佡俊岩:一锹一铲 拨开历史尘封 一撇一捺 书写情致热爱
在沈阳考古界,有一本名为《沈阳碑志》的著述,里面详细记载了数百年间沈阳存在过的196块大小石碑,完整程度开全国之先河,得到书法、文史两界高度评价。此书的作者是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佡俊岩先生,书中每一幅珍贵的石碑拓印,都是佡俊岩在田间地头一把沙子一把土搜集、整理的。
2023年11月17日
在沈阳考古界,有一本名为《沈阳碑志》的著述,里面详细记载了数百年间沈阳存在过的196块大小石碑,完整程度开全国之先河,得到书法、文史两界高度评价。
此书的作者是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佡俊岩先生,书中每一幅珍贵的石碑拓印,都是佡俊岩在田间地头一把沙子一把土搜集、整理的。为了这本书,他跑遍了城市的每个角落。
书法、考古都是佡俊岩擅长的领域,并且都坚持了数十年之久。日前,在秋风未起的时候,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佡俊岩先生,听佡俊岩先生讲写字和考古的故事。在挂有“毓璞斋”匾额的书房里,低调、谦和的佡俊岩如窗外的秋韵,泛着柔和之光。
难忘师生缘
书房里“毓璞斋”这块匾额,是沈阳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沈阳故宫博物院名誉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仲元先生亲笔题写的。佡俊岩是李仲元先生的得意门生,也是跟随李先生学习时间最久的一个。
与李仲元先生的师生情缘起于1976年。彼时,佡俊岩已在沈阳故宫古建修复部工作了6年,主要负责给脱色残破的古建筑进行维修绘画。1953年出生的佡俊岩打小就喜欢书法,楷书写得十分漂亮,小时候他家里能写字的地方都写满了墨色。正是因为字写得好,初中毕业后佡俊岩经分配来到沈阳故宫,成为一名文博人,从此与文物、书法结下了一生不解之缘。
李仲元先生调任沈阳故宫时,他的翰墨已在城市大放光彩。都是源自天生的热爱,佡俊岩很自然地与他走得很近,可以近距离看李仲元先生写字、学习书法背后的奥义。这样的经历也让佡俊岩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老师总讲,所谓书法就是对汉字的书写,书是写,法是法度,要用法度书写汉字,表现汉字之美。无论是任何笔体,都是有章法的。”看着李仲元先生起笔、行笔、收笔,笔在纸上不断地提按使转变化,佡俊岩仿佛听到了高山流水,感觉有音符跳动在笔锋回转之间。
那个年月不兴拜师,佡俊岩管李仲元先生叫“老师”,这个称呼一直叫到现在。
一把沙子一把土
20世纪80年代初,佡俊岩调入沈阳故宫考古部,其间,他又考入辽宁大学历史系文博专业深造学习,从此踏上文物考古的征程。
“当时我们主要负责新民和辽中两个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后来,康平、法库划归沈阳,也由我们负责。”1985年,沈阳市成立文物管理委员会,沈阳故宫考古部整体迁出,并入沈阳市文物考古部工作队,佡俊岩任考古队长。这期间,佡俊岩先后参与了法库辽墓群、新乐遗址、沈阳候城等遗址遗迹的挖掘工作。
“沈阳最早的城候城是在1993年被发现的,当时发现的遗址东西走向,长度有170余米,残体高在2米以上,地表有很多绳纹砖瓦,还有不少夹砂红陶器具残片、钱币等物品。钱币是秦之前的货币,有刀币还有布币。”后来,李仲元先生就此次重要发现撰写了《沈阳候城考》一书,奠定了沈阳2300年的建城历史。
沈阳棋盘山中的一座山城遗址,也是佡俊岩带队发现的。“当时有文献记载过这个遗址,不过社会上始终没发现过它的城墙。”1991年、1993年,沈阳考古学家们先后两次对棋盘山地区进行试掘,在山上发现了大量陶片、铁器,可就是没有找到城墙。1996年,佡俊岩带领民工对该地区进行第三次挖掘。“像是有神助,我们在棋盘山北东北角处,发现了人工开凿的楔形石。”找到城墙后不久,佡俊岩又带队找到了城门,“城墙中间有凸起的设置,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敌台,一共有十几个,城墙周长有1600米,石门中间有个凹槽的设计,非常考究。”随着挖掘的深入,佡俊岩和团队还在城内发现了排水系统,城中还有一个蓄水池,上面有拦水坝。经过后期研究,佡俊岩推断出这处城址建设于魏晋时期,为驻军所用。
鎏金铜佛的发现
2000年前后,沈阳市成立考古研究所,原考古队建制并入考古研究所。也是在那几年,佡俊岩参加了全国文物普查、参与了塔湾舍利塔、新民辽滨塔等辽代古塔的考古挖掘。文章开头提到的《沈阳碑志》就是在那个时期整理完成的。
对塔湾舍利塔的考古挖掘,起于一次修缮,过程同样令佡俊岩难忘。“史书里有记载,塔湾舍利塔曾在清崇德六年修缮过一次,此次发掘尚属于第二次修缮。”这次修缮也让世人得以知晓,原来辽塔也有空心的。“当时我们从塔的北边开了一扇小窗,往里看才发现塔里面是空的。”在佡俊岩的记忆中,因为年久失修,塔的中宫已经完全塌落。依稀能分辨出中宫中央有个供桌,中宫的一圈抹着白灰,上面有壁画。在塔内,佡俊岩又发现了地宫。“地宫的四周也有壁画,比起中宫要更加漂亮。后来,考古队请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王义胜、杨建友两位先生对壁画进行复制临摹。”除了壁画,佡俊岩还发现了一尊足有四五十斤重的鎏金铜佛,经国家文物鉴定团鉴定,鎏金铜佛为国家一级文物。
从1970年走进沈阳故宫,1980年开始接触考古,到2013年从沈阳考古所退休,佡俊岩与文博工作打了一辈子交道。除却书法、考古研究,退休后,他在古陶瓷鉴定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成为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后,佡俊岩积极为弘扬城市历史文化贡献力量。“作为城市博物馆,沈阳博物馆应该经常调换展品,凡是与沈阳历史有关的宝贝,都可以考虑定期展出,让市民、游客都能全方位地了解沈阳的历史,以此增加当代人的文化自信。就像在文旅领域,历史遗存是不可或缺的,我们总说一个地方历史悠久,怎么去印证呢?离不开这些历史瑰宝。书法、考古以及任何的艺术、技术,坚持下来都会很辛苦。不过,热爱可以抵消一切,是沉心静气的源头。”佡俊岩说。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关彤 实习生 韩雨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