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起!承载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我是在苏家屯区长大的,劳动公园里有我童年不少记忆。这次经过升级改造,咱们劳动公园焕然一新,围墙也拆除了,更加便民。尤其是加入了很多劳模元素,让我们对劳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吧!

2023年11月22日

  “我是在苏家屯区长大的,劳动公园里有我童年不少记忆。这次经过升级改造,咱们劳动公园焕然一新,围墙也拆除了,更加便民。尤其是加入了很多劳模元素,让我们对劳模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激励吧!”36岁的市民李晨指着篮球场说:“之前的篮球场和健身器材都很老旧,现在大家的休闲、健身、娱乐的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11月20日,苏家屯区劳动公园劳模园开园仪式举行。备受关注和期待的苏家屯区劳动公园劳模园全面升级、焕新亮相,这是苏家屯区乃至全市职工群众的一件喜事、盛事。市总工会、苏家屯区委区政府领导与劳模代表共同为劳动公园劳模园揭幕并参观园区。

  劳动公园劳模园:全面升级 焕新亮相

  苏家屯区劳动公园始建于1953年,占地9万平方米,童真童趣的旋转木马、热闹非凡的动物园、青春洋溢的溜冰场,喧嚣烟火的早市……建园70年来,承载着苏家屯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见证着苏家屯区的发展历程与历史变迁。但近年来,基础设施老旧,严重影响了公园的形象和品质,也给职工群众带来了不便和困扰。2022年,根据《沈阳市总工会项目化推进重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苏家屯区总工会以“县级工会加强年”为契机,优化阵地建设,激活服务功能,谋划推出具有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提出以劳动公园为基地,构建新时代“职工之家”服务阵地体系,向市总工会申请补助资金。 

  市总工会、苏家屯区委区政府、苏家屯区总工会共投入近2000万元进行劳动公园升级改造。该项目历时了8个月的时间,6次方案改进,最后确定了建设内容及改造方向,于2023年6月动工。

  改造后的劳动公园突出“劳模园”主题,注入工人元素、工业元素、工会元素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文化内涵,打造成集宣传展示、教育引领、文体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职工服务新阵地。在正门处树立起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醒目的石碑。园区内设计规划了劳模大道、工匠山、水稻岭、劳模林、红色景观路、中心雕塑广场等景观,还设置了苏家屯区工业历史文化长廊,介绍了区内50家优秀企业。同时,在保留原有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经过培植增绿、设备修缮、景观亮化等多个项目的提升改造,以此满足广大职工

  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憩、运动健身等新需求,还修缮、新建了职工文体活动广场和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等。

  公园在改造的过程中,也不忘保留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许多人儿时最喜欢的旋转木马,由于设备老化不能再运转,但是被粉刷一新后,焕发了勃勃生机。园林中很多古朴的凉亭和雕塑也保留在原有的位置,继续装点着公园。

  在开园仪式上,市劳动模范吕娜庄严承诺:“根植沃土,托举梦想,传承精神,以劳模聚能,以精神铸魂,引领广大职工群众在推动新时代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中争创新业绩、奋勇当先锋。”在劳模林,省劳动模范娄仁海把“认养卡”挂在树木上,“作为一名劳动模范,我要坚持身体力行,争当‘劳动’带头人。”

  市总工会:进一步增强劳模文化、工匠文化底色

  沈阳是一座劳模辈出的英雄城市,劳模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沈阳人的血脉当中,成为支撑这座城市历史演进和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市总工会坚持把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为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来抓,积极为劳模、工匠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提供舞台,深入挖掘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底蕴内涵,在全市公园、企业、学校、街道和社区打造了一大批劳模精神宣传阵地,推出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劳模文化、工匠文化全新品牌,全社会见贤思齐、崇尚劳动的氛围愈发浓厚,广大职工勇立潮头、聚力振兴的斗志更加昂扬。

  当前,沈阳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及“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努力在辽宁打造新时代“六地”中当好“排头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尤为需要我们始终高扬劳模精神这一历久弥新的时代旗帜,将其中蕴含的顽强斗志、进取意识、高尚品格,加快转化为岗位建功的实际行动,推动沈阳迈向全面振兴的步伐更加铿锵有力。”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顾少清在开园仪式上强调:“希望劳动公园劳模园的建成,能够充分彰显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出来的巨大引领价值,使其成为鼓舞苏家屯区广大职工风雨无阻、勇毅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更加希望,崭新的劳动公园劳模园,能够进一步增强劳模文化、工匠文化底色,提升运营品质,叫响全新品牌,成为全区乃至全市职工群众休闲活动的新去处和精神洗礼的新高地,成为厚植沈阳英雄城市底蕴的新地标。”

  ◎地铁第一时间、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振宇/文 聂焱鑫/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