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消费场景里迎来了一批年轻人

报老年旅行团、蹭社区的老年食堂、上老年兴趣班……记者11月15日采访发现,近期,沈城年轻人频频涌入老年消费场景,“反向消费”趋势正在兴起,被调侃为“蹭老式”消费。业内人士认为,“蹭老式”消费的出现,表明代际间的消费差异在缩小,供给侧需要提供更多选择,更好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2023年11月17日

  报老年旅行团、蹭社区的老年食堂、上老年兴趣班……记者11月15日采访发现,近期,沈城年轻人频频涌入老年消费场景,“反向消费”趋势正在兴起,被调侃为“蹭老式”消费。业内人士认为,“蹭老式”消费的出现,表明代际间的消费差异在缩小,供给侧需要提供更多选择,更好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蹭老式”消费成年轻人新时尚

  沈城90后李小姐最近“迷恋”上了“老年团”,近期先后去本溪看枫叶、去辽阳采摘,最远去了梅河口。“去本溪那次,从沈阳出发两个小时左右就到了景区,停车场换乘观光车,跟老年团只需付20元就可以乘坐,非常划算。”李小姐告诉记者。

  “老年人更注重性价比,成团费用便宜”“行程节奏放慢,体验感更好”……记者观察发现,沈阳本地社交平台上,不少年轻人或“误入”或主动加入老年旅行团,纷纷分享自己的跟团经历,留言者中都积极给出了正面评价。

  不仅是旅游团,老年兴趣班更是受到沈城年轻人的追捧。在铁西区启工街地铁站附近的一所老年大学的模特课、书法课上,均有年轻人的身影。一位37岁来上老年书法课的女士介绍,她平时经常到附近的咖啡店看书,偶然发现对面开了一所老年大学,观望一段时间后鼓足勇气去试听。“同学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不过这所老年大学没有年龄限制,三十多块钱一节课,简直太值了。”她说。

  社区老年食堂是涌入年轻人更多的消费场景。11月14日晚,在迎湖园社区的“长者食堂”,记者看到多位年轻人正在用餐。在附近居住的上班族常先生告诉记者,他平时一个人住,以前“下班吃什么”是最发愁的问题,自从上个月社区“长者食堂”开业,他算是找到了一个吃饭的好地方——相比点外卖,还是食堂价格实惠,吃着放心。

  既有“松弛感” 又增进相互了解

  为什么会出现“反向消费”呢?今年30岁的市民刘颖告诉记者,她在5月份加入老年大学,学习古典舞。吸引她“蹭老式”消费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价格便宜,“两顿饭的钱可以学一夏天的古典舞”;二是氛围松弛,在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年轻人向往“松弛感”,老年人的节奏比较慢,上课时非常放松。

  在职场之外能真正有时间“慢下来”“静下来”,更注重物有所值,这几乎是记者采访中听到的较为一致的原因。

  “蹭老式”消费的产生,也为两代人之间架起了桥梁。记者在多个老年消费场景里看到,老年群体因为有年轻人的加入增添了活力,也有机会向年轻人学习新鲜事物,让晚年生活更加多彩。同时,年轻人也增加了了解老年人的渠道和途径。经常到老年食堂吃饭的市民贾小姐说:“和一起吃饭的阿姨聊天后,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母亲经常把饭和菜做得软软烂烂,以前这些问题都没想过。”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不少商家在研究年轻人的消费需求。长期从事本地消费市场研究的专业人士崔亮表示,“蹭老式”消费的出现,显示出年轻人消费需求的多样性,也表明年轻人接触的信息更为全面,在消费选择上更趋理性。商家应该增加丰富普惠性的市场供给,从年轻人的生活需求出发,多一些体察,进一步满足年轻人的差异化消费需求,进而拉动消费。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刘洋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