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河区多福社区: 打造有爱有善有暖有伴的“两邻”幸福家园
上周,沈城入冬后的首场降雪下了一天一夜。为了让居民能够安全出行,在沈河区滨河街道多福社区党委的组织发动下,辖区各党支部、党员志愿者、公益组织、辖区单位、商户、居民群众不畏严寒,第一时间清理了多福社区内的主要道路、居民楼前的积雪。整合联络社会资源社区党委建立了本社区的资源池,整合“大邻”组织。
2023年11月15日
上周,沈城入冬后的首场降雪下了一天一夜。为了让居民能够安全出行,在沈河区滨河街道多福社区党委的组织发动下,辖区各党支部、党员志愿者、公益组织、辖区单位、商户、居民群众不畏严寒,第一时间清理了多福社区内的主要道路、居民楼前的积雪。
整合联络社会资源
社区党委建立了本社区的资源池,整合“大邻”组织。通过成立“幸福大联盟”,吸纳新松机器人、卓政律所等90余家“大邻”单位,整合优势资源,匹配居民需求,提供智慧医疗服务、义务教学辅导、义务法律宣讲等服务,实现了邻里享福。
发挥居民骨干的带头作用,联络“小邻”组织,调动居民群众自主治理积极性。以“评理说事点”为载体,调解矛盾纠纷;以党员志愿者组织为载体,积极奉献力量;以居民自发组织为载体,开展“我爱我家”清洁家园日、“绿地认养”等活动;以平安志愿巡逻队为载体,结合民警治安防控,开展全天候、全方位、全员化防范;以诗社、合唱、舞蹈、民乐等7支文体团队为载体,开展文化活动,实现了邻里“添”福。
共建共治温暖“多福”
凛冽的寒风中,有的人用铲子铲雪,有的人挥舞着扫帚将地面扫净……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很快,积雪被清理得干干净净,通往“福祠”“全家福照片墙”和居民楼前的小路都露出了底色。
参加扫雪的还有一群小志愿者,他们在家长的带领下,也学着大人的样子认真清理着积雪。他们还不忘提醒路人,尤其是社区里的爷爷、奶奶们注意脚下,防止滑倒。
最后,大家还高高兴兴地堆起了雪人。“这样温暖有爱的场景,在我们多福社区时常能见到。”多福社区党委书记樊月说。
党建引领“一核多元”
2013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多福社区考察,指出“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多福社区党委抓住机遇,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重要指示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制胜法宝,转变过度依赖“人、财、物”的发展思维,探索出了“福”文化的特色文化社区建设,集中精力整合和联络“大邻、小邻”的社会资源,为全市乃至全省践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现新突破提供“沈河样板”。
如今,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10年来的发展,多福社区党委形成了“1448赋能‘福’文化 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社区工作法。
以党建引领调动邻里组织协同化,形成了“一核多元”的组织关系。社区党委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固本工程,筑牢了“1+X”大党委、网格党总支、楼院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示范户五级组织架构。社区党委下设10个特设党支部,利用其创新社区治理和服务,处理公共事务,如“福”文化研究、治安防控等,实现了邻里“生”福。
共谱“两邻”新华章
今年,多福社区的内外环境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多福八景”和全部7个小区广场都有了新面貌,全面升级养老食堂,可同时容纳100人就餐。在社区内打造中医养生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中医养生服务。
10年来,沈河区的党建工作也迈向了更高水平,综合实力实现了跃升,城区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民生服务更加优质,文化建设成效显著。沈河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平安建设“长安杯”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社区“还权、赋能、归位”工程被评为首届“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奖”。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