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明清官窑瓷器展彰显陶瓷文化魅力

11月16日,沈阳故宫博物院于建院97周年之际,携手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御窑·宫瓷——明清御窑瓷器的传承和创新”特别展览在銮驾库开展,共展出112件(套)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明代各类遗存和50件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的明清官窑瓷器。

2023年11月17日

  11月16日,沈阳故宫博物院于建院97周年之际,携手景德镇御窑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御窑·宫瓷——明清御窑瓷器的传承和创新”特别展览在銮驾库开展,共展出112件(套)景德镇御窑厂出土的明代各类遗存和50件沈阳故宫博物院藏的明清官窑瓷器。参观者可以观赏到“永乐甜白”“宣德青花”“成化斗彩”“郎窑红”等特色鲜明的明清瓷器,感受中国陶瓷文化的魅力。

  “甜白长颈瓶”“鸡缸杯”等明代瓷器亮相

  景德镇御窑厂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明清官办窑厂,代表了明清制瓷业最高工艺水平。本次展览选取明清两代瓷器烧造的经典器物,以时间为脉络,从“永宣遗韵”“成窑风采”“嘉万神髓”以及“督陶相继”四个部分,讲述明清官窑的故事。刚走进展厅,一件白釉长颈瓶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展陈部副主任汪哲宇向记者介绍称,这件长颈瓶为永乐甜白釉盘口兽耳长颈瓶,1983年出土的它是永乐瓷器中最高的一件。展厅中,一对宣德青花的蟋蟀罐精美绝伦,汪哲宇介绍称,明宣宗朱瞻基喜好斗蟋蟀,景德镇受其影响开始大量烧造蟋蟀罐,“这对蟋蟀罐是以龙凤纹为装饰,可见是皇家器物。朱瞻基喜欢斗蟋蟀的说法,以前都是民间传说,在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这对文物的出土,可以佐证这一说法。”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因曾拍卖出天价而名声大噪,记者看到,在“成窑风采”单元展出了“明成化青花鸡缸杯”“明成化青花花鸟蛱蝶纹盖盒”等青花瓷,以及“明成化斗彩折枝葡萄纹高足杯”“明成化斗彩落花流水纹杯”等斗彩瓷。其中“明成化青花鸡缸杯”是大名鼎鼎斗彩鸡缸杯的半成品。

  清代从“郎窑”到“唐窑”

  沈阳故宫是清早期皇宫,更是清代三大宫廷文物贮藏地之一,现收藏明清官窑瓷器2千余件,主要以清代景德镇官窑瓷器为主。清代,景德镇御窑厂于顺康时期恢复生产,在沿袭明代风格和工艺的基础之上,于釉料、造型、纹饰等方面进行发展与创新。“督陶相继”单元展出的文物均为沈阳故宫院藏康、雍、乾时期的精品瓷器,如“清郎窑红筒式瓶”“清康熙款豇豆红玉壶春瓶”“清雍正款鳝鱼黄釉双兽耳海棠式扁瓶”“清乾隆款黄釉牺耳尊”等。

  沈阳故宫博物院艺术研究部副主任李晓丽表示,此次展览展出的162件(套)瓷器不仅展现了各时期的艺术审美风貌,还展现了清代在沿袭明代御窑管理制度和技艺的同时,在瓷器生产与创新发展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诠释这一时期陶瓷文化的独特魅力。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张  宁

  主任摄影记者 常晟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