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布告”与第一份党报
兵马未动,舆论先行。接管一个大型城市,首要的事是发布“安民告示”,稳定人心,必须拥有强有力的宣传武器。在接到接管沈阳的任务后,陈云就开始着手准备接管沈阳的宣传事宜。1948年11月2日,随着沈阳解放,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战在沈阳打响。
1948年12月20日
兵马未动,舆论先行。接管一个大型城市,首要的事是发布“安民告示”,稳定人心,必须拥有强有力的宣传武器。在接到接管沈阳的任务后,陈云就开始着手准备接管沈阳的宣传事宜。1948年11月2日,随着沈阳解放,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宣传战在沈阳打响。
“入城布告”
宣告沈阳解放
11月3日,沈阳解放的第二天,《解放军入城布告》《军管会入城布告》等贴满了沈城的街头,吸引了许多市民观看。
军管会布告指出:“为安定社会秩序,便于本会清理接收,特向原在沈市的军事、行政、经济、教育、社会等机关一切工作人员(包括主任、局长、科长、经理、职员、厂长、技师、工人、医生、校长、教员等)颁布以下事项:1、应按原有职务照常上班。2、应各负责保管所属部门一切资产、设备、机器、文件、档案、帐(账,编者注)册等。……”
11月3日,沈阳特别市卫戍司令部也发出第一号布告,告知市民:全体市民均应严守秩序,遵守民主政府法令,各界人民及外侨生命财产、一切私人工商业财产,及合法之营业,本部均实行负责保护,决不许任何侵犯。我们只对少数罪恶极大的反革命分子进行处理,只没收官僚垄断资本。看了布告,惴惴不安的市民消除了疑虑,开始积极遵守民主政府法令,协助解放军接收。
为了迅速稳定民心,必须第一时间发出安民告示。两天前,即11月1日,在去往沈阳的专列刚到铁岭之时,陈云就在列车上召开了三次短会,布置了进入沈阳后要散发的军管会布告和《沈阳时报》,使它起到安民告示的作用。陈云明确说明:“进入沈阳城要尽快散发军管会的布告,并且出版《沈阳时报》,只有让沈阳的老百姓了解共产党的政策,才能安定民心,稳定社会局面。”
第一份党报
发出新政权号令
《沈阳时报》由沈阳特别市军管会主办,这是沈阳解放后正式出版的第一张报纸。
11月3日,沈阳特别市军管会成立,立即着手落实陈云关于出版报纸的指示,决定由中共沈阳特别市工委宣传部具体负责报纸的筹办工作,军管会对外报道委员会成员刘白羽等人参与组织报纸的宣传报道工作。
11月3日晚,中共沈阳特别市工委宣传部副部长李都向杨波、全雅山、高风传达中共中央东北局和沈阳特别市军管会首长关于创办《沈阳时报》的指示。11月4日清晨,解放军占领了原中央日报社(今和平区中山路339号),李都出示沈阳特别市军管会主任陈云签署的命令,宣布正式接管该报社,创办《沈阳时报》。
11月4日下午,第一期《沈阳时报》的稿件送到印刷厂拣字,大版样由刘白羽审改后送军管会领导审阅。11月5日清晨,由沈阳特别市军管会主办的《沈阳时报》与沈阳市民见面了。第一期《沈阳时报》为对开竖排两版,全部用红色油墨印刷,稿件大部分是由党政机关提供,也有新华社的电讯。创刊的报头下注明售价,仅标明“暂时赠阅”。鉴于报纸宣传之重要,陈云和陶铸每天都要亲自审阅《沈阳时报》大样,报社和军管会对外报道委员会各派一人住在军管会,密切联系,确保出报迅速,宣传快捷。
1948年12月12日,《东北日报》迁回沈阳出版,《沈阳时报》作为过渡性报纸,完成其历史使命,于12月11日终刊。《沈阳时报》的出版,为创办中共沈阳特别市工委机关报积累了经验。
支持创办市工委机关报
沈阳解放后,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一些工厂因机器被毁而不能开工。沈阳特别市工委把依靠工人阶级恢复和发展生产,摆在了压倒一切的突出位置。
11月10日,中共沈阳特别市工委派杨波、刘黑枷、高风带领一个警卫班,正式接管原国民党新六军前进报社,筹办中共沈阳特别市工委机关报。11月15日,陶铸到报社宣布中共沈阳特别市工委决定出版《工人报》。他说:“《工人报》是市工委机关报,也是工会机关报。对象包括工人、店员、苦力等均在内。《工人报》主要是提高工人觉悟,对工人进行教育。”
12月19日晚9时左右,《工人报》创刊号出版前夜,陶铸来到报社,询问报纸印刷出版情况,仔细查看四块版的版样。20日凌晨,中共沈阳特别市工委机关报《工人报》创刊号诞生了。当天上午,1000份带着油墨芳香的《工人报》,迎着北风瑞雪运到沈阳各大机关、工厂,人们争相传阅。
《工人报》创刊号报头套红,由陶铸题写。一版右上侧《发刊词》简要讲明报纸的性质和任务:东北已经全部解放,东北人民的任务是恢复与发展生产,支援关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工人报》创刊后,围绕如何提高新解放区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和恢复生产,用大量的篇幅进行报道。兵工和军需工厂是中共沈阳特别市工委和市政府抓的第一批复工的企业,《工人报》首期报纸就报道了全市《军需各厂全部开工》的消息。报纸集中宣传“前方要得紧,后方赶得急”的口号,动员各工厂加紧生产前方需要的武器弹药,鼓励铁路部门恢复运输,带动民用工业、私营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1949年12月20日,《工人报》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在创刊一周年之际改版为《沈阳日报》,成为中共沈阳市委机关报。
宣传工作的
“沈阳经验”
陈云在总结接收沈阳工作时,对创办报纸的重要性和经验做这样的概括:“稳定人心,传布政策,主要靠报纸。城市的人有看报习惯,不可一日无报。对我宣传品,各阶层都是字字细读。除安民布告等预先准备好外,可先准备几期报纸稿件,一进城就立即出报。内容首先只能是刊登一些基本政策文件,各种布告和解放区一般新闻,不能一下子苛求内容生动,适合新区群众口味,但转载旧的文件,要有选择。一切布告,必须字斟句酌。要审阅大样,对广告都要过细审查。报社与对外报道委员会应各派一人,在头半个月经常住在军管会参加会议,密切联系,分期出报。排字校对,都用原人,我只派五六个干部,故第三日即出报。”
专家点评
舆论先行 行之有效
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
李 波
宣传工作是传布政策、稳定人心的重要工作。面对崭新的军队和政权,广大人民群众难免会产生疑虑和误解,在这种情况下,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尤为必要。接收沈阳之前,陈云就特别强调要利用报纸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防止人心波动,稳定社会秩序。军管会进驻沈阳后,通过及时发布入城通告、迅速出版《沈阳时报》、立即筹办《工人报》等一系列举措,畅通政策发布渠道,同时精心编排和严格审核发布内容,为沈阳城市接管创造了有利舆论环境。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寇俊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