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五天城市光彩重生
1948年11月2日黄昏,伴随着庆祝沈阳解放的欢呼声,陈云率军管会主要干部和卫戍部队进入沈阳。11月3日,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成立,由陈云任主任,伍修权、陶铸任副主任;同时,成立了沈阳特别市卫戍司令部,伍修权任司令员,陶铸任政治委员;成立了沈阳特别市政府,朱其文任市长,焦若愚任副市长。
2023年11月15日
1948年11月2日黄昏,伴随着庆祝沈阳解放的欢呼声,陈云率军管会主要干部和卫戍部队进入沈阳。
11月3日,沈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宣布成立,由陈云任主任,伍修权、陶铸任副主任;同时,成立了沈阳特别市卫戍司令部,伍修权任司令员,陶铸任政治委员;成立了沈阳特别市政府,朱其文任市长,焦若愚任副市长。上述机构建立后,即投入了接管沈阳的工作。
在陈云的领导下,军管会按照“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接管原则,开始了全面完整的接管工作。仅仅用了5天的时间,沈阳整个城市运转功能初步恢复,稳定了社会秩序。沈阳的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这座东北重镇迅速地焕发了光彩。
水、电、交通迅速恢复
刚刚解放的沈阳,停电,停水,整个城市运行陷入停顿。
电力是城市的命脉,所有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力。陈云对接管沈阳总结出七条具体经验,第二条上来就说入城后首先要恢复电力供应。“没有电,电灯不亮,电话不通,自来水没有,电车和火车也无法开动,变成一座死城,秩序就无法控制。”
因此,军管会一进城,就马上接收“资委会东北电力局”,迅速组织人手抢修电力线路,努力恢复电力供应。
11月3日傍晚,铁路宾馆的电灯亮了,电力是从距离沈阳45公里的抚顺送过来的。抚顺拥有当时东北重要的火力发电厂。
3日晚上,市公安局楼内灯火通明,公安局正在召开各处、分局接管干部联席会议,确定了先接管市局、分局,然后再接收派出所的具体方案。
11月4日,东北野战军作战部队撤出城区,工厂、学校以及各个机关,都有卫戍部队把门维持秩序。市公安局也恢复交通警值勤,并派出巡逻队和执法队在主要道口值勤。
这一天,沈阳邮政系统开始恢复运转。“绿色使者”重新穿行在大街小巷投递信件,市内12个邮政支局和苏家屯、新城子邮局一律照常办公。对原有邮件,按寄达地点和收信人姓名、住址,分别加以处理,商民邮件本市的免费投递,发往外埠的按欠资寄出。
下午4时,沈阳新华广播电台就开始试播,每天3次播音,共7小时,除了广播国内外新闻及政令、布告外,还有文艺节目。
11月5日,邮政电信全东北业务开通,自来水恢复供水。11月7日,沈阳城全面恢复了水、电、交通,每日供水达到4.5万吨,沈阳城市运行基本恢复正常。
接收工作有条不紊
沈阳特别市政府从成立之日起,便正式开始办理接管手续,当天就公布了第一号布告,公布局长以上人员名单,告知原有职工人员“限期报到”“各守原则”“办理交代”,规定“各种制度手续除指定变更者外,一律暂照旧行事”。
当天下午,前来报到的原有职工人员即达到百余人。沈阳特别市政府工作人员旋即召集全体报到者开会,交代有关政策。及至11月5日,除个别人员及少数局长、科长外,原有职工人员均已到各局、处报到开会,并开始移交准备工作。
自军管会成立之日起,各部门即陆续开始正式办理交接、清点手续。许多机关、企业、学校的高级职员,如原国民党联勤部门的将官、工厂厂长、银行经理、学校校长、铁路局长、市政府各局长等都陆续报到上班。一个军管会的军事代表过去了,一个单位就接管了。
军管会接管的原国民党政府机关和下属相关机构,包括6个局、6座医院、1个公司、12家工厂和59所学校,共计129个附属单位8000余人。其中的伪民众自卫总队、伪参议会等9个或反动、或无用单位接收后,除个别较好人员或留用或受训外,其余全部遣散。
短短几天时间,军管会除对沈阳的原军、政、警等系统全部接管外,还接管了国营工厂97家,医疗机构18个,大中小学校59所,以及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和中央合作社的金库。军管会共接管了164家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并将其收归国有。沈阳市公教人员、公企职工到自己单位报到者达8.5万人,占原有人数的95%。
11月6日,雪后初晴,沈阳很有名气的东北书店,前来买书的市民接近千人。这一天《东北日报》的头版刊载了新华社沈阳电,对这座焕然一新的城市进行了尽情的描述和热烈赞扬,“晨光中迎来装满煤、粮的列车,汽笛声响震长空。中央大街有成批青年唱歌而过。墙上红绿标语与白雪相映”。
11月7日,沈阳特别市卫戍司令部发布了第二号布告:“沈阳解放为时虽仅数日,但出于沈阳市人民对民主政府之正确认识及竭诚拥护,市内社会秩序得以迅速恢复,一切军民人等均可自由出入于本市区及城市与农村间。”
沈阳还是完整的沈阳
按照陈云的部署,军管会入城后,就立即发出布告,提出要求:国民党统治时期沈阳的公教人员按原有职务照常上班;各部门负责保管所属部门一切资产、设备、机器、文件、档案、账册等;将所属部门人员、资产等简要情况,按原有组织系统分别造册,呈交军管会所属各部门等内容。
在陈云、伍修权、陶铸于1948年11月初的关于接收沈阳的报告中,在汇报沈阳接收进展相关情况之后写道:“三日来我们感触最深者”,其一为“人心向我,许多机关工厂的公务人员,有条不紊,保存物资文件等待接收”;其二为“哈市及北满随来的东北公职人员忠勇努力精神”;其三为“地下工作者在敌军将溃及已溃时,向各机关挺身而出,号召保护资财,等待接收,起了不小作用”。接收工作是否顺利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工厂机器能否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这是恢复和发展生产的基础。接收沈阳的第三天,陈云、伍修权、陶铸向东北局电告接收情况,指出沈阳最重要的大工厂“均完整接收”。
到11月25日,即沈阳解放后23天,每天有96列客货车进出沈阳,包括八大战略性工厂在内的绝大部分工厂已恢复了生产。后来,陈云认为,沈阳“接收工作还算顺利,一般国民党未搬走的工厂机器,均保持得完整无损”。其中,沈阳地下党组织发动工人护厂,起了重要作用。
专家点评
平稳接管的意义
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 李波
沈阳城市接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在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关键在于提前制定了接管的政策和策略。在陈云的领导下,沈阳军管会创造性提出“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接管原则,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沈阳的平稳接管。这一接管包括两大亮点,一是城市公共设施、工业设施基本得到完好保存,平稳过渡到新政府手中,并迅即恢复正常运转;二是城市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没有遭到破坏,使得沈阳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的城市生活秩序,恢复工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活动。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寇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