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刚刚召开的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2023年11月16日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刚刚召开的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对担负起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作出全面部署。蓝图已经绘就,奋楫正当其时,唯有守正创新、勇毅前行,不断书写好文化强省建设的宏伟画卷,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文化建设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必须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深刻学习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中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突出抓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贯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战略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为辽宁振兴发展注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不仅有深邃的观点、战略的谋划、科学的部署,还教给我们正确的立场、管用的方法。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新的形势和任务,赋予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许多新的课题,迫切需要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辽宁正处于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政策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发展动能的加快聚集期、产业升级的转型关键期、跨越赶超的发展窗口期,大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各项工作呈现多年少有的良好局面,经济运行低速徘徊的态势发生重大转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发生重大转变、营商环境发生重大转变、外界对辽宁的预期发生重大转变。值此关键时期,尤为需要凝聚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尤为需要激发昂扬向上的拼搏劲头,尤为需要营造正气充盈的舆论氛围。要全面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安排部署,大力宣传辽宁打造国家重大战略支撑地、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的生动实践,让打造新时代“六地”成为全省上下的高度共识和共同行动。要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重点工作落地见效,奋力书写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辽宁文化篇章。
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站在这个时间轴线上,辽宁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营口金牛山古人类遗址、朝阳鸽子洞遗址、本溪庙后山遗址、沈阳新乐遗址、大连小珠山遗址等考古发现,生动记录了古代先民们在这片土地上的辛勤劳作、繁衍生息。距今八千多年查海遗址出土的“石堆龙”被誉为“中华第一龙”。牛河梁红山文化坛庙冢考古发现,将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千年,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曙光。
辽宁作为连接关内外的重要通道,农耕文化、渔猎文化、草原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交织融汇,多民族在此融合互动,孕育出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三燕文化、辽金文化、清前文化等异彩纷呈,留下了九门口长城、五女山王城、义县奉国寺、“一宫三陵”等一大批历史文化遗迹。在朝阳出土的鸭形玻璃器、东罗马金币、胡人俑、丝囊骆驼俑等大批文物,实证了辽宁作为草原丝路重要节点的经济文化地位。
辽宁文博文艺资源丰厚。辽宁博物馆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万岁通天帖》、“草圣”张旭《古诗四帖》、宋徽宗《瑞鹤图》、九霄环佩琴等馆藏文物在全国久负盛名。辽宁图书馆是我们党建立的第一座图书馆,馆藏古籍《聊斋志异》手稿、南宋版《抱朴子》等令人神往。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歌剧院、辽宁芭蕾舞团、辽宁歌舞团、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创作生产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精品力作,培养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
辽宁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作为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在我们党和国家革命、建设、改革的重大历史关头,辽宁从未缺席。东北抗联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等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深深融入辽宁人民的精神血脉,为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深入挖掘宝贵的文化资源,使之彰显更加强大的时代价值,必须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抓好文化传承发展各项工作。要积极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深化辽宁地域文化研究,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精神内核和时代价值,打造一批具有辽宁特色的文化标识和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地标。要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注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根铸魂。要创新历史文化资源活化机制,让人民群众更加可感可见,更好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要在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基础上强化对外宣传,将“我们想说的”和“外界想了解的”紧密结合起来,围绕新时代“六地”讲好辽宁故事,传播好辽宁声音,树立好辽宁形象,传递辽宁良好预期,为辽宁振兴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文化环境。
在守正创新中奋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守正才能行稳,创新才能致远。要在守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好“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好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的基础上,立足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生动实践,用好各类文化资源,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推动文化事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成为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坚守文化建设的人民立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无论是发展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无论提供文化产品还是文化服务,都要始终把人民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作为文化产品和服务效果、质量的最终评判者。要从人民群众真实文化需求出发谋划文化建设路径,提供优质文化供给,同时通过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的文化需求。要不断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快推进重要题材文艺精品创作,推出更多具有辽宁辨识度、彰显新时代风采的精品力作,全方位全景式展现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的宏大场景。要着眼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辽宁样板,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释放出来,一体推进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在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全力打好文明城市创建翻身仗。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当前,科技深度赋能文化生产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一步为公共文化资源效能释放、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新兴文化业态培育壮大提供了强大助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需要我们在理念、体制机制、内容方式等方面顺应这一发展趋势,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文化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应用,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培育打造富含科技含量的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新应用,丰富文化供给层次,创新文化产品内容形式。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看,一方面,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早已不单单是供人消遣娱乐的方式,而是与经济深度融合,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文化的跨界融合趋势更加明显,文化与科技、制造、旅游、体育等领域不断融合,新的业态不断涌现,文化以其包容性、泛在性日益走进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要深入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依托重点园区,瞄准龙头企业,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更加充足的项目源,构筑文化建设的新高地。要全力培育品牌优势,利用辽宁丰富文化资源,加强概念策划和主题包装,拉长文化产业价值链、创新链,提高文化产品附加值。特别是要围绕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定位,牢牢把握住高品质、融合、示范三个关键词,推动所有的文化、体育和旅游业态,所有的文化、体育和旅游资源,所有的文化、体育和旅游项目都向这一目标聚焦聚力。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用好山水、冰雪、滨海、温泉等自然生态资源,用文化和自然的比较优势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要促进文化、体育和旅游资源整合,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切实解决小、散、弱问题,形成规模优势,增强我省文体旅品牌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行者方致远,奋斗路正长。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开创者、建设者。我们要坚定信念、锐意进取,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把牢文化发展方向,在辽宁全面振兴中扛起文化责任、贡献文化力量,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奋力开创新时代辽宁文化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