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高质效推进法治沈阳赛道工作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按照省、市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安排部署,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联合牵头全市89家市直部门和13个区县(市)

2023年11月16日

  今年以来,按照省、市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安排部署,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联合牵头全市89家市直部门和13个区县(市),精心谋划、精密部署、精准考核,扎实有力推进,积极打造亮点,高标准高质效推进法治沈阳赛道工作走深走实。

  出台十二条举措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年初以来,市司法局聚焦企业法律新需求,深入挖掘法治潜力,出台十二条举措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为加强执法监督工作,设立24小时涉企行政执法投诉专线,对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行政执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做到“立即查办、即时答复”;对个人罚款罚没超过1万元、企业罚款罚没超过10万元的行政执法案件100%纳入备案审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行政机关违规违纪行为;出台《沈阳市行政检查实施办法》,降低除直接涉及企业群众生命安全、生产安全等重点领域外的行政检查频次,对诚信守法经营企业“无事不扰”。

  聚焦企业法律新需求,建立“涉企案件”申请行政复议绿色通道,并在沈阳市人民调解中心设立“调解涉企矛盾纠纷”绿色通道,在全市176个司法所配置智能终端为企业提供在线公共法律服务。该局还组建由500名律师组成的服务团队,组建党员律师先锋服务团,为企业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提供法律服务,为全市14个省级以上开发区、12个重点商务楼宇(商圈)开展“挂牌式、驻在式”公益法律服务。

  同时,积极发挥司法行政机关职能作用,对不符合“放管服”改革精神,妨碍公平竞争、束缚企业发展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依法定程序予以修改或废止。

  打造全国一流知识产权审判品牌

  市法院坚持树牢“用创新方法保护创新”的新时代司法理念,构建全国一流知识产权审判品牌,推动沈阳打造科技创新司法保护新高地、国际资本投资发展首选地和知识产权争端解决优选地。

  充分发挥沈阳知识产权法庭的引领和保障作用,建立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对接服务档案,实行以专人对接、会商研讨、风险预警三项机制和档案化、制度化、一体化三项服务模式为一体的“3+3”重点企业服务机制。该机制建立以来,已与沈飞、东软、新松机器人、远大铝业、鼓风机集团等26家企业建立对接关系,提供知识产权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130余次。

  完善推广“区块链+”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在搭建东北地区首个知识产权司法区块链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内部司法数据与外部电子证据上链存储,优化办案流程,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截至目前,已上传信息200余万条,并支持当事人和法官在线核验。

  建立健全“三审合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联合公安、检察机关会签《关于知识产权刑事案件集中管辖问题的通知》,推动形成知识产权保护合力。截至目前,已运用“三审合一”机制办理知识产权案件100余件。

  加强对“专精特新”关键核心技术的司法保护,率先在全省构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与联合惩戒机制,开辟司法绿色通道,对涉及关键核心技术案件依法从快立案、审判、执行,并对全部涉企案件从55个方面开展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确保关键核心技术得到及时有效保护。法庭对接省内27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独角兽、瞪羚重点企业,建立一企一档,提供一对一司法服务160余次,及时向沈鼓集团、新松机器人等企业发出法律风险预警和解决建议,指导帕卡濑精公司制定《竞业禁止及保密协议》,有效避免一起潜在商业秘密诉讼风险。

  构建“技术调查官+技术咨询专家”多元化、专业化技术事实查明模式,实行“法官+技术调查官”参与案件审理及办理证据保全机制,优选2000名技术专家纳入咨询专家库,覆盖10余个专业领域,促进技术事实查明质效提升。

  “沉浸式”专项普法成效显著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人社人为人民”的服务理念,聚焦助企服务,通过深入调研,针对企业在劳动用工管理与法律风险防控方面面临的新现象、新情况、新问题,以“模拟法庭”模式创新开展“普法送政策进企业”沉浸式专项普法活动。截至目前,已先后走进铁西、浑南、经开区、沈北、皇姑、和平6个地区,为各地区的企业共计近400家企业开展了普法活动。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法律顾问设计典型案例,请到场人员根据各自对法律的理解,对案例进行讨论,在律师团队的指导下将与会人员分成正方、反方,分别阐述观点和相关法律依据,而后由专业的律师详细解析案例判定的法律依据、采用的重点法条,并对相关司法程序和法律文书起草进行现场培训。参会企业代表亲身体验了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庭审全流程,起到“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以案普法”的作用。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佳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