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的年月 再起的风潮

□聂成文1980年在沈阳举办的全国第一届书法展,大获成功,使辽宁书坛士气大振,于1981年组织了16人的书法考察团,历时一个半月,走了大半个中国,访碑问古,参观了西安碑林、镇江焦山碑林、西泠印社,访问了浙江美院、上海画院等,拜访了刘自椟、林散之、萧娴、沙孟海、周慧珺等先生,结友交流,见识大增。

2023年11月22日

  □聂成文

  1980年在沈阳举办的全国第一届书法展,大获成功,使辽宁书坛士气大振,于1981年组织了16人的书法考察团,历时一个半月,走了大半个中国,访碑问古,参观了西安碑林、镇江焦山碑林、西泠印社,访问了浙江美院、上海画院等,拜访了刘自椟、林散之、萧娴、沙孟海、周慧珺等先生,结友交流,见识大增。

  1982年,辽宁书协刚成立,面临振兴辽宁书法的大课题,认定须从抓好中青年书法人才入手,便决定首先办个中青年书法联展,借以推动全省,最终确定了九个人的参展名单:李仲元、王贺良、孙德洲、徐炽、姚志忠、陈复澄、郭子绪、董文和我。取名为“九畹书法展”,“九畹”出自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同年在辽宁美术馆展出,得到了沈延毅、杨仁恺等老一辈书家和广大观众的支持与欢迎,辽宁美术出版社还专门出版了《九畹书法集》,发行全国,影响远播。是为辽宁书协开风气之先推出的第一拨中青年书法家的书法联展。

  1983年又一鼓作气,举办了辽宁另一拨中青年书家的“十五人书法展”,由祁毓麟牵头,成员有伦杰贤、魏哲、吴振学、朱寿友、宋慧莹、朱成国、丁春霖、李善荣、韩天福、佟铸、汤文奇、马继盛、李持恒、王雨农。展览也获得了成功,还受到黑龙江省书协的邀请,到哈尔滨作了展出交流。沈延毅先生曾笑称两个展览,一个为“九大碗”,一个为“十五大碟”。

  1985年起,为了辽宁书法健康发展,改变横向取法的倾向,端正书风,辽宁书协开始大抓临帖学传统,连续举办了临帖班和临帖展,同时继续推出尖子人才。1988年又组织推出了“北园书法展”,参展者共二十人,为第三拨中青年书法家,由齐作声牵头,成员有王丹、彭过春、林晓鹏、张坤山、王树清、单宝成、李惠昌、王宏、李世俊、孙勇、李兴臣、甘海民、王教贵、王可俊、董洋、韩忠浩、贾纯敏、时元有、曹靖筠。展览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后又回辽宁,在辽宁美术馆举办了汇报展,均获得成功。展名取自李贺的《昌谷北园新笋》: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不久,又于1991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了辽宁的第四拨中青年书家的展览——“二十九人书法展”,由张世刚、何连仁、董文广、施恩波牵头,成员有张绍先、张胜久、梁文夫、唐海波、苏峰、王登科、李正时、胡崇武、庄廷伟、李震、张军、冷旭、程永健、王家胜、曲秀敏、刘海娜、刘世业、王岩、荀润江、葛忠、宋宝民、李惠中、张公者、欧阳明利、刘跃。展览受到了首都书法界的好评。四个展览之后,2000年初,又由胡崇炜牵头,组织辽宁第五拨中青年书法联展,能回忆起来的名单为师索民、黄海林、伯绍刚、刘刚、苏德永、王荐、李琪、马秉枢、武威、曲平、李洋、赵友章、梁宏伟、孙学辉、徐得掀、耿晓弘等十七人。这个展览后因情况变化没有办成,但框架搭起,队伍成形,已具影响,其中许多人后来都大有作为,或为创作骨干,或为引领者,或为领导者,虽没展却收到展览成效。

  几个展览一脉相承,给辽宁书法带来了勃勃生机。大家自传统走来,又向传统的深处、向新的高度走去。每个参与者都满怀激情倾力投入,促成了展览的成功,为辽宁书法活跃了氛围,促进了繁荣,争得了荣誉。现在他们当中的许多书家依然在执着坚守,孜孜以求,有的则永远离开了我们,令我们深深怀念。这次我特地利用这篇文章把每一个展览的参展者的名字都一一列出来,不讲顺序,展示给大家,以志不忘。从中可以看出辽宁书法的发展历程和实力,虽不是全部,也可窥见一斑。

  2020年春节期间,沈阳日报编委赵威和沈阳日报美术馆馆长王晓辉到工作室看我,并征求我对他们工作的意见,我建议他们可以办一个辽宁新秀的书法展览,因为近些年辽宁书坛又涌现了一大批俊杰,在全国的一些大展中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很有亮点,很有生气,办个展览定会很有冲击力大受欢迎。他们二位接受了我的建议,然后推举苏德永和李洋为召集人,根据近几年成绩突出等条件,选出了武威、梁宏伟、李京臣、张威、刘宏卫、刘长龙、李琪、应立博、朱明月九人,包括他们二人,共十一个人参展,这十一个人都比较年轻,最大的五十几岁,最小的才三十多岁,他们在近年的全国一些大展中,如国展、兰亭展,各单项展都获得过佳绩,或入展,或获奖,为辽宁书法新时期的佼佼者。展览定名为“风潮再起——辽宁十一人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意为承继前几次的展览,再掀风潮,于同年11月11日在沈阳日报美术馆展出,由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和沈阳日报社联合主办。参展的十一人,各显神通,各显才华,使展览很吸睛,很受称道。

  2022年年初,张世刚到我工作室造访。张世刚曾在第五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中获过头奖,很有影响。闲谈中,我建议他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发起办一个书法联展,找几个有资历、旗鼓相当、志同道合的辽宁书家参加。当晚又约董文广商议,董文广很赞成,他们一拍即合。同时选了八个人的参展名单,除他们二人外,还有何连仁、齐作声、彭过春、冷旭、施恩波和张公者。其中齐作声和彭过春为北园展的参加者,其余六人为二十九人展的参加者。最大的年近八十,最小的年近六十,都是辽宁书法的老骨干,皆艺术有成,成就突出且宝刀未老,并有新建树,为辽宁书法响当当的代表人物。大家得到通知,纷纷表示乐于参加。我为展览起名为“辽海八家书法篆刻作品展”,他们有人嫌大,我说恰到好处,依你们的成就和资历完全称得上。最后将展览定于今年12月初在辽宁美术馆展出。大家认真准备,精益求精,力争将自己的最佳风貌展示出来。这八个人各有专擅、各有千秋,身手都相当不凡。何连仁以大草著称,气势磅礴,撼人心魄,隶书楷书也相当有个性、相当出色。齐作声行草书碑帖兼容,温文尔雅,不激不厉,大字扎实,小字精彩,大有贤士之风。彭过春篆刻古朴而生拙,个性鲜明,章草和小楷也别具一格,率真而灵动。张世刚的行书格清调雅,迥然出尘,楷书则古朴醇厚,草书灵动带有禅意。冷旭的篆刻篆书古法盎然,且融入画意,笔墨情趣自成新致,楷书也别具风采。董文广的大草放得开、收得住,气势夺人,行书、小草则从容自在,法韵俱佳,隶书也别有风致。施恩波以行书为专擅,开张而含蕴,精到而娴雅,草书则大胆泼辣、无拘无束,有新突破和新建树。张公者篆刻秦风汉韵,自出机杼,篆书、草书也老道遒劲,殊具匠心,引人入胜。总之,这八个人既严守古法,又大胆开拓,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据知,这次参展人数虽然不多,但场面大,作品丰富,辽宁美术馆两个大展厅,每个人十数件作品,有大有小,大者八尺丈二,小者盈尺,大字小字,条幅横幅对联,各种书体,各种形式,各种风格琳琅满目,一应俱全,每个人都尽展风采,气象恢宏,蔚为大观,是一次书法艺术的盛宴,装裱也各尽所能,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定会给广大观众带来非同一般的艺术享受,领略到八家高超的艺术造诣。展览得到了辽宁省文联和辽宁省书协的支持,王丹和胡崇炜分别为展览写了序言,李京臣为展览写了前言,我为展览题写了展标,他们还把此文作为后记,加大了我对展览支持的力度。毫无疑问,这次展览定会大获成功,引起同道和观众的喝彩。

  我是辽宁书法大家庭中的一员。过去作为辽宁书协的专职工作人员,曾具体参与了各展览活动的谋划、发起、筹备、组织等事宜,为活动的成功,与其他同道一起尽了自己的努力。在北园展回沈举办汇报展装馆后,我曾作了一首小诗:为谁辛苦为谁忙,一事纷纷论短长。烟雾满天归路晚,腰酸怎比气昂扬!办展比较辛苦,且身边还有一些不同声音。但我们依然乐观坚持,直至成功。好在后来不同声音都得到化解。这首诗便是当时心情的一种写照。

  从省书协工作岗位退下来后,我逐渐把所有的职务都卸下来,但依然关注辽宁书法的发展,并力所能及做一些工作,十一人展不用说,而八家展,省书协也非常重视,列其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我甚为欣慰,深为八家高兴,亦深为尚能为辽宁书法出点力、敲敲边鼓、做点事而高兴。

  热望辽宁书法潮起浪飞,永远活力无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