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把生命留在战场上 我们才有如今的幸福生活”

“等到时光破碎山川成灰,容颜都枯萎,留下爱在时间不断地轮回……”等音乐响起画面播出时,他们昂首敬礼,泪水夺眶而出……每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前,志愿军老战士都会擦拭军功章,双眼盯着电视新闻画面,仿佛重回那个保家卫国的英雄时代。

2023年11月24日

  “等到时光破碎山川成灰,容颜都枯萎,留下爱在时间不断地轮回……”等音乐响起画面播出时,他们昂首敬礼,泪水夺眶而出……每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前,志愿军老战士都会擦拭军功章,双眼盯着电视新闻画面,仿佛重回那个保家卫国的英雄时代。

  70多年前,当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少年虽已迟暮,但昔日的意气风发仍在眼前,尽管一起出发的战友没有归来,但我们一直在等你们回家。

  恰逢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之际,几位在辽宁省军区沈阳第二离职干部休养所的老战士回忆起当年难忘的岁月……

  一线老兵白清林:连队只剩下不到100人

  96岁的白清林,对战友的想念从来没有停止过,每年11月份,他都会拿出相册翻开并端详战友的照片。

  1927年出生,1944年入党,1945年参军,1950年10月白清林随部队跨过了鸭绿江。如今白清林已经96岁高龄,他的相册中,还保留着许多牺牲战友们的照片,这位老人的思念从未断过。近日,在辽宁省军区沈阳第十干休所内,白清林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朝鲜战场的戎马生涯,并追忆了自己那些战死沙场的老战友们。

  对白清林来说,在朝鲜战场的战斗不仅仅是“艰苦”可以形容,即便做好了心理准备,全军指战员的思想空前统一,但是巨大的伤亡仍让人感到窒息。他向记者算了一笔简单的账,他所在的连队,入朝作战时满编170多人,经过两次补充50人后,等到第四次战役结束,白清林的连队只剩下不到100人。

  如今已经96岁高龄的白清林,依旧坚持每年至少一次前往位于沈阳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在那里,有他熟悉的人,他时不时会对晚辈们讲起这些人的故事。对他来说,这些人不仅仅是英雄故事当中的主人公,更是在他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人。时至今日,在他的相册中,还保留着许多牺牲战友们的照片。想到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的战友们,白清林难掩心中悲痛。

  工程兵吴虹:火车在便桥上跑过抵达前线

  70多年前,吴虹作为一名工程兵来到朝鲜战场,不仅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还要与地雷、炸弹打交道,留下了“一朝随军旅,终生为报国”的佳话。

  当时吴虹入朝的主要任务是抢修桥梁,保障交通线的通畅,另外也要为朝鲜人民恢复生产生活提供保障。工程兵是担负军事工程保障任务的兵种,具有快速遂行多种工程作业和遂行一定战斗任务的能力。虽然时隔70年,提起当时的经历,吴虹老人依旧慷慨激昂,情绪饱满。吴虹说:“我们坐的火车不是在断桥上走的,是从底下的便桥走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换来了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1958年回国后,吴虹又投入到了部队的科研工作,成了一名工程兵专家,参与研制几百种军工武器。如今,吴虹退休在家安享晚年,虽然距离当年的热血青春岁月已过70多年,如今89岁的他提起当时的经历和如今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感慨万千:“我有很多战友把生命留在了战场上,才给了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报务员王君凯:

  女战友在轰炸时不幸牺牲

  1953年停战后,报务员王君凯有几个老战友从前线回来了。“我的这些战友都是跟我一起学无线电报技术的,这次回来的一共有四位战友,我都见到了。因为长期在潮湿的山洞里工作,他们身体状况很不好。”

  这几位战友因为身体原因都转业到地方了,他们很羡慕王君凯,说他一直在大军区机关。“我说我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只不过是在后方,我们支援前线工作也很忙,晚上还要炒糊米炒面。”

  “我们那时候年轻,才十几岁,个子也矮,炒米炒面都是高个和有力气的同志干的,我们就在底下烧火。”有时候到了半夜,他们就睡在灶棚里,王君凯不时地回忆起支援前线的情况。

  王君凯回忆起一位在战场牺牲的战友,但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名字。“有一个在战场牺牲的报务员,牺牲以后,遗体运回国了。那是一名女同志,她坐火车上前线时,美国飞机轰炸了火车,她就这样牺牲了。”

  1953年初,王君凯报名上战场,被安排在第三批。然而,时局发生了变化,轮到他准备上前线时,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了,这成了他的遗憾……有几位战友在抗美援朝战争后有幸回国了,但身体状况都不好,“据我知道,至少有4位战友回国以后已经离世了。我现在90岁了,感到很满足,也感到很幸福。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如今英雄回归祖国,回到沈阳这座英雄城市,我要向这些勇士们致敬!”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李远

  受访者供图

标签