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活文明实践“一盘棋” 助力基层治理“零距离”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根在基层。铁西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资源,整合志愿服务力量,融合文明实践各项任务,以文明实践点亮了基层治理万家灯火,推动全区基层治理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新格局。
2023年11月16日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根在基层。铁西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资源,整合志愿服务力量,融合文明实践各项任务,以文明实践点亮了基层治理万家灯火,推动全区基层治理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新格局。
融合共建“结对子” 盘活基层治理源头活水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重要基层阵地。为破解基层实践站所资金、资源、人才等困境,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效能,铁西区统筹整合优质资源,推进辖区文明单位、企业和实践站融合共建,充分发挥各自的行业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推动资金、项目、服务、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结对共建阵地流动。
区委党校、公安分局、民政局、妇联等11家单位选派人员深入基层,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防范电子诈骗、移风易俗、两性知识科普讲座等志愿宣讲,切实满足基层居民对政策、知识等多方面的需求;铁西区普瑞眼科医院与兴华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融合共建,为辖区居民开展眼科义诊、爱眼知识科普讲座等志愿服务活动,惠及居民2300余人;20余支志愿服务团队为辖区30多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供电子教具等设备,为居民文艺活动提供资源扶持。
头雁领航“树榜样”
展现基层群众责任担当
在铁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新时代彰显了理想信念、爱心善意、责任担当,激活了基层治理“一池春水”。昆明湖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武树洞,自费万元购买投影仪,支起“广场小影院”,为居民免费放映《浴血大别山》《延安游击队》等红色经典影片,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兴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丁彦,带动周边居民,自觉爱护生态环境,共建共享美丽家园,在卫工明渠两侧义务植树百余棵,为居民提供了纳凉的好环境。
启工街道保利心语花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心相伴 语你同行”志愿服务项目,笃工街道敬业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爱心孝老”文化,重工街道第一城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城好瓣”志愿服务项目等17个志愿服务品牌,实现了一街一品,以品牌效应提升志愿服务知名度和美誉度,引导和鼓励更多群众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聚力基层治理。
唱好志愿服务“一台戏”
赋能基层治理“大作为”
老旧零散小区是基层治理的难点和堵点。铁西区立足“志愿服务促自治”,因地制宜地探索老旧小区治理模式,提升居民参与志愿服务主动性和自觉性。
霁虹街道嘉和社区玻璃制瓶厂宿舍是典型的老旧无物业管理小区,居民多为老年人,嘉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致力于引导小区居民走上“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模式,公推公选小区“管家”志愿者李淑芳作为志愿者服务队的带头人,带领小区志愿者开展小区自治。清洁楼院、安全保卫、物业服务都由小区志愿者自行组织实施,团队还为小区行动不便老人、残疾人提供打扫卫生、晾晒被子等志愿服务。近期玻璃制瓶厂宿舍正在老旧小区改造,园区的志愿者们帮助社区收集、统计居民意见,监督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从而使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居民互助结“对门儿”
推动邻里“共治”见成效
铁西区不断探索志愿服务助力基层治理新模式,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试点开展“我们是对门儿”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推动基层群众共治共享。重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居民“搭平台、送温暖”,通过《致居民的一封信》号召百姓广泛参与,发起“问声好”“敲敲门”“捎带脚”“唠几句”“让一让”“扶一把”“多理解”“暖暖心”“带带娃”“帮养宠”的“暖邻十招”。活跃在社区里的能人、热心人纷纷加入,开展邻里互助、志愿帮扶,实践所为每一对结成“对门儿”的居民建立台账,记录活动情况,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让居民互助共治在基层得以初步实现。目前,重工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已经发展210对邻里“对门儿”邻里间的生活难题在“对门儿”之间解决,实践所按季度开展“我们是对门儿”先锋故事现场会,把邻里间的感人事、暖心事大声地讲出去。通过传播先进事迹,评选和表彰先锋人物,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形成“人人当先锋,处处有志愿”的文明氛围,激发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吕良德 通讯员 卢美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