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回到人民手中

开栏语沈阳市和平区桂林街89号,有一座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日式二层砖木结构房屋,南临北四马路,西临桂林街,颇有闹中取静的意味。1948年,陈云主持接管沈阳时,就居住在这里。在沈阳刚刚解放的那段日子,即便是深夜,这幢小楼的灯光依然亮着。

2023年11月14日

  开栏语

  沈阳市和平区桂林街89号,有一座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日式二层砖木结构房屋,南临北四马路,西临桂林街,颇有闹中取静的意味。1948年,陈云主持接管沈阳时,就居住在这里。在沈阳刚刚解放的那段日子,即便是深夜,这幢小楼的灯光依然亮着。因为接管这样一个大城市,各方面的事务头绪繁多,陈云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

  1948年11月28日,陈云在这幢楼里,给在西柏坡的党中央写下了一份重要报告,这份报告就是收入《陈云文选》(第一卷)的《接收沈阳的经验》(以下简称“沈阳经验”)。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接管大工业城市的总结,陈云以电报的方式发给中共中央东北局并转报党中央。对于怎样做到接管完整和怎样迅速恢复城市秩序,简报总结了具体经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圈阅后大为赞赏。12月14日,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各前委转发了这份报告并批注:“此报告甚好,可供你处接收城市时参考。”

  “沈阳经验”对全国新解放城市的接管工作发挥了重要借鉴和示范作用,对东北解放区的建设与巩固起了重大作用,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赢得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沈阳这座英雄城市震撼的记忆,是推动沈阳文化强市建设重要的引擎,是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闪亮坐标。即日起,《沈阳日报》推出《“沈阳经验”启示录》系列报道,通过对细节的发掘,重回历史现场,再现中国共产党人在75年前对一个人民民主政权团结社会各界力量管理城市、管理国家的思考。这种回顾和思考,对75年后的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948年10月中旬,辽沈战役行将胜利,接管沈阳的准备工作,提上党中央的议事日程。

  作为东北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沈阳解放意味着东北全境解放,沈阳成功接管,可以有力地支援全国解放战争,为今后接管关内各大城市提供经验。因此,党中央对沈阳能否成功接管,异常重视。

  精心制定沈阳接管方案

  10月15日,按照党中央指示,中共中央东北局(以下简称“东北局”)准备接管沈阳,并于10月27日决定成立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军管会”),全权处理接管沈阳工作,军管会主任由陈云担任。两天后,陈云率领从东北各地抽调的4000余名新老干部,从哈尔滨出发,日夜兼程赶往沈阳。

  在火车上,陈云主持召开了多次军管会会议,研究制定了接管沈阳的方针、方法、分工及注意事项,并拟定了接管的具体办法和布告宣传内容,包括:电话要畅通,一切物资、文件不得外拿,不准许乱打枪,只准公安抓特务,不准杀人;不准没收财物,采购统一于商业局;保护好敌留粮仓,设法在市内先借粮,奖励粮食进城;要重新对干部进行一次入城教育等等。

  军管会还拟定了全体市民必须遵守的八项规定和接收人员、部队自我约束的七项规定。并在火车上提前编写完第一期《沈阳时报》和布告内容,只等进驻沈阳后公布发表。

  接管沈阳的大政方针是离开哈尔滨前在东北局会议上定好的,具体的实施措施则是一路走一路打磨。

  十六字接管政策有效实施

  11月2日下午,沈阳刚刚解放,接管人员就进入了沈阳城内,做到了夺城与接管同步,边解放边接管,“无缝对接”。

  11月3日,东北局在铁路宾馆(今辽宁宾馆)召开了成立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大会。会上,陈云强调:“沈阳是我们党接收的第一个大城市,一定要接管好,不能将我们打下来的城市变成死城市。要让国民党所有在职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政府报到,一律上班,各机关开始办公,工厂开始生产,商业部门都要开始正常营业。从现在起,沈阳就是共产党领导的城市了,我们一定要比国民党管理得更好!”军管会按照陈云提出的“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原则,开始了全面、完整的接管工作。

  各按系统:除中共沈阳特别市工作委员会之外,军管会下辖经济、财政、后勤、铁道、政务等5个处,以及市政府、公安局、办公室、卫戍司令部等单位,对国民党原相应机构进行系统接管。

  自上而下:入城后即布告通知原有机关主管人负责办理移交手续;如第一级负责人不在,即由第二或第三级办理。同时,从原有内线和下面群众中了解情况。

  原封不动:旧职员均按原职上班,工厂企业等只派去军事代表,政权部门只撤换头子。对职员、工人一律发放生活维持费10万元(1946年3月东北银行发行的东北币,约等于20公斤高粱米),有些高级职员则不发。这只是临时过渡办法,主要目的在于避免混乱和大的波动。接管步骤,第一步是资产档案,第二步才能整理人员。

  先接后分:各部门只有接管权,无占有权、支配权,资产档案一律不准搬走。各部门不对原来上级负责,只对军管会负责。权力集中在军管会,无条件服从,待全部接管完毕后,再统一分配工厂、房子等。

  事实证明,这些做法既能防止乱,又能保证快。

  沈阳的一切重新开始了

  各接管部门迅速接管了国民党在沈阳的军、警、政、财、经、后勤、铁路等系统。11月4日,人民解放军攻城部队撤出市区,全市各机关开始办公。到11月5日,全市基本完成清点移交和接管工作,并恢复了水电供应、邮政和交通,工厂复工,商店开业,物价平稳,社会安定。

  当时,沈阳军管会还接管国有工厂97家,医疗机构18个,大中小学校59所及四大银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和中央合作社的金库。

  在接管工作中,由于陈云领导有方,指挥得当,方针正确,措施有力,接管工作进展顺利,快速稳妥,这座饱经创伤的历史名城很快得以复苏,运转自如。

  随军记者刘白羽参加了接管沈阳的工作,他在《光明照耀着沈阳》通讯报道中写道:“沈阳是完整的沈阳,这是我们第一个强烈的印象。战争结束的早晨,人们便在路上走来走去。《中央日报》的工役在擦地板,字架上一个铅字也没乱。市政府里有人说服了卫兵,取过钥匙,锁好门窗。很多机关没打破一块玻璃,没丢一个灯泡。2日沈阳解放,4日工人职员等陆续登记报到,第一周就有19万人。……这一切都是解放后的新光景,像红日曈曈而上。”

  正如当时的一位市民所说:“解放军是1号进城,又赶上礼拜一,真是巧,一切是重新开始了。”

  专家点评

  政策策略是基础

  市委党校一级调研员 钱樾雷

  制定明确而又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变化迅速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是党的优势。中国共产党接管沈阳的工作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接管得快而完整,避免了混乱和大的波动,其根本原因在于解决了在政治上、经济上有助于恢复秩序、稳定人心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沈阳经验”强调最主要的原因是政策明确、方法正确。十六字政策使接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的放矢,并得以在实践中贯彻落实。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周贤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