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红色星火 兴强国未来

少年军校是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国防教育的品牌活动与重要载体。

2023年11月09日

  少年军校是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国防教育的品牌活动与重要载体。沈阳是全省少年军校示范区,一直以来,团市委在市委、市政府和团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项目化、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少年军校建设,引领全市广大少年儿童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国防意识,用热血和忠诚铸就新时代中国少年应有的样子。

  完善体制机制 推动少年军校规范运行

  团市委不断完善少年军校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统筹汇集各方力量,为少年军校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支撑。

  规范组织机构。加强市、县(区)、学校三级联动,全市各级团委联合相关部门组建少年军校示范校。各学校均由校长兼任少年军校校长,全面负责少年军校工作,日常工作由分管德育的副校长或大队辅导员负责。同时,配备军事教官作为校外辅导员,实现活动对象、时间、地域、内容、手段的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立省级示范校16所。

  整合多方资源。联合驻地部队、消防救援、国防教育基地等单位,引导少先队员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开展国防教育主题活动。同时,联合市教育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关工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保证少年军校工作顺利开展。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教育活动200余场、覆盖少年儿童6.5万余人次。

  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少先队员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将少年军校活动纳入沈阳市“红领巾奖章”星级章评定工作,增强少年军校学员荣誉感。同时,鼓励各学校结合实际主动开展特色活动,联合辽宁省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单位开展“教官进校园”常态化经常性活动,切实保证军校运作长期化、系统化。

  聚焦思想引领 强化少年军校政治属性

  沈阳是一座英雄辈出的城市,团市委立足沈阳红色资源优势,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用好红色资源。立足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资源,建立40家沈阳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为少年儿童接受红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搭建载体平台。今年以来,42万名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员参与了“红领巾爱沈阳”红色地图打卡活动。

  注重示范引领。持续开展以英雄榜样人物命名创建“红领巾英雄中队”活动20余年,平均每年建立沈阳市“红领巾英雄中队”100支。规范升旗仪式流程和内容,打造青少年国旗班,与驻沈高校国旗护卫队联合开展“大手拉小手”交流学习,探索青少年国旗护卫队的专业化培训,帮助少先队员政治启蒙,塑造正确价值观。

  拓展实践载体。成立全国首家校外雷锋朗诵团少先队大队,广泛开展红领巾宣讲、读书征文、暑期研学等活动,全面叫响“我是雷锋”,打造具有沈阳特色的少年儿童实践品牌。今年以来,依托“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培养少先队员讲解员1000余名,到全市重点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营地)提供志愿讲解700余场。

  注重能力培养 丰富少年军校活动内涵

  团市委牢牢把握军教结合、培根铸魂的全过程育人链条,有针对性地开展军事技能训练和大比武,引领少年儿童在少年军校中铸牢信念、砥砺品格、磨练意志、增长本领。

  抓实国防教育。注重加强新时代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研究,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的解读,研发国防课程读本,开展科学性、趣味性、实效性相融合的教学,增强少年儿童的国防意识。例如,南京一校的“强国有我”军事教育课程,涵盖了枪械知识、兵器知识、军事知识、战场救护、沙盘演练等内容,实现国防知识从理论到实践的有益进阶。

  塑造强健体魄。指导各校创新设计军体训练科目。例如,支持青年大街小学设立长途行军、攀岩、军体拳等科目;支持苏家屯区沙柳路小学、铁西区应昌小学将军体拳作为学校体育课的重要内容等。

  砥砺意志品质。指导各校推出“一校一品”少年军校特色课程,鼓励各校开展军事特色活动。例如,支持大东区上园一校定期开展内务整理、队列表演、唱军歌、站军姿等比赛;支持皇姑区岐山一校与国防教育部门合作,带领少先队员走进军营,开展军事夏令营活动等。

  下一步,团市委、市少工委将以创建全国少年军校工作示范区为契机,面向全市广大少年儿童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国防教育、国家安全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少年军校品牌活动,为奋力谱写沈阳全面振兴新篇章源源不断输送健康有活力的新鲜血液。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曲俊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