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本报评论员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抓准“棋眼”才能带活全局,必须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牛鼻子”,才能实现产业升级的破局起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
2023年11月11日
□本报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抓准“棋眼”才能带活全局,必须要牢牢抓住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牛鼻子”,才能实现产业升级的破局起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走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之路,始终是沈阳的中心工作之一。作为“共和国工业摇篮”,沈阳产业基础深厚,区位优势重要,科研资源、人才资源优势明显。在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中,理所应当挑大梁担大任、当先锋打头阵,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不断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持续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胜势,助力沈阳蓄势腾飞,重塑辉煌。
众擎易举,众志成城。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沈阳新篇章的实施意见》及5个《行动计划》,让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锚定了改革攻坚、锐意进取的突破口。科技创新平台纷纷破土而出,“数字沈阳、智造强市”建设不断加快,全力打造“东北数字经济第一城”……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既是凝心聚力的共识,也是奋勇向前的行动,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高站位、高标准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要坚决完成好省里各项任务部署,在辽宁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中当好“排头兵”,加快构建沈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推动产业升级,引领壮大新动能上不断实现新突破。(下转3版) (上接1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必须“优结构”,不断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东北全面振兴的根基在实体经济,方向是产业升级,沈阳要在新型工业化之路上以“脱胎换骨”来实现“绿色蝶变”,必须要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以“新”促“实”,既要做强存量,也要做优增量,提升质量,不断壮大重点产业链和产业园区建设。要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不断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真正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
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必须“兴动能”,以科技赋能增强创新发展驱动力。创新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是沈阳决胜未来的关键。当下必须深入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牢牢抓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统筹抓好创新空间、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生态工作,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要大力推动攻坚核心技术,破解“卡脖子”难题;要持续推进产学研协同,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要抓好抓实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必须“强企业”,助力市场主体做大做强,营造欣欣向荣的创业环境。企业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力军,尤其是各行业领域的科技型骨干企业,更是引领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一方面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激发国有企业发展活力,积极推动央地合作项目;另一方面要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出台更多惠企政策“组合拳”,大力扶持科技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茁壮成长。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全方位构建创新、协调、绿色的新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道路上不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