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明创建工程 稳步实施城市更新
自2012年参加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至今,沈阳市在文明城市创建的路上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12年来,沈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时代文明城市建设的新要求,统筹推动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
2023年11月15日
自2012年参加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至今,沈阳市在文明城市创建的路上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12年来,沈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新时代文明城市建设的新要求,统筹推动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
2023年是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总评之年。沈阳市锚定高质量蝉联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努力争创更高层次全国文明城市目标,围绕“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社会治理能力和城市治理水平高效能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品质高水平改善、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高标准示范”四个方面,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工程,稳步实施城市更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在沈阳市多福社区考察时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两邻”理念、2022年在沈阳市牡丹社区强调的“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的指示精神,沈阳市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成为民、利民、惠民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良心工程,以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纳入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工作中,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辽宁省委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战略部署,持续深化“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专项赛道,着眼文明创建重难点任务,部署实施价值观培育、公民道德建设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塑造、社会诚信建设提升、文明城市创建“2+8工程”整治、五大创建提升、创城档案材料提升、弘扬文明风尚五大提升、文明春风“五进”提升等十大行动,引导各部门各单位、全市党员干部全力以赴争先进、争一流、争排头,不断推动文明创建工作久久为功、常态长效。
社会治理能力和城市治理水平全提升
今年是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总评之年,对创城工作来说,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市创城办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重点区域,聚焦关键环节,稳固创城工作指挥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制度机制,拉升工作标杆,常态长效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普遍关切、社会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城市治理水平。
结合2023年沈阳市为群众办好四大民生工程、社会保障、人居环境和设施建设等40件实事,市创城办统筹协调指导,推动620个老旧小区、199条背街小巷两项改造维护提升工程。针对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环境卫生、静态停车、农贸市场(内部)小招贴、空中缆线、楼道杂物等重点专项整治行动,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全市以建立“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新型社区关系为目标,着力打造“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民生品牌,全面推进“红色物业”建设。300家公共餐厅、社区食堂,让独居老人、困难群体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文明城市创建“红利”。
开展移风易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应有之义。全市通过建设1000座口袋公园,创建100个美丽街区,建成1万个美丽庭院、330个美丽村屯,成功打造了靓丽城乡风景线。开展文明春风“五进”活动、文明交通等文明提升行动,在着力强化公民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公德意识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市民对创城的知晓率、支持率、满意度。
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品质皆改善
志愿服务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内容。结合3月5日学雷锋日活动,沈阳市将“我是雷锋”沈阳志愿者在行动主题活动与文明城市创建高度融合。各地区持续发掘和培育具有成长性、创新性和可复制性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清洁沈阳”“暖心关爱”“扮靓家园”“美好生活”“文明新风”等一大批深接地气、广聚人气、富有实效的志愿服务项目,既丰富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载体和形式,又提升了文明城市创建的内涵与品位。
在全市开展的“我是雷锋”——“全民齐参与 城市更美丽”清洁沈阳行动中,广大机关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广大市民及各级各类志愿者利用周六休息日集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扫除、大整治,通过每周一个主题,常态化围绕城乡街路、社区小区、园林绿地、城市窗口、单位环境、公共设置、车辆卫生等开展清洁志愿服务活动。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广大市民、各级各类志愿者放弃周末休息,纷纷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走进公园、深入绿地,净市场、净街路、净小区、净景点,清垃圾、洁设施、护环境、美城市。
仅今年秋冬转换季节,全市就连续五周持续开展“我是雷锋”——“全民齐参与 城市更美丽”清洁沈阳行动。活动在进一步强化城市责任和家园意识,让清洁沈阳成为人人愿为、人人可为、人人能为的自觉行动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活质量和城市发展品质,提升了文明城市创建水平。
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同提高
文明城市创建实践证明:一个城市的市民文明素质与城市文明程度相辅相成。为了使二者关系成正比提升,沈阳市坚持守正创新,以文化人,实施了时代新人培育行动。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主线,深化“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精心选树宣传“感动沈阳人物”“最美沈阳人”等道德标杆,充分发挥“盛京大工匠”“劳动模范”“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带动作用,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体系,进一步在全市上下汇聚崇德向善的城市暖流。
各地区各部门大力营造德者有得、德者有尊的价值导向,健全市、区(县、市)、乡(镇)、村(社区)评选推荐机制,推动在社区设立“好人榜”,常态化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每年举办“感动沈阳人物”颁奖典礼,近几年有66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在11月7日举办的为期三天的2023年沈阳市“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暨感动沈阳人物集中宣讲评选活动中,338名身边好人候选人登台宣讲。他们当中,有上到9旬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下至在校大学生,既有堪称“大国重器”的专家院士,又有普通教师、工人和农民。事实再一次证明,在我们这座城市,好人不分年龄,榜样无处不在。
全市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大视野实施“文化+”工程,针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阅读延伸不够、触角不深等问题,创新打造了集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于一体的城市书房26座、城市书屋120间,接待读者、游客1100万人次,城市文化底蕴日益彰显,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市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吕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