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新声

11月14日,沈阳师范大学戏剧楼内的排练室一大早就热闹起来,学生们有的描眉画目、有的穿戴衣冠、有的舒展筋骨、有的开嗓练声,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2023年11月16日

  11月14日,沈阳师范大学戏剧楼内的排练室一大早就热闹起来,学生们有的描眉画目、有的穿戴衣冠、有的舒展筋骨、有的开嗓练声,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院长张威介绍,沈阳师范大学戏剧艺术学院是全省唯一拥有本科、研究生戏曲人才培养层次的院校,承担着文旅部“国培”、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戏曲师资”、市委宣传部“艺术惠民”等工作,线上与线下惠民190余万人,公益惠民演出300余场。

  这些年来,戏剧艺术学院不断向全国各地输送专业人才,沈阳京剧院、大连京剧院、锦州市京剧团、南京市京剧团、江苏省京剧院、乌鲁木齐市京剧团等专业剧团,都有他们的优秀毕业生参与表演。

  时光倏忽而过,曾经的小小学生已经在五湖四海的舞台上亮相,或初露锋芒、或大放异彩。他们用优美的唱腔、漂亮的身段,成为京剧舞台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转眼,排练就开始了,学生们严阵以待,拿出最佳状态,为两天后的正式演出作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唱、念、做、打,简简单单的四个字,是学生们每天要重复无数遍的功课。

  “我们每天早上七点半就会来到练功房,开始上课前的活动、练嗓。一天的学习结束后,吃过晚饭,我们又要重新回到练功房琢磨、研究。”戏剧艺术学院表演系21级学生薄学说,“学习戏曲固然会有很辛苦、很枯燥的时候,但是只要一想到站上舞台时观众的掌声,我又会觉得充满了力量。”

  20级学生李瑞学习京剧已经近十年,她说,之所以会学习京剧是因为长辈喜欢。“小的时候我对京剧不太了解,但是随着深入的学习,我越来越发现这门传统艺术中有趣的地方。我开始关注有关京剧的创新活动,如何在传统艺术中加入新的形式,是我一直都在思考的课题。”

  22级学生薛然戈说,“学习京剧的时间越久,就越会觉得自己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有一份使命和责任。”戏剧艺术学院戏曲专业学位研究生赵子贤说,“我会循着老艺术家的方向前行,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这是薛然戈和赵子贤的心声,也是许多梨园弟子共同的心声。

  从小剧院到大舞台,小演员们如饥似渴地吸收经验、迅速成长,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声”血液,输入“新声”力量,以自己的形式,让国粹绽放青春的光华。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杨洋/文 高级记者 张文魁/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