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 共融 共赢
本报记者刘璐秋深叶落,冬日已至,但我省各地项目建设的热度依旧不减。其中,众多央地合作项目的进展尤为亮眼——在沈阳,和平湾生态科创示范区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挥舞巨臂,卡车穿梭往来;在鞍山,鞍钢西鞍山铁矿项目的8座井架已全部完成现场安装,稳步进入掘凿阶段;
2023年11月14日
本报记者 刘 璐
秋深叶落,冬日已至,但我省各地项目建设的热度依旧不减。其中,众多央地合作项目的进展尤为亮眼——
在沈阳,和平湾生态科创示范区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挥舞巨臂,卡车穿梭往来;在鞍山,鞍钢西鞍山铁矿项目的8座井架已全部完成现场安装,稳步进入掘凿阶段;在抚顺,总投资109亿元的清原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年内将实现并网发电……
中央企业是辽宁振兴的主力军,深化央地合作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关键之举。今年以来,我省在项目谋划、审批核准、资金支持、项目落地等多方面不断出台创新举措,推出暖心服务,成功推动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央地合作项目签约落地、加快实施,与航空工业、中国中化、中粮集团等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份,集中签约重点项目89个,其中,计划今年新开工项目52个,已开工37个,已完成投资126.2亿元,预计年底前还将开工15个。
辽宁,央地携手促振兴的氛围愈加浓厚,果实愈加丰硕。
细数我省央地合作项目,产业结构优、投资体量大是突出特点。项目主要分布于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20多个领域,扬农大型精细化工项目、航空工业沈阳航空航天城项目等超百亿元投资项目将为我省今后几年投资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决战四季度、决胜首战年。号角已吹响,奋进正当时!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紧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目标任务,我省将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加强要素供给,服务保障央企投资项目落地实施,争取吸引更多央企在辽落子布局。同时,也将总结梳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示范项目和可复制的典型经验,把辽宁打造成为吸引央企投资的高地。
①紧张建设中的徐大堡核电站项目。
本报特约记者 田 嘉 摄
②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现场,预计今年年底首台机组可投产发电。本报记者 杨靖岫 摄
③在大连数谷信创与数据安全项目已建成的超级计算机中心内,技术人员正在测试设备。
本报特约记者 朴 峰 摄
④在位于营口仙人岛经济开发区的中交营口LNG接收站项目建设现场,700多名施工人员正全力奋战。
本报记者 杨靖岫 摄
⑤西鞍山铁矿采选联合项目总投资达229亿元。图为项目1号回风井内作业现场。
本报记者 查金辉 摄
⑥国电投铁岭市百万千瓦级风光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500千伏主变扩建工程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杨靖岫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