的人

  10月14日9点58分,一辆满载96吨货物的列车从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缓缓驶出,3天后,将从满洲里口岸出境,驶向俄罗斯莫斯科州。这是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自今年3月4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开行的第316列。

  集结中心位于沈阳市于洪区沙坨子村附近,占地面积17.7万平方米,满负荷可堆存3000个标准集装箱,满足每年服务1000列班列的作业能力。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仅用了5个月就建设完成,创造了惊人的“沈阳速度”。

  尤翌阳,24小时驻岗办公,没有监管车辆,只能每天步行处理卡口抬杆问题、巡视堆场、巡查夜间场地安全……5个月来,微信步数120万步,体重掉了18斤;孙辉,身为妈妈的她,很多个晚上在哄睡孩子后还要驱车返回监管现场,借助手电筒,一项项排查,一票票处置,一忙就忙到天亮;陆之遥,战酷暑,斗严寒,坚持规范完成海关口岸检查作业,经常一干就是三个小时以上。

  当“钢铁巨龙”带着经济腾飞的理想驶出国门的时候,铁轨下那一根根“枕木”,承载千吨重量,默默地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辽中海关监管二科的工作人员就是甘当枕木的人。

  交警大东大队车管分所

  “办事不找关系”成常态

  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大东大队车管分所由35人组成(10名民警、25名辅警),却担负着全区60余万名机动车驾驶人的交管业务服务、管理工作。

  在一次深入辖区货车企业的恳谈会后,当了解到货车违法超过三人办理的,第四人无法继续办理交通违章业务时,大队车管分所主动上门服务,收集驾驶人和货车资料,开通解锁业务程序,及时解决当事司机无法办理违章的难题。同时,他们协助广大司机申请预约服务,节省排队办理时间,避免“跑二次”“再排号”现象。先进的自助办理制证机,24小时随时提供驾驶证换领业务,方便群众即来即办,立等可取。在此基础上,该车管分所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让“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成为常态。

  今年3月,大东大队车管分所被评为“辽宁政务清风窗口”首批试点单位。

  医大附属盛京医院妇科肿瘤病房

  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肿瘤病房秉承医者使命,经过不断探索,在2016年发起“医路相伴 抗癌同行”志愿服务项目,帮助妇科肿瘤患者坚定治疗信心,巩固治疗效果,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该病房以妇科抗癌俱乐部为阵地,通过日常心理疏导加同伴治疗、健康日全媒体科普互动、周末手工配合文娱活动等形式开展服务。利用微信群、QQ群、公众号等新媒体将医疗服务延伸到病房之外。病房从成立至今,已经帮助了1500余名肿瘤患者治愈身体疾病,抹平心灵创伤,使肿瘤患者以健康心态重返家庭,回报社会。病房还帮助多名贫困患者筹措慈善资源,避免他们因病致贫。

  本版稿件由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吕良德采写、整理 高级记者 张文魁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