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接待观众量创历史新高
今年,沈阳故宫为促进全市文旅发展,推出多种举措,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为游客提供“顶流”服务,赢得全国各地游客的广泛好评和点赞。1月1日至11月8日,沈阳故宫博物院接待观众人数为412.39万人次,再创1926年建院以来年接待观众量历史新高。其中,仅中秋、国庆假日期间,沈阳故宫博物院就接待观众32.
2023年11月14日
今年,沈阳故宫为促进全市文旅发展,推出多种举措,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为游客提供“顶流”服务,赢得全国各地游客的广泛好评和点赞。
1月1日至11月8日,沈阳故宫博物院接待观众人数为412.39万人次,再创1926年建院以来年接待观众量历史新高。其中,仅中秋、国庆假日期间,沈阳故宫博物院就接待观众32.7786万人次,平均每天达4万人次,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45.96%;文创产业收入489.07万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长430.54%。
中秋、国庆假期游客量
全国博物馆排名第五
11月11日,星期六,记者采访了刚值完夜班的沈阳故宫博物院党委书记孟繁涛,他带着记者走进大清门,一边看一边介绍情况。此时,游客如织……
为了更好地擦亮“沈阳故宫”这块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名片,沈阳故宫博物院进行了两大转变:从主要外向型转变到为市民服务,办人民满意喜欢的博物馆,为沈阳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多作贡献;从景区型向博物馆转变,在以往众多荣誉中,重点保留两块沉甸甸的牌子:“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一级博物馆”,加大保护、研究、利用的功能。
为迎接游客高峰期到来,更好地满足观众参观需求,沈阳故宫博物院打破“周一闭馆”惯例,4月10日至10月10日逢周一不闭馆。同时,为应对持续大客流和暑期参观高峰率先出“新招”,劳动节假期期间提前一小时开馆,延时一小时闭馆,6月14日至8月31日每天延时闭馆一小时。共累计增加开馆时间220多个小时。
“中秋、国庆8天放假期间,沈阳故宫游客数量在全国博物馆排名第五,总数超过32万,平均每天超过4万人次,创下了一个新的纪录。”孟繁涛说。
各类优惠政策惠及观众
186.93万人次
尊重历史,敬畏文物。在孟繁涛看来,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要站在自身层面去看待问题,更要站在沈阳城市发展的层面,去展现城市的开放度,展示城市的宏大胸怀,从而赢得广大游客的美誉度。
今年以来,沈阳故宫博物院针对不同群体推出多种票务优惠政策,广受观众好评。去年,主动推出全国参加大学考试的学生免费游故宫的政策。今年7月1日起,在市文旅局统一安排下,又面向来沈就读的新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及其家长发出诚意邀请,凡被沈阳专科以上高校录取的2023级新生及其两名家长,可持相关证件和联票免费游览沈阳故宫。为高校毕业留沈工作的青年英才推出“优才计划”免费票,为促进沈阳招才引智贡献文博力量。配合市里举办的各类大型活动,为来沈参加活动的代表提供免费参观沈阳故宫活动。从2022年7月4日开始,为了让外地游客能在周一闭馆日一睹大政殿、十王亭的风采,沈阳故宫博物院特别决定将沈阳故宫东大门打开,这样暖心的举措被许多外地游客点赞。
截至目前,各类优惠政策已惠及观众186.93万人次,占到全部游客的近一半。
沈阳故宫书香气锦上添花
沈阳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是根本,创新发展是锦上添花。
记者看到,沈阳故宫博物院打造的博物馆里的“公共阅读空间”——文博书房,让观众在参观之余,通过阅读与交流,增进对沈阳故宫文物、建筑等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满足观众对博物馆学术成果的研究需求。11月9日,在2023第七届金腾奖颁奖典礼上,沈阳故宫文博书房在全国数千套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年度公共空间金奖。
沈阳故宫少儿博物学院是东北地区首家面向青少年儿童的博物学院。今年暑期,沈阳故宫少儿博物学院举办了研学班,继续打造“暑假——故宫开学了”研学品牌,接待各年龄层青少年走进沈阳故宫,在近400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中沉浸式、探究式感受历史与文化。除常规研学活动外,2023年暑期沈阳故宫还推出“美在故宫”特别活动,进一步拓展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之间“馆校合作”模式。
文创产品
让沈阳故宫文物“活”起来
以沈阳故宫建筑为设计元素开发的“建筑”系列文创产品种类丰富,产品类型覆盖吃、穿、用等各个方面,如将大政殿、凤凰楼等标志性建筑物打造成“爆款”雪糕,受到消费者欢迎,并走出国门。利用沈阳故宫的平台,积极与德氏集团、辉山乳业、萃华金店、鹿鸣春饭店等单位合作,开发新的文创产品,积极宣传辽宁省知名企业和老字号,为经济发展助力。
2023年首个以自主经营为模式的“故宫西苑”开发出茶饮、甜品80余种,定制款文创产品10余种,受到观众欢迎。
此外,以大政殿外形为元素的书签、摆件,以沈阳故宫“红墙黄瓦绿剪边”建筑特色为创作灵感的“盛京宫阙”饮品,以崇政殿、永福宫等建筑为设计元素的重殿叠翠丝巾等系列文创产品,让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更大程度地服务于大众生活,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
沈阳故宫特别注重文化品牌推广,积极打造“文韵故宫 永福在兹”“我在沈阳挺好”“天·宫之镜”、迎中秋国庆双节等景观小品和拍摄打卡点,首次开放东路建筑群夜间观光,获得央视等国家级媒体的重视和宣传。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陈凤军 谢飞燕/文 主任记者 李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